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

今朝负行囊,徒步红尘中,愿得心安处,烟雨任平生。因为生命,注定是一场一个人的徒步旅行。徒步升华心路旅程,让心路更宽广。有时候多想,多想就这么一个人,一架单反,或徒步,或自驾,逃离这个禁锢身心已久的地方,只为了去想去的城市,见想见的人,吃着内心渴望已久但却无法如愿的美食……,即便不奢求带着个性的光晕攀爬高山,即便你仅想在主流的冲击下,留存下苟延残喘微小的真实和自我,而是以苦短的人生,明明才到开始相互搀扶着徒步的年纪,却迫不及待地甩掉了内心的鬼魅,搭上同伴的顺风车,走上这人生的不归路。

以个人之见,徒步旅行的真正有意义在于发掘一个地方的精髓,所以在徒步某个线路的时候我看重的不只是风景,更是选择那些能够探寻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的足迹。生命就像是一场徒步旅行,穿越荆棘和沼泽,人生终将会迎来最美的风景。躲不过列队等候的衰落,那就徒步寻找最美的时光,哪怕如烟花般灿烂闪现。人生就是一场徒步旅行,如果发现前方趴着一只臭虫,你千万不要惊呼,说不定再走几步你就会发现多了一个肩并肩同行的伙伴。我热爱生活,喜欢用心去倾听大自然那些美好而动听的声音,我喜欢旅行,钟情徒步行走在坎坷朴实的路上,欣赏那些我所能看到的,然后用心去飞翔,与自由作伴。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

早就听闻兴安神奇的天生桥群和古朴的秦家大院,却总没有时间去亲临观摩。据说,徒步兴安白石天生桥和秦家大院,还是驴友们评选出的桂林十大徒步线路之八。而2000年,中科院刘少创博士以“唯远”、“唯大”为依据提出“湘江主源头在兴安白石”更使白石乡美名远播。白石一带山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是典型的丘陵岩溶地貌。境内有天生桥群、上桂峡、湘江源头等自然景观。还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古村落——水源头秦家大院,白石还是银杏之乡,村前屋后种有大量的银杏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徒步天生桥,探秘湘江源,是一条休闲线路,也是一个自由行的新天地。天生桥群距兴安乐满地5A级休闲世界较近,位于灵渠上游,与秦家大院等组成一条旅游线路非常具有竞争力,这里是人们旅游度假、寻奇探幽、摄影写生、学术研究、地学考察、享受自然的美好地方。

其实,湘江源头有四种说法:一是传统正源为广西兴安县白石乡的石梯,河源为海洋河,北流至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称湘江;二是南源,广西灵川县海洋乡龙门界;三是广西兴安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源称上桂河(白石河),往东流至西波江口称湘江。四是白石乡鳌头村水源头村,由于村前有一条长流不息的小溪从田峒中淌过,被专家称之为湘江的主源,故名“水源头”。它距桂林市约90公里,离兴安县城28公里。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

金秋十月,本应是黄叶灿灿,硕果累累的时节,而今年却是秋雨绵绵,下个不停,让户外行走强度陡增,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早已习惯风餐露宿的背包客来讲,风雨无阻是我们一贯的户外信条。这周六,我们探路先锋小分队一行12人,早上8点钟便在事先约定的集合点师大育才校区加油站集合,一路自驾车从桂林城走高速到兴安,再到白石乡,全程大约2个小时。路上还是细雨淋漓,道路有些湿滑,却丝毫没有影响队友们徒步游玩的兴致。

小分队在距离天生桥群附近的乡道边停车,队友们下车整装待发,路边只见立着一块写有“天生桥”字样的指示牌,便顺着指示路线从马路对面的小土路开始行进。土路两边的枞树林的松针铺满路面和山林,也正是枞树菌生长的季节,小伙伴们在丛林里搜寻着野菌子。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7)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8)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9)

