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话论语感悟(论语的现代感悟)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浅话论语感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话论语感悟(论语的现代感悟)

浅话论语感悟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可争的,如果一定争,那就比赛射箭吧。比赛时,相互作揖然后登堂,比赛结束再一起饮酒。这样的竞争也是有君子风度的。”

【感悟】

内圣而外常

前面几章孔子基本都是在骂人,终于在本章老先生要做个阶段性总结了。后代经常将“内圣外王”描写为儒家的理想,其实这个概念出自《庄子》天下篇。从本章的内容看,我认为孔子并没有将“内圣外王”作为最高理想。

如果我们用两个关键指标划出四个象限,“内圣外王”无疑是右上角最耀眼的;继而还有前面被孔子骂的“内蚀外王”的妄人,和“内外均常”的普通人。然而我认为孔子的最高理想其实是“内圣外常”。孔子一上来就说:“君子无所争”。所谓“王”,并不是争出来的,而是被人民和时代推出来的,君子做“王”无非是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事实上,君子会完成生命中任何需要他应该完成的事情)。所以,如果追求“外王”,从发心上就已经不是孔子所推崇的了。

那君子就完全不争吗?孔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君子可以争,但是是奥林匹克式的竞争,是有风度、为了展现“更快、更高、更强”这样的体育精神的争。无独有偶,在奥林匹克的故乡希腊,步入竞技场之前的走道两旁排列了一些过往选手的雕像和介绍;只不过这些人并不是历届的奥林匹克冠军们,而是曾经在比赛中使用过卑劣手段的人——他们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被人们所唾弃。无论是中国还是希腊,古人对于崇高体育精神的向往是一致的。既然比赛的目标不是一定要“称王”,在竞赛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追求卓越、永不放弃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这不就是“内圣”吗?

结合前面几章关于修内和求外的讨论,君子只会去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内圣”,至于自己是否会被推到前面,那就是天意了。难怪岐伯对黄帝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了。如此一来,自然可以“不惧于物,合于道。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不危故也”,哪来的焦虑和疾病呢?想到这里,“内圣外常”的君子才是比“内圣外王”的人更懂得自我保全之道的智者呀!

参考资料: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归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4.南怀瑾:《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