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托育为什么如此火爆(托育发展现状如何)

托育幼教行业盈利新模式

引言: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出台方案

将增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纳入行动任务;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

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中心服务机构

3月6日,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加快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

政策频发,让托育获得大量关注,至今热度不减。

家庭托育为什么如此火爆(托育发展现状如何)(1)

1、幼儿园现状分析?

2019年以来,“托育”这个概念高频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政策加持、资本垂青、旺盛需求与滞后供给悬殊巨大,0-3岁的婴幼儿托育行业正逐渐站上风口。日前,国家两会上关于托育的话题被频繁提及,2021年托育市场可能会迎来井喷。

普惠性幼儿园面临着不变的房租和人员的巨大成本压力,学费降低的代价就只有是阉割课程。收费降低,成本却不敢降低;收支难以平衡,生源压力更大。故而包含一线幼儿园经营者、幼儿园服务提供商、幼儿园投资方等在内,整个幼儿园产业链的转型势在必行!

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第四十五章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明确量化了托育的发展空间和规模。

到2025年,由千人1.8提升到千人4.5托位;支持150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

2、托育是什么?

托育是独立于早教中心与幼儿园以外的第三种幼儿经营机构,主要针对于12-36个月龄的幼儿群体,提供全天托管式服务,主要经营模式可分为全日托、半日托、早教班等形式,作为学前教育领域的新兴行业,是“医、养、教”的融合,其中“养育”是主体,“医疗”是护航,“教育”是载体。目前托育中心采取的是备案登记制度,无需取得办学许可证,主要由民政(非营利性)、市场监管(营利性)、卫健等部门管理。一个正规的托育中心,配备有专业的育婴师、营养师、医护团队和教师团队等。

家庭托育为什么如此火爆(托育发展现状如何)(2)

3、托育的发展现状?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受到政府重视,把托育服务视为政府责任的一部分投入资金,制定相关规划和法规,从托育机构的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软硬件设施等方面推动早期教育的发展;同时,还鼓励企业和家庭、社区广泛参与,提供多样化的托育服务,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正在经历从看护向教育的拓展。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5个成员中,约1/3的0-3岁婴幼儿受到不同形式的正式照料。法国的入托率达到49.7%,瑞典近55%,新加坡高达90%。经合组织国家3岁以下儿童的平均入托率为34%,3岁儿童的入园率为73%,韩国日本的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均超过30%。而中国0-3岁城市儿童入托率仅仅4.1%,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4、幼儿园里可以开托班吗?

可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婴幼儿托育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刚需。在幼儿园内开托育班,还有这些好处:1、孩子年龄段的延伸,从入园孩子年龄的3-6岁扩展到0--6岁;2、增强幼儿园未来的潜在生源粘性,扩大园所生源;3、增强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幼儿园 托育园是较早的“0--6岁幼教综合体”;4、投入少、实施简单。不需改变幼儿园现有的教育模式,不影响原有的课程设置。托育是孩子进入集体社会的第一站,宝宝在托育中心培养的生活行为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综合以上,托育的优势体现在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成长,更适合1-3岁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同时也填补1-3岁这个年龄段早期的市场空白,符合当今社会的趋势。

家庭托育为什么如此火爆(托育发展现状如何)(3)

5、托育的国家政策?

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第四十五章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明确量化了托育的发展空间和规模。

到2025年,由千人1.8提升到千人4.5托位;支持150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

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663个设市城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93个,县级市366个。

国家指出支持150个城市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意味着中国有四分之一的城市需要平分这50万个托位。

按照一个中大型托育机构有100个托位计算,需要有5000家示范型普惠托育机构。

5000÷150≈34,意味着一个城市最少需要有34家示范型普惠托育机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