大约20分钟,我们开始朝谷底走湿滑的下坡石子路,此时已能在半山腰远远地看到天生桥的其中一桥,继续走一小段,便能到达天生桥附近农庄。正好农庄老板无所事事,见有人来,便招呼起来,其实农庄老板也是一位单身的小伙子,很是热情,还自告奋勇说陪我们去看天生桥隐秘的岩洞。就这样,我们一队人马开始顺着农庄沟渠朝天生桥的一桥(凯旋门)进发。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0)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1)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2)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3)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4)

其实,天生桥距离兴安县白石乡政府南面也就3公里左右,地处在湘江源头岩溶峰丛洼地中,据说天生桥是因地下河水长期侵蚀岩层,导致河流上层及两岸岩石溶蚀、塌陷,独留中心一段横跨两边岩墙的岩体或石块而成,是地下水精工雕刻而成的地质“艺术品”。在不少丹霞或岩溶风景区中都可见到“天生桥”景观,但多为单体。

据地质专家介绍资料,广西、贵州、云南等喀斯特地貌区是“诞生”天生桥的“多发区”。而兴安白石的天生桥却是一个地质奇观:连“架”四桥,雄奇壮观的大型天生桥群。从其密集度而言,超过了有“亚洲之最”称号的重庆武隆天生三桥。这里的桥高分别达40米至100米不等,跨度分别在30米至60米不等,具有“雄、奇、险、秀、幽、奥、旷”特点,由连成一串的天然溶洞形成,洞连洞,洞生洞,桥连桥,桥生桥。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5)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6)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7)

小分队从农庄出发沿着人工水渠步行不到5分钟,当一处形如“凯旋门”状的独特桥洞映入眼帘,就正式开启了天生桥的探索之旅。在第1号桥位置,从桥顶往谷底望去,深达100多米的峡谷两侧斧刀削,谷底潺潺的溪水从桥下流过。天生桥是一处免费且没有开发的景点,几十年过去了,这里除了一条人工水渠外,依然保持着天然雕琢的野生气息。正因为有了这条水渠,大大降低了游玩天生桥的难度,一路走下来,还是感觉比较轻松,这对我们常年户外的人来说毫无压力。

在谷底往上看,一座巨大的天然桥拱从头顶横跨而过,稳架在对面山墙绝壁上。走至龙王桥下,只见一巨石拔地而起,俨然佛祖端坐,依岩傍水。大佛脚下有一洞眼,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此为湘江主要源头之一。一条人工水渠紧依洞壁而行,这是20世纪60年代末广大群众为响应兴修水利的号召而修筑的“红旗渠”。至今这里仍保留当年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等历史遗迹,至今仍保留在桥洞的巨石上,清晰可辨。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8)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19)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0)

在第1座桥的拱顶,悬挂着一张角钢焊接连体桌椅,这是农庄专门做的空中体验项目。一进入洞口,凉意扑面而来,从洞中流出的地下河水清澈透明,时浅时深,如果是炎热的夏季,三五个人游泳是极为清凉的。看到这样清凉的地下河水,总让人忍不住与其亲近,但是秋季气温愈见降低,地下水水温较低,游泳还是不合时宜了。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1)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2)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3)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4)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5)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6)

顺着台阶,很快进入了第2座桥。随着向桥洞内的深入,可以看到水不断变深,水的颜色逐渐从透明变成了蓝绿色。路也开始变得有些难走,仅能容一人行走的水渠堤埂又窄又滑,一段接着一段,需紧贴着洞壁才能行进,有几处洞壁向外突出,则要弯腰低头通过,或是身子向外倾斜侧过;如果体型肥胖的人想要过去,就得双手扒住洞壁侧身挪,要么就得手脚并用爬行前进。洞内光线昏暗,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暗河,令人胆颤心惊,洞壁上嶙峋的怪石更给人一种恐惧的心理。这里的道路虽奇险无比,但景致十分壮观,洞拱最高处可达近百米。

