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而不怨经典论语(筱读论语宪问35)

【宪问14.35原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劳而不怨经典论语?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劳而不怨经典论语(筱读论语宪问35)

劳而不怨经典论语

【宪问14.35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

莫我知:莫知我的倒装。也夫:语助词。

何为:倒装句式,为何。

天:客观条件。

人:人为因素。

下:平凡的日常。

学:人事。

而:助词,表示递进关系,可用“之”代替。

上:深邃的境界。

达:通达圆满之状态。

天:老天爷,象征具有人格意义的主宰。

【译】

孔子悲叹:“天下间无人理解我!”子贡听到后问:“为什么说没人理解您?”孔子继续自言自语:“不怨恨于环境的不利,不归咎于人为的原因。在日常生活的人事中磨炼,不懈地渐进修习,通达于生命的圆融境界。理解我的只有老天爷了吧!”

【论】

这段话在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里有记载:“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从此处可知,孔子说话的背景,相当于在作一生的自评式总结。

说这句话之前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颜渊之死。颜渊是最能理解孔子的学生,也是最能发扬孔子之道的学脉继承人,颜渊之死对孔子的打击非常大,孔子恸哭着说天绝我啊。最能理解自己的人走了,夫子的心是悲伤地,感到深深的寂寞,无奈地发出长叹——莫我知夫!

二是西狩见麟。龙凤麒麟在古代是祥瑞的象征,当鲁哀公猎到了麒麟,物伤其类,在孔子看来是礼乐文明不可恢复的征兆,他又哭了,失落地说:我的理想破灭了——吾道穷矣。

孔子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是非常凄惨的,接二连三的不幸打垮了他。儿子伯鱼死了,得意首席大弟子颜回死了,以勇气与守信闻名的子路死了,瑞兽麒麟被射死了。子贡不理解老师的心情,问为什么?孔子没有正面回答,沉浸在自言自语之中,似乎与老天在对话,所以说——知我者其天乎!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这句话,逻辑顺序应该倒过来为:“下学而上达,不怨天,不尤人。”没有上达,何以能不怨天,不尤人呢。遇到挫折怨天尤人,是常人做派。历史上大有人在,屈原行吟泽畔,做离骚之怨;贾谊贬谪长沙,发鵩鸟之悲。只有到了圆融无碍的人生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所以,孔子是非常人,是圣人。

孔子的非常人是从常人出发,而不断在事上磨炼的结果。他指出了修养高级人格的阶梯:下学可以上达。下学,是在平凡的事务中历练,重在行,不断地行,可以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之后,才能不怨不尤。所以,生命的最后,照孔子的口吻总结说:“我的理想未能实现,不能抱怨客观条件、环境时机境遇的不利,也不能责怪各种人为因素的障碍,所有的一切,责任在我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