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保健小常识饮食篇(优微推荐农宝必备的秋季健康知识)
九月渐暮
暑气褪去天气初肃
霜风愈发凄紧
值此换季之时
农宝们更要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
接下来就和农农一起
了解一些健康知识吧
衣食住行
衣《黄帝内经》上记载:“风雨寒暑避之有时”,因此,秋季健康的第一要务,就是不被秋凉所伤。
虽说“春捂秋冻“,但还是建议景小艺们要及时添衣,因为刚接触寒冷或者下雨刮风,许多人不能及时适应;如果盲目坚持”春捂秋冻”,往往可能会真的“冻着”,甚至感冒发烧,得不偿失。
特别是参加户外活动,跑步、训练、登山等,建议要带足够的服装,出了汗要及时更衣,防止受风着凉。
食
多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大蒜、萝卜、生姜、韭菜都是可以增加抵抗力的食物,对于大多数景小艺来说这些并不适口,但可以通过改变食用方法食用。如果常在秋季咳嗽,可以多炖些冰糖生梨水吃。秋季也是吃蟹的季节,但蟹属寒性,不可以多吃。另外,是药三分毒,不要把服药作为预防生病的途径。
合理膳食,滋阴润肺,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效果。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橘子能够缓解咳嗽;尤其是金桔,既美味又能缓解咳嗽,芹菜清脆爽口、清热平肝,对于肝火旺盛的咳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校期间,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以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注意膳食平衡,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每日膳食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饮用足量白开水,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三餐规律,少吃夜宵和零食,饮食少盐、少油、控糖。
住
暑热未尽,凉风时至,秋季温差较大。早秋热湿,中秋前后干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秋季空气中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较快,应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
睡眠起居秋天的天气连绵多雨,凉意渐浓,易患重感冒,因此在入秋以后,睡眠时应注意保暖,不可卧凉榻,衣服的增减应随天气的变化而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心情要安逸、宁静,这样可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行
适当锻炼,强身健体,生命在于运动,秋季天高气爽,是锻炼的黄金季节。合理安排作息,早睡早起,晨起后可健身锻炼,慢跑、太极等项目,每天适当进行1到2小时锻炼,有助于舒筋活血,强身健体。
关于秋燥
什么是秋燥?“燥”为外感六邪之一,是秋天的主气,故称为“秋燥”。燥邪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秋季乃肺经当令之时”,当秋燥伤肺时,就会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的一派燥象,常见表现为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
燥邪有凉燥和温燥的区别一偏于寒,一偏于热,临床表现和治法也有区别。
凉燥:临床表现头痛、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有点像受寒受风引起的感冒,再加上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状。
温燥:临床上表现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状。
调理秋燥梨味甘性凉,具有生津润肺、清热化痰的作用,更适合于温燥。对于凉燥,可能没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过食可能还会加重咳嗽。治疗凉燥可酌情加一些性温之品如紫苏、生姜、杏仁等。
调节情绪
秋天容易引起悲愁、忧郁的情绪,这就叫“悲秋”。悲秋,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正常反应,一般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调养不当,悲秋过度,就容易引起抑郁症及其他一些疾病。所以秋季要注意调摄精神,远离悲秋。
皮肤干燥
皮肤的干燥单从肌肤外补水远远不够,需内外兼顾才能合力使肌肤水润光泽,因此调理上有生津润燥、滋阴养血、养脾益胃、滋肝补肾等辨证论治方法。
日常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多喝水。
2.用温水洗澡,因为热水会将皮肤上的天然油分彻底洗掉。
3.冬季洗澡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
4.使用温和的沐浴液或香皂。浴后涂上润肤品、身体乳、护手霜等。
5.在那些易发生干裂的身体部位,涂润肤乳。
6.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秋晚渐凉
农宝们在辛勤学习时
也不要忘记照顾好自己
万物凋敝之时
也要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责任编辑:白家瑜
本期编辑:杨雨欣
图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