在谷底仰望,一丝丝强光直射谷底,一个巨大的桥顶天窗挂在谷顶。其实从1号桥洞顺水而下,不出200米就可以进到2号桥洞。桥洞娇小玲珑,薄薄的拱顶像一弯细月轻轻地悬在苍茫的天空上,也似棉花天坑的奇观,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洞中还有一片“龙脊梯田”,数十块小巧玲珑、韵味无穷的“梯田”,蓄满了清澈见底的清流,光影下,波光粼粼,层层“梯田”栩栩如生。右侧水边,恍然见有三“人”靠岩视潭,其中两个形影不高,一个像地球人,一个像外星人,一个形似,一个神似。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7)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8)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29)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0)

从第3个桥洞出来,不出200米就进入了最后一个桥洞。一路上,地下河水时隐时现,巨大的桥顶天窗“框”出了一幅蓝天白云的自然画卷,早已停止生长的石幔随处可见,时光仿佛定格在了几千万年前。第4个桥洞较前面三个桥洞面积大,临近洞口有一处平坦的河滩,游人可在此烧烤野炊,但是最好不要烧烤,为生态环境卫生,农庄老板也是经常操心监督和保护这里的环境。

走到这里,我们便随着农庄老板继续探秘隐秘岩洞。刚开始要匍匐一小段低矮的钟乳石从夹缝穿行过去,虽然里面的光线不好,但是随着队友们的头灯光线,可以看到一片片漂亮的钟乳石,仿如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宫殿,可谓是鬼斧神工。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1)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2)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3)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4)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5)

原以为这个岩洞只有一小段,但是跟着农庄老板脚步继续往纵深穿行,也许是人多,大家都兴趣昂扬的往里面走,人少的话,定然是不敢前行的。确实每一段岩洞,都有他独特的造型和奇观。据农庄老板说,这个岩洞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走,所以才保持着这么好的现状。看着有些钟乳石畸形异色,有的像莲花,有的像亮晶晶的一排排恐龙的牙齿,有的像顶天立地的擎天大柱,惟妙惟肖,十分逼真。

此时农庄老板已提前离开,而小伙伴们则一直在岩洞里继续边寻找奇石,一边拍照,早已忘记了返程的时间,乐不思蜀。当我们游玩近一个小时,才开始出岩洞,也许是肚子咕咕叫,才想起该吃午餐了。此时已是下午1点钟,我们从岩洞的另一个出口穿出来,大伙慢慢从陡峭的岩壁上走下来,此时的场景像极了“盗墓笔记”里的电影场景。说实话,岩洞内有几处岩壁非常壮观,但是也非常凶险陡峭,没有足够的光源和方向感,是很容易迷路的。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6)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7)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8)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39)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0)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1)

就这样,小分队离开岩洞便想起了午餐吃土鸡,便通知农庄老板杀鸡聚餐。我们由于方向有误,从另一个出口返回,绕了很大一截路程才到达农庄,此时已经下午2点钟,农庄老板已经杀好土鸡,正在生火煮鸡汤。美食队友老表也是闲不住的人,也帮着炒起菜来。大约一个小时后,大伙开始吃起来。此时的鸡汤鲜美无比,米饭也是香喷喷的,大伙大有三碗不过岗的架势,一顿猛虎操作,硬是吃个精光,哈哈。

据农庄老板介绍,由于疫情缘故,农庄经营很是困难。整个农庄已投资近5-60万元,包括天生桥的部分设施修建,近年来游客也不多,本地消费力度不大,所以经营起来很不容易。但是农庄的家禽和土特产都是自养自产的,非常绿色环保,还是很有市场前景的,相信未来天生桥的线路的慢慢成熟,客源一定会是王道。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2)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3)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4)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5)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6)

