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粟米怎样种植(2大招教你如何操作)
粟生长的主要地区集中在北方,饱受旱涝不均的影响,特别是受干旱的影响较大,如华北地区夏旱就很严重,对粟的产量影响甚大。虽然粟为旱作,但同样要重视需水灌溉,在民间也有“年年防旱”的说法,所以必须对粟进行合理灌溉,才能有助于收获优质高产的粟米。接着本文将从粟的需水规律及实用的2大招需水灌溉方法(播前与苗期需水灌溉方法)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粟在种植时是如何进行需水灌溉:
- 一、粟的需水规律
- 二、粟的需水灌溉方法
1、播前需水灌溉
①春播
②夏播
2、苗期需水灌溉
粟的需水规律
粟虽是抗旱作物,但需水也很多。灌水要按照作物各个生育时期的需水量及自然条件而定,因此要先了解粟在各生育阶段的需水情况才能来分配水量。接下来,我们要先清楚粟的需水量及需水系数,才能真正了解粟的需水规律。
- 粟的需水量
粟的需水量因气候条件、作物生长情况、生长时期以及土壤耕作条件而有所不同。粟在生长时期有时会遇到雨季,那么就可以利用自然降水,加上它的抗旱特性,需水量比其他大田作物少些。据试验,粟每亩总需水量为200-250方,而棉花、小麦、水稻等作物的需水量会比较多,需水量高达每亩400-600方。
粟需水量受自然及耕作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据调查,春粟需水量每亩为210-230方,夏粟的需水量每亩为130-150方,因为夏粟生育期短,需水量当然会低于春粟。同时,需水量也与灌溉次数的关系很大,灌水次数多时需水量就加大。
- 粟的需水系数
根据引黄港灌溉试验结果,全干物重的需水系数为499,即生产1斤粟的全部干物质(包括各部分),需要499斤水。子实的需水系数为1168,即生产一斤子实,需要1168斤水。其中子实产量的叶面蒸腾系数为745,棵间蒸发系数则为423,叶面高于棵间。
★影响需水系数因素
①自然条件与作物生长因素
需水系数受自然条件与作物生长情况而变动。在气温高、空气干燥的条件下,需水系数就加大;若是供给水次数多且量大时,需水系数也大。而土壤肥力提高和保水力强以及单产提高时,则会减少需水系数。这些因素都是促使灌水更为合理,让水分发挥更大的作用。
②土壤持水量因素
在不同土壤持水量条件,需水系数是随其变化的。土壤持水量大,由于棵间蒸发量及水分利用率低,消耗水分就多。粟在各生育时期所消耗的水分有很大差别,叶面蒸腾是大于棵间蒸发的,全生育期内叶面蒸腾量占65%,棵间蒸发量占35%。
叶面蒸腾是随着粟的生长而起变化。在幼苗期蒸腾量很低,到了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及灌浆期时水分需要量要增加,而在接近成熟才逐渐下降。棵间蒸发量变化则比较小,而且没有一定的规律,只受当时气候的影响比较大。棵间蒸发虽然占的比例较小,但其消耗量应在耕作技术上要加强管理,才能减少损耗。
粟的需水灌溉方法
正确掌握粟的需水灌溉方法,既能够满足生长发育的要求,又能节省用水,防止土壤板结和水位提高,这对提高产量和培养地力都是有好处的。粟的灌溉制度,必须根据作物各生育期需水的情况及当地的耕作条件而定。
- 播前需水灌溉
从粟的需水量及各时期抗旱试验来看,都证明幼苗期需要水分很少。叶面蒸发只占总蒸发量的5%,能抗土壤含水率低到5-6%的干旱条件,在生理上表现苗期有抗旱性强的一方面。但是为了保证高产,还必须为幼苗创造有利的土壤水分条件,播前灌溉还是非常必要的。播前灌溉的目的,是保证能够顺利播种出苗,幼苗期发育良好,为丰产打下基础。
根据粟的耕作制度,播前需水灌溉可分春播和夏播两种不同情况。
★春播
北方冬春少雨雪,春季蒸发量大,常常发生春旱影响春播,所以在春播可利用冬季休闲地进行冬灌,这样有助于保证顺利播种。另外,先施行冬灌,也有更大的优越性。
◆冬灌
①调节用水
冬灌可以调节用水。在水源少的地区全年表现水量不足,但在冬季用水不多,施行冬灌,可以调节用水时间,合理分配用水。经过冬灌的田地,用冬春的冻融交替,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能够充分增加土壤水分。
②提高地温
冬灌还可以提高地温。根据调查,冬灌和早春灌溉比播前灌溉的地温要高2-3℃。冬灌时间以土壤封冻以前,夜冻昼消时为适宜。农民的经验是“不冻不消,冬灌嫌早;一冻不消,冬灌晚了;夜冻昼消,冬灌正好”,一般以气温平均在5℃时为合宜。
