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名称及道理(在典故中学会用成语)

延期开学后,孩子每天都在家里自主学习,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小孩来说,自主学习,完成作业,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每天都给他安排了读书、写字、算数、书法等任务,基本上是按照学校的课程表来的,每天分上下午完成。

虽然自制力不够,但每天在我的督促下他也能完成任务,晚上他跟我说:“妈妈,我今天费了九牛二豹的力气,才把所有的作业完成,那个书法里的字太难写了。”

成语故事名称及道理(在典故中学会用成语)(1)

What?

貌似刚刚听到了什么词?What?九牛二豹?

我说:“你刚刚说了一个什么成语?九牛二豹?说错了,是九牛二虎吧?”

“为什么说错了?为什么是九牛二虎,不是九牛二豹呢?豹子和老虎差不多厉害,九牛二豹也可以呀,反正都是说花了很多力气,好不容易才完成的意思嘛!”

听了孩子的话,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犯了一个错误,作为家长,从小我们就有意识地教孩子学成语,很多家长在平时说话时会有意识地用到一些成语,希望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成语的使用方法。我也是那么做的,但是我只是简单地解释成语的意思,没有告诉孩子这些成语的出处,更没有陪孩子一起学习成语背后的典故。

成语故事名称及道理(在典故中学会用成语)(2)

我们中国的成语,多如牛毛,它有自己的结构和用法,很多成语都具有传统文化特色,代表了一定的意义。

成语的使用不仅已经深入我们生活,更是会在各个年级的语文试卷中出现,与分数挂钩,特别是作文,更是不能少了可以加分的成语。

可是很多孩子对成语的真正意思并不太明白,多数时候只是模仿家长、老师的说法,听别人这么说,自己也这么说。经常会用错,比如网上的一个笑话:老师让小明用 “含笑九泉” 造一个句子,小明说,老师含笑九泉。老师瞬间崩溃。

成语故事名称及道理(在典故中学会用成语)(3)

还有一种孩子就像我儿子一样,在不知道成语出处的情况下,觉得可以自己编成语,反正意思差不多,就觉得可以用,同样会闹出让人嘀笑皆非的笑话。

在教孩子学成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从典故中学成语。阅读典故,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比起让孩子枯燥地死记硬背,在看故事的同时记住成语的意思,就显得生动有趣多了。

在孩子学成语的时候,先让孩子读一下典故的来龙去脉,典故中的人物或者动物,发生的事,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等等,孩子们了解了故事,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成语,印象深刻。知道了典故的意思,也就不会自己乱改成语了,更不会用错成语闹笑话了。

2.增加孩子的知识量

随着年级的变化,成语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特别是高中阶段,很多成语看起来都比较复杂,从字面上很难猜出意思,其背后典故中的涵义也更加深奥,涵盖了很多知识,在学习了解典故的同时,孩子可以学到很多深刻的历史性知识,或者传统文化知识,增加孩子的知识量。

3.锻炼孩子总结归纳的能力

所有的典故最后几乎都是归纳成四个字,简练准确,恰到好处,孩子们在阅读典故的时候,无形中学会了把一个精炼的成语,发散成一个小故事。

同样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那些一贯的口吻和语调转化成成语去表达,比如孩子非常想知道事情的结果,非常着急,急的直跺脚,乱转圈,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心急如焚。再比如,孩子今天参加比赛得了第一名,非常高兴,心情特别好,我们可以说:心花怒放、欢天喜地等等。

在孩子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去阅读成语背后的典故,不要觉得简单就忽视掉,孩子的学习需要积累,更需要从一点一滴积累,才能学得扎实、深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