已近下午4点钟,吃完午餐,小分队才恋恋不舍的顺着原来的土山路朝秦家大院打卡。其实,秦家大院坐落兴安白石乡水源头村,三面青山环绕,风景秀丽。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秦家大院,规整排列了14座看似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青砖瓦木结构的房子,院内有规划合理的排水暗沟,干净整洁,民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保护得还十分完好。秦家大院人杰地灵,出了不少人才,历史上出了科举武状元一名,文科进士两名,举人十多位,繁盛时期,这里住着40多户人家,300多人。

其实,“水源头”相传为唐朝大将军秦琼的后裔之村,故又称“秦家大院”。唐末战乱,始祖从山东移居而来。而另一说法,说400年前明洪武年间,山东一被贬秦姓官员携家带子千里跋涉来到桂北,多年后其中一支乔迁于此,至今已繁衍13代。秦家大院学风鼎盛,人才辈出,先后通过科举考试出武状元一人,文科进士十数名。有“进士村”之美誉。解放后,大、中专毕业生100多人,在外工作人员300余人。村中现有住户112户,村民385人。格局独特的水源头村四周群山环抱,村前小溪潺潺。古村格局分前街、中院、后园,街巷主次分明,房屋鳞次栉比,瓦桅交错,要隘处有守护闸门。村旁有古石桥、古砖塔和古树名木。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7)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8)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49)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0)

据村里年老的长者说,他们是唐代名将秦琼的后人。后来秦氏的一支看中了水源头村自周的山形地势,于是选取了这个“风水宝地”落下根基。经过多年繁衍,渐成规模。在后笼山下,依山势拾级而建成了成片的大宅子,当地人称其为“秦家大院”。这些宅子基本为三进三开,房屋分为四组,组与组间隔两米,形成狭长的巷道,均以青石板铺筑。宅子的高堂、戏院、花厅都敞开大门,两旁房子的大门朝里开,很有意思。宅子的墙壁都以几吨重的青石方墩为基,砌上1米多后,改用青砖砌至屋顶,很独特。高大敞亮的上层楼房,窗户上镶嵌的窗花是琉璃瓦烧制而成,上面还画着花卉,温婉中透着古色古香。房中的板壁上刻着各种花纹的图案,庭柱下的石礅上凿有龙凤的花饰,精细美观。房屋多建于乾隆、嘉庆年间。是广西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之一。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1)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2)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3)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4)

据《兴安县志》上记载,秦家大院占地15000平米,是一座长120米,宽60米的方形院落。门前蹲“青龙”“白虎”一对石兽。上方二匾额书“武魁”“文魁”。“武魁”匾为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皇帝御赐。大院房屋七巷八组。目前村中依然保留有明、清代风格建筑23栋30座,格式统一,递进布局,石板铺地,门窗镂花,梁雕栋画,飞檐高挑,构筑成既独立又关联的建筑群落。大院内设置了防火、防盗、防洪的完整系统。现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老屋是明朝洪武年所建,门窗木床房梁都有精美的雕花装饰。院中正厅堂前,曾可见一块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建房时同年教谕陈宪诏与借补训导容易道会送给秦文炳的“世德作求”大匾。村中还可看到前人练功用的380斤重的石墩,据说另一重128斤的大刀在文革丢失。村前10余亩宽的“围子园”,当年竖满甲石。此乃村人读书中举之标志。如今残存甲石依稀可寻。当年村北是练习骑马射箭的跑马场。据说某村民水缸盖的木板上刻有“甲子辛酉举人”字样。书房山下那十余座古墓石碑,亦诉说着该村的辉煌历史。此大院曾历经三次火灾,至使古屋损毁严重。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5)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6)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7)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8)

大院总门牌楼下高悬着一块硕大的红漆金字古匾——“武魁”,旁书“钦命赠武职郎秦本洛恩科武魁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戊辰岁季冬月谷旦立”。原来是老秦家清朝出了个名叫秦本洛的武状元,受到嘉庆皇帝的封赠标志。临水人家诧异之余,却为众多的桂林旅游宣传资料未见提及而感到遗憾。在“武魁”匾额下方门楣上,有古人用《易经》卦文书写的“乾坤”卦篆。