春播粟田,如已施行冬灌,春季又保墒良好,就可不必再春灌。华北南部生长季节较长,春粟播种晚,在春播前要检查土壤的水分是否充足,如果出现不足则在播前还可以灌水一次。灌水时间应根据情况适当提早,多在播前半月为宜。这样不但不影响播种时的地温,又可有充分时间整地。早灌者地温高,出苗快,病害少,产量高。
据调查结果表明,临到播种前才灌水者,出苗慢2-3天,幼苗生长弱,基础不好,减产20%左右。以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为例,当地年降水量很少,作物生长主要靠灌溉。麦收后进行整地灌溉,但晚浇者对明春保墒不利,容易使来春地温低,影响出苗。
★夏播
夏播粟时,播前也有必要进行灌溉才能保证及时播种,争取在有利的季节提高产量。夏播是在复种面积大的地区,在夏收后进行复种。复种面积大小,除肥料施用多少、耕作制度安排等方面外,水利条件也起较大作用。如果没有水利条件,夏播就会使粟的收成没有保证。前作小麦等收后,须要随收随种。
当时地温升高,虽施行播前灌溉能降低地温但无大影响,播前灌溉只宜采用随浇随种的办法。夏播灌水量也不宜过大以节省用水,特别是夏季用水很多,不论井灌或渠灌区都要注意节省水量,又要灌法得当。常用的灌水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畦灌法
先顺原来前茬畦灌水,再犁地播种,这种办法适于水源充足的渠浇地。为了及时整地,灌水量不要过大,每亩以40方左右为宜。冲沟灌水麦收后在茬地上,按播种行冲沟3-4寸深,顺沟灌水,稍干后即播种。这种办法能节省水量又能提早播种。
②泼水法
在有底墒而表墒不足时,采用这种办法更可以节省水量。每1-2畦(约宽1丈)中间冲一条沟,然后灌水入沟,再向四周泼水,能够增加表墒,有利出苗。这种办法也适用于表墒不足的春粟田。
③浇盖水
浇盖水也叫蒙头水。为了抢种,在前茬墒情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播种,到播种后、出苗前进行浇水,以免出苗不齐;还可以降低出苗时的地温,有防止发生“烧尖”的作用。浇盖水后,在幼苗出土前应行中耕和松土,以便保墒及防止土壤板结。但是这种办法不适于春播田,因降低地温,不利幼苗生长,也不适用于秋播田。
- 苗期需水灌溉
不论春粟的休闲地和夏粟的连茬地,浇后还都要注意保墒,及时整地、耙地,否则会形成土壤板结,有害无利。经过播前灌溉和耕耙保墒,在幼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因幼苗期抗旱力较强,水分过大反而引起徒长。幼苗时期,土壤水分略低一些,还有促进根系发育和茎叶组织健壮的作用,所以小苗时要“蹲苗”发粗。
农谚说到“谷种黄墒苗发旺,谷种黑墒苗不长”和“谷苗黄又瘦,不是耕的过深,就是浇的过透”,都是说的水分过大,地温低,空气少,对幼苗生长不利。农民经验告诉大家:幼苗应当“长长停停”才能高产,就是要暂时控制地上部徒长,促进根系发育。据研究证明:粟进行蹲苗者,植株较矮,叶面积适中,茎秆绝对干重及单位长度干重均有明显提高。
根据试验:单株根系干重比对照增长2.36克,根占全株的百分比增加1.13%,每平方米根系量在0-40厘米内,增长19.3克。
以上都说明“蹲苗”有利促进根系的发育,使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之间,生长更加协调。但土壤过于干旱时仍需浇水,所以说“蹲苗”并不是“旱苗”。浇水量不可过大,正如农谚所提到:“粟既喜墒怕旱,又喜蹲怕发”。土壤水分应当适中,以促成“苗壮”为目的。
粟幼苗在发生次生根时,最怕小雨。如果遇到小雨,地面附近的次生根生出后,土壤很快干燥,次生根不能吸到水分则不能伸长,容易造成死苗。遇到上述情况,有水利条件者在小雨后要浇水一次,使次生根继续生长;在旱地则要在小雨后立即培土,增加根附近的湿土,以保护幼根。
总结:想要提高粟的整体产量,与粟的需水量有非常大的关系。在粟的种植过程中,水分的施放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类型的需水灌溉方法,再结合土壤的要求来决定施放的水量。因此,在种植粟前一定要先掌握其需水灌溉技巧,才能有助于收获高产的粟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