莫言的等待摩西读后感(莫言新作等待摩西谈论基督教信仰)

莫言的等待摩西读后感(莫言新作等待摩西谈论基督教信仰)(1)

很喜爱莫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昨晚看了他2018年1月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新作《等待摩西》,让人眼前一亮。这部以基督徒家庭为创造背景,只有1.1万字的短篇小说,充满了寓意,引起了外界不少猜测。好,那我们就看一看莫言在《等待摩西》这篇小说里都讲述了些什么。

莫言依然保持着他惯用的叙述语调,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讲述“我”回故乡之后的见闻。故事中,一个原名叫柳摩西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因动乱的局势,聪明地采取了自保的方法,他把自己的名字由柳摩西改成了叫“柳卫东”,他有一个爷爷,名字叫柳彼得,是一名老基督徒。

柳摩西不但自己改了名,还建议爷爷改名为柳爱东,以此自保。但柳卫东的建议,换来了他爷爷两个大耳刮子,爷爷为了信仰不愿妥协。“文革”期间,爷爷因信仰遭到批斗,柳卫东也参与,他甚至跳上土台子,扇爷爷耳光,但柳爱东张嘴咬断了他一根手指。

(图:十月杂志)

莫言是不是基督徒我们不知道,但这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在谈及创作时曾说:“作家一方面要尽量想象当时人的思维方式,还要大胆地把自我的东西放进去。”在这篇小说中,“自我的东西”是不是指他自己对于信仰的理解和思考?

莫言还说,他在近百部小说中塑造了数百个人物,而且“每个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如果《等待摩西》中的人物都有原型,那应该会留给今天的基督徒怎样的反思和思考?

一篇文学作品,能够给人留下信仰上的沉思,我想它已经有了属天的价值。希望能有更多的基督徒和文学爱好者,都能客观公正地表达基督的信仰,让更多的人了解基督教,这是蒙神祝福的一件事情。

期待你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与解读!

注:作者系辽宁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供大家参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