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腐败 清单:微腐败穿上快递隐身衣
瞭望|微腐败穿上快递隐身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微腐败 清单:微腐败穿上快递隐身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微腐败 清单:微腐败穿上快递隐身衣
瞭望|微腐败穿上快递隐身衣
◆ 通过快递行贿受贿,是贪污腐败问题比较新的表现形式,其根源仍是“四风”在基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抬头
◆ 从把好物流关口、运用技术手段、强化财产审查等方面多管齐下,撕掉快递“隐身衣”,让腐败无所遁形
借着物流体系和网络购物的掩护,被反“四风”重拳打击的送礼收礼行为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记者调研发现,通过快递寄送礼品、购物卡甚至现金的行为近年开始增多,且隐蔽性比过去更强。
专家认为,“快递送礼”是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形式之一,需警惕其背后的“四风”反弹,摸清根源并加以遏制,保持对贪腐行为的强大威慑。
快递行贿屡见大额现金畅行无阻
记者采访和梳理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和法院判决的干部腐败案例发现,通过快递送礼收礼的案件多发,一些干部收受快递寄送的土特产、购物卡、大额现金被查处。
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通报称,2019年9月11日,纪检监察人员在云南省科技厅机关一楼收发室发现2个可疑包裹,一个装有2饼普洱茶、一个装有1盒月饼,认定寄件人涉嫌用快递方式送礼。
山东省青岛市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称,2019年9月,崂山区自然资源局会计惠某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通过快递方式赠送的购物卡,价值2000元。结合其接受请托违规串标的问题,惠某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违纪款项被收缴。
2020年7月底,吉林省松原市松原农高新区管委会原主任邵某某涉嫌犯贪污罪、受贿罪二审宣判。刑事裁定书显示,邵某某连续四年收受相关利益方购买的查干湖鱼等土特产,总价值8万元左右。其中,有的送到他家里,有的则是快递给他儿子。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我国禁止邮寄流通中的各种货币,但近年来仍不乏大额现金通过快递寄送、实现行贿的案例。
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2020年10月对浙江工业大学膜水中心原主任助理陈某某涉嫌贪污、受贿做出一审判决。判决书显示,陈某某在采购设备时存在设定参数帮助投标企业中标等行为,事后收受企业通过快递寄送的感谢费1万美元。
广东省江门市2020年1月一审宣判的一起受贿案中,被告人林某利用其担任珠海市海洋农业局和水务局副局长时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帮助他人调动工作,收受当事人感谢费20万元。其中10万元为当事人父亲通过快递寄酒和干果的方式寄达。
行贿受贿不见面 “四风”穿上隐身衣
记者调研了解到,相较于过去部分干部当面收受礼品,“快递送礼”有很强隐蔽性,且更难退还。
“不容易被发现,就更容易被接受。”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逢年过节都会给往来密切的客户、公职人员快递当地的土特产。他说,现在政府部门都比较忙,很难约到见面时间。而且带着大包小包登门送礼不容易被接受。使用快递则不存在这些问题,不招人注目。
网购的普及,也给快递送礼增加了一层“防护”。
东部某省居民杨波(化名)介绍,他曾给人送过现金、礼品等,最便捷的方式是快递。有时候路途遥远或不便见面,他就通过快递的方式邮寄购物卡之类的轻便礼品。杨波说:“家家都收快递,干部去单位门口或家门口取个快递谁也不会觉得奇怪。容易被接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匡文波说,网购已深度融入居民生活,快递包裹任何人从外包装无法判断是自己买的、家人寄的还是外界寄送的。一些人“快递送礼”时,直接从电商平台下单,从外包装来看非常普通。且随着快递隐私保护加强,从包裹寄件单上很可能看不出行贿人是谁,客观上给行贿和受贿行为提供了双重掩护。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快递送礼”案例中,记者发现,相对大额的行贿并不多见,大多为价值不高、金额不大的土特产或者购物卡。
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问题专家聂辉华认为,“快递送礼”以小额高频、细水长流的“微腐败”为主,在节假日等更为多发,多打着人情往来旗号进行,因其金额不高,麻痹性更强。
但对于不愿收礼的干部,快递而来的礼品退还复杂,让他们备感头疼。
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干部的办公地址和手机号码几乎是公开信息,即便住址也不是秘密。个别包裹“不请自来”,被快递员送到代收点或者快递柜,造成了自己收到礼品的既成事实。如果错过第一时间拒收,不仅要联系快递企业退还,还需要长期保留证据,以备自证清白。
“四风”抬头迹象值得警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查处违规收送礼金和其他礼品问题15746起,相比2019年增加20.2%。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从“明面”走向“暗线”,借助电子金融、快递业务就可实现收礼送礼的当下,该类问题的查处数量增多。
“通过快递行贿受贿,是贪污腐败问题比较新的表现形式,其根源仍是‘四风’在基层仍然存在。个别掌握公权力的人员在‘人情往来’中搞利益交换和权力寻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建议,在严肃查处“快递送礼”这一现象的同时,进一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从把好物流关口、运用技术手段等方面多管齐下,撕掉快递“隐身衣”,让腐败无所遁形。
首先,抓好物流端口,强化物流企业对承运现金等行为的惩戒。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国家明令禁止邮寄现金,但是多起案例表明,通过快递邮寄大额现金行贿的现象仍然存在。建议有关部门强化对快递、同城配送等业务的管理,通过完善有奖举报机制等方式,敦促相关企业落实验视制度,堵住以快递等方式邮寄现金行贿的通道。
其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重点人群监督。专家认为,快递送礼是新发展形势下的行贿手段,技术性的腐败要用技术性手段解决。相关部门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强对重点企业和个人的监督。相关部门可要求物流企业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做好“快递留痕”等方面工作,以便于相关案件查办时锁定证据。
再次,规范企业财务监管。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吕德文说,快递只是形式,根源还是腐败,要加强反腐败的制度设计。可对企业财务加强监管,现在技术手段有很多,难度不大。
第四,对“快递收礼”行为以案说法,打破侥幸心理。专家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可梳理近年查处的相关案件,通过廉政教育片等方式,以鲜活的案例敦促干部强化自警,并通过披露相关证据揭示通过快递收受礼品礼金留下的证据,消除侥幸心理,强化不敢腐的氛围。(记者 陈灏 陈国峰 刊于《瞭望》2021年第18期)
来源: 瞭望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