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随想(我眼中的春天柳丝.柳思)

春天的随想(我眼中的春天柳丝.柳思)(1)

【我眼中的春天】 柳丝.柳思

作者:缥缈孤鸿(肖)

下午下班后,总爱独自骑车上到河堤,看堤下浩淼澄静的江水,江岸萋萋采采的蒹葭,远方连绵静默的群山,以及堤上悠闲散步的人群……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随意散坐在柳树下的长凳上,一边静静倾听河堤喇叭里播送出的流水行云般的轻音乐,一边尽情欣赏微风中沿堤那袅娜轻飏的杨柳! 对于杨柳最初的好感,缘于小学时学过的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从那时起,杨柳那蓬勃清新、婷婷袅袅、婀娜飘逸的迷人形象便已根植于我的内心。及至年龄渐长,见识加深,当读到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崔橹的“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才又渐渐知晓,原来杨柳也可以代表一份甜蜜的浪漫和无尽的相思啊!

春天的随想(我眼中的春天柳丝.柳思)(2)

初中时学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阳关三叠.渭城曲》:“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古典诗词底蕴特别深厚的语文老师引经据典、绘形绘声、细致生动的讲解中,我又有幸获悉了杨柳的另一个最普遍、最常用的象征含义:送别!——“柳”、“留”谐音,代表挽留行者之意。柳丝绵长,代表绵绵无尽的情意和思念。汉代乐府古曲《折杨柳歌辞》,便是专门抒写离别行旅的曲子。 于是,“折柳相送”便频繁出现在了诗人词客的作品中!—— “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其间却又充斥着多少聚散离合?“一晌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多情自古伤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道旁的依依杨柳,千丝万缕,见证了多少离合悲欢?却又何曾系得行人驻足?何曾化解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 后来又阅读到了唐代韩翃的《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摘他人手。”以杨柳的绰约风姿、俏丽优雅、曼妙柔媚代表女性的笔法再一次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深化了我。再后来我所读到的《敦煌曲子词.望江南》里面也不乏这样的笔法:“莫攀我,攀我太心偏。妾是曲江邻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可谓字字血泪,句句酸楚,写尽了风尘女子求爱不得、欲哭无泪的辛酸境遇,读来令人唏嘘感慨。

春天的随想(我眼中的春天柳丝.柳思)(3)

前不久读到了南北朝时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时,我内心涌动的,更多的是对年命如流、岁月沧桑的深深无奈与感叹。我不由想到了《诗经.采薇》中的那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见证了人世间一场场风花雪月的故事,更见证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流逝!特别是现在的我已是人到中年,“百年近半,去日苦无多。”心中更多了一份“岁华摇落,芳意无成”的悲哀与恐惧。 随着沿堤随风轻飏的依依柔柳,我的心经历了一次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行:少年的清新蓬勃、成年的浪漫甜蜜、中年的聚散离合、暮年的凄怆苍凉……其实,无论阅历还是心境,人生如柳,柳如人生!我不由想起了南宋词人蒋捷的那首著名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账。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矣。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不同的年龄阶段阅柳,我读出了不同的人生感悟与况味! 努力收回思绪,暮色渐合,河堤上散步的人群早已稀疏。江风轻拂,柳丝飘飏,不禁给人一丝暮春时节的淡淡寒意,“风入罗衣贴体寒",正如自己那渐次悲凉的心境一般。努力收回思绪,缓缓站起身,准备骑车离去,毕竟,生活还将继续,还有明天在等着自己呢……

春天的随想(我眼中的春天柳丝.柳思)(4)

百度搜索逸飞中文网,欣赏更多精彩文章,诗意每一个平凡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