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不直接杀年羹尧(年羹尧不懂这几个字)
年羹尧常说自己是个读书的将军,这并非自吹。
他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书是没少读。
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并非小说中的主仆,但在正治上,却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在当王爷时纳的侧福晋,也就是“年秋月”,在老八胤禩看来,年羹尧永远是老四那边的人。不过,年羹尧不是雍正私臣,而是朝廷公臣,他在康熙四十八年就已是四川巡抚,在四川立下赫赫军功,五十七年(1718年)成为四川总督。
康熙这么重用年羹尧,是留给雍正当一代名辅的。雍正即位,朝中局势并不稳定,也急需年羹尧在西北打胜仗,巩固自己的权力。年羹尧在军事上没问题,罗卜藏丹津被年羹尧打得找不着北,朝廷肃靖西北。雍正虽然面冷,却是个性情中人。看到年羹尧如此卖力,恨不得抱起大舅子,狠狠亲上两口。雍正在给年羹尧的折子御批,这哪是御批啊,分明就是情书!说的话简直让男人都会脸红,“朕实实疼你的心,说不出来”。。。
雍正快把年羹尧给吹出了再世父母,就差给年羹尧三鞠躬了。
但是,雍正毕竟是皇帝,伴君如伴虎,邬思道知道,及早逃了。年羹尧却不知进退,把雍正对自己的好感,当成了自己对雍正的施舍。认为没有自己,雍正一文钱都不值,飘飘然起来。特别是雍正二年,年羹尧回京陛见时,年羹尧膨胀到了极点,他居然不顾朝廷礼仪,接受直隶总督李维钧等人的跪拜,这是犯了大忌的。不过,雍正最反感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年羹尧的作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权。在年羹尧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年party,年羹尧的势力越来越大,雍正岂能坐视?至于贪墨银数百万两,那都是寻常罪行了。
其实,年羹尧未必有反心。如果有,他就没必要在文官中扶植自己的能力,而是重点把清军培养自己的年家军,这才是逆袭根本。可是,年羹尧如此高调炫耀自己,等于当众打雍正的脸,让世人以为雍正的位置是年羹尧赏赐的,皇帝威望何在?年羹尧觉得雍正对自己好,那是以前需要他的时候。当年羹尧肃清西北边患之后,雍正就基本不再需要他的,一如平天下之后,刘邦不再需要韩信。
这个时候,年羹尧已没有退路,除非还有大仗。年羹尧把自己当成了再造唐室的郭子仪,可郭子仪为人谦让,知进知退,给皇帝留给足够面子,而不是年羹尧这样处处打皇帝的脸。雍正能给年羹尧的,也能收回去。韩信没有及时悟到”鸟尽弓藏“这几个字的道理,年羹尧也没有。
打天下时,君主会对能臣大加称赞,但越是如此,到了定天下后,君主越不能容忍能臣。天下都是你平定的?我屁事没有?我算啥?吃瓜皇帝?年羹尧这么折腾,给雍正巨大的心理阴影,不扳倒年羹尧,雍正在百官那里就没有威信。久而久之,雍正面临被年羹尧架空的危险。年羹尧想做的古人,可能是霍光,但雍正是汉宣帝,不是汉昭帝。更何况,霍光“不学无术”,年羹尧也如此。霍光没有想当皇帝,但霍二代未必不想,所以刘询必除霍家。同理,年二代如果籍父之势崛起,他未必就不敢去想那个非份之望。为了巩固权力,几个亲弟弟都被雍正给整死了,何况年羹尧这个外人?
功高盖主,便是功臣受难之日。当然,前提条件是功臣居功自傲,汤和就是个聪明人,屏门而居,躲过朱元璋的猜忌。赵匡胤篡位后,杯酒抢兵权,还不是石守信这伙武夫不识趣所致。
是聪明人,功劳再大,也要把老板推在聚光灯下,接受万众欢呼,而不是自己。年羹尧平定西北,就注定雍正必寻找机会倒年。年羹尧倒好,在皇帝面前“箕坐,无人臣礼”,白白送给雍正整肃自己的机会。至于“夕惕朝乾”,不过是雍正的一个由头。
年羹尧没有把军队笼在袖中,雍正倒年自然就比较方便,一道诏书而已。92条大罪一古脑儿砸向年羹尧,大逆罪排第一,狂悖罪(不尊重皇帝)才排第四。什么是大逆,无非是年羹尧影响到了皇权,这才是自古君臣失和的根本所在。萧何自污以自保,张良隐退山林,韩信还在做春秋大梦,恋栈不去,不死才怪。
雍正杀年羹尧,多少还有在年羹尧面前有自卑心理的因素。功劳这么大,却天天在自己面前晃悠,自己这个老板反而低三下四。
给老板打工,是出了力,但老板也没亏你,该给的工资奖金一毛不少。在这种情况下,老板自觉不欠员工什么了,员工再蹬鼻子上脸,视老板如汉献帝呼来喝去,世上也没有那么多曹操。
平定西北后,雍正肯定要拿年羹尧开刀,无非是硬刀子还是软刀子。软刀子好些,弄个高级虚职,做个富家翁,低调做人,保子孙三代富贵。再有战事,奉诏讨之,功成交权,如宝剑收鞘。唐太宗李世民对名将李勣不太信任,李勣始终不给李世民以把柄,不贪功,不恋权,李世民杀无可杀。
史书前鉴诸多,年羹尧却都没有悟到。宝剑最安全的地方,是剑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