村中的老人孩子怡然地走在青石板的巷道中,显得静谧祥和。光亮的青石板上有一排一寸见方的圆洞,竟是被几百年的屋檐雨水滴成!随意地走进一户人家,堂屋正厅地上是古老的红黄防潮烧砖,而天井则是石板铺就而成,前方底部镶着雕花的排水石,而排水沟都通向村前的防火水池。据老人讲,此天井几百年来从未被雨水堵塞过。

而秦家大院里面最大的一间房屋建于明末,至今还居住着秦家的后人。他们仍在使用祖辈留下的生活物品:石水抽缸、长条供桌、高脚茶几、雕刻兵书宝剑雨伞的太师椅、雕龙画凤的花床立柜,就连古花台上的一株月月桂都在此花香不断200多年。一切都充满古韵。大院是历史的见证人。古宅墙上的“向不法地主作斗争,保田保翻身”、“坚决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和“三个代表”的标语,让人回顾起土地改革、“四清”和现今,感叹岁月光阴,无不浮想联翩。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59)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0)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1)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2)

我们跟这摄影大师天浩教授登上一户楼层较高的老乡家的楼顶一睹村貌:大院在群山环抱的都庞岭系海洋山脉之中,村前群山聚集,似向这儿朝拜拱卫,一条小溪从田洞中穿过;村后是葱茏蓊郁的后笼山,如翠屏高挂;村北是一座形似骆驼的书房山;村南则是通往白石乡的乡间小路。村子四周环植数百株银杏树,金秋时节,一片金黄,好一块风水宝地!

我曾经去过兴坪古渔村,那里的人们已然生活摩登,但在秦家大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秦家后人仍过着“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简朴日子。记得,央视播放过的《历史的选择》、《大围剿》及纪实片《白果之乡》、《访古探幽看白石》,都选择这里为拍摄中心。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3)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4)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5)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6)

我们小分队在楼顶拍了几张美女队友们的集体照,便又马不停蹄的出村,准备往最后一个景点打卡:五里峡水库看荞麦花。当我们到达水库时,已是傍晚近6点,已有些看不清楚周边的风景,大伙便匆匆打卡,拍拍视频,准备返程。

其实,五里峡水库位于兴安城东湘漓乡龙禾村会龙村旁之漠川河上。因大坝所在地系五里长的峡谷,故名五里峡水库。水库大坝北距兴安县城15公里,库区地处兴安与灌阳两县之间,是一座具有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拦截湘江上游支流漠川河上游河道的五里峡峡谷出口处。

五里峡水库水面8000亩,蓄水1亿立方。方圆数平方公里内,但见碧水、绿树、蓝天、白云、飞鸟、游鱼,就似一幅美丽的南国画图。身临其境,无论泛舟、漫步、垂钓,均可享受一份远离尘嚣的闲适和放松身心的惬意。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7)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8)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69)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70)

而水库湖边的荞麦花此时也开得正艳,雪白一片,纯真无瑕,不张扬,不浮躁,不娇柔,不造作,却兀自芬芳,静静的开放。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村夜》中这样写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意境很美,月夜下远观的荞麦花,情景却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读着诗句,或许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在寂静的山村里,微风凉凉,草丛里虫声缭绕,放眼望去眼前那一片荞麦花在月光下洁白如雪,是那么的静,那么的美,那么的给人一种期待遐想的感觉,不由得让人联想起电影中那唯美而充满浪漫气息的故事……。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71)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72)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73)

就这样,大约20分钟后,夜幕降临,伸手不见五指,大伙归心似箭,今天也算是满载而归,最后便驱车返程桂林,行程圆满收官。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74)

老龙头景区和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金秋古韵邂逅秦家大院)(7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