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聚青春之力燃时代之光(聆听他们的爱与成长)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年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必然经历的重要阶段。少年长成,怀揣理想,伸出探索世界的触角,用力感知生活的苦与乐。青年人身上总是围绕着蓬勃朝气,充满了力量。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邀请几位青年医师谈谈自己成长的故事。踏上从医之路,感受无影灯下的艺术之美,体味诊室和病房里的爱与痛,用专业所学点亮更多人的生命之光,也收获感动、感谢和成长。

五四青年节聚青春之力燃时代之光(聆听他们的爱与成长)(1)

图片来源:摄图网

无影灯下

无影灯,由许多小灯泡组成的手术灯,灯光晶莹剔透,让无数光线聚焦于一点,灯下无影。

实习伊始,第一次见到无影灯时,我便觉得它是外科之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像舞台聚光灯一样引人注目。而无影灯所照射的术野,阴影遁形之处,恰恰是外科医生的舞台。

无影灯、主刀、“一助”组成的三角构图,无意间形成的伦勃朗光,富有张力的氛围,有一种油画般的美感;而器械偶尔闪过的清澈反光、术者行云流水的动作,以及医护之间的默契配合,又为这个画面增加了灵动之美。

外科医生也是凡人,同样需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但似乎无影灯下是与这些纷扰隔绝的另一个空间。虽然熟练步骤中也会插科打诨,但当进行到重要操作时,无影灯下似乎就是术者的“灵质空间”,空气中只有麻醉机稳定的滴滴声,术者轻声的指示声,以及器械咔哒咔哒的声响。

天地归于寂静,万物凝聚于术野方寸之间,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这是外科医生的世界。

我算不上是体力好的人,但进入外科才发现,自己也可以站上好几个小时。只要在台上聚精会神,就会完全忘记自己的姿势和状态,有时下台才感觉肌肉酸胀僵硬,好像之前的几个小时大脑都自动屏蔽了这些。从另一个角度说,喜欢外科的女生并不需要对体力有过多的担心,心之所向也是做出选择的重要依据。

再往远一点说,我始终觉得医学是完美结合了“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的学科。

以手术而言,其目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显然是有用的;对外科医生来说,观摩手术、学习操作、反复练习,也是“有用之用”。然而我们也会欣赏术式的巧妙,赞叹器械的精密,感慨凝聚于手术之中的人类智慧,获得美的体验,这是“无用之用”。

我在手术室里写下这段文字。即使几乎每天都来,即使常常戴月而归,即使免不了困乏和疲惫,手术室仍是我所热爱的地方。无论上手术台还是在台下观摩或监护,都会让我觉得快乐、充实。之前学姐和我说,她站在台上会有一种莫名激动,我虽没有这种程度的热情,但多少能理解她的感受,我想这也是每一位外科医生无所畏惧地站在无影灯下的理由之一。

生活不免苟且,难以谈论理想和情怀,但总有些时候,无影灯会照亮某些角落,唤醒那些初入医学院时心中的悸动。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生活不免苟且,

但总有些时候,

无影灯会照亮某些角落,

唤醒初入医学院时心中的悸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骨科主治医师

聂聪

五四青年节聚青春之力燃时代之光(聆听他们的爱与成长)(2)

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临床对我来说,有着非常独特的吸引力。在我人生的前17年里,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医生。但当时一部热播美剧《豪斯医生》让我感受到医学的魅力——与疾病斗争、和死神博弈,这份魅力让我义无反顾地将临床医学作为第一志愿,开启我的医学生生涯。

作为一名记忆力极差又缺觉的医学生,学医实属对我不是很友好,尤其在学习基础课程时,长达半个学期的“考试季”,几次将我折磨得死去活来。从来没有熬夜学习过的我,在痛苦的背书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内心深处支撑着我——这是每个医学生的必经之路,等到学习临床课程就好了。说来神奇,虽然临床课程的学习仍以记忆为主,但我的成绩突飞猛进。

进入博士阶段后,我有了更多机会接触临床工作,八年制的培养要求我能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参与临床诊疗。查房、手术、病史、值班充实着每一天的生活,累并快乐着是那段时光的真实写照。

我还记得,曾在查房时意外发现术后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为这位患者保住一条腿;自己阅读大量文献,只为术后复杂并发症患者寻找一条最佳治疗方案;术前奄奄一息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一年多的临床诊疗学习让我切实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以及学习、科研的意义。离开临床进入实验室后,我也一直希望自己所做的研究能切实帮助患者。

原本以为,规培重返临床工作对于我来说,应该淡定面对,但当我签下规培合同,作为新职工再一次领取绣着“仁济医院”院徽的白大褂,换上外科基地的胸卡时,这些富含仪式感的细节还是让我心潮澎湃。身份转变,改变的是我肩上的责任,不变的是我对医学的热爱。

行医之路即将拉开序幕,虽然我知道这条道路一定充满挑战,但我相信身上的白大褂可以带来不断前进的力量。这是一条不知终点在何方的道路,唯有坚守初心,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行医之路拉开序幕,

唯有坚守初心,

才能越走越远、

越走越坚定。

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仁济医院外科基地

张家旭

五四青年节聚青春之力燃时代之光(聆听他们的爱与成长)(3)

选择的就是热爱的

相信大部分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不清楚选择的专业到底是怎样的。让我学医是家里长辈讨论的结果。而到了大学三年级,我才真正理解临床医学这个专业。初始面对一本本厚如字典的专业教材非常头疼,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对于理科生来说并不友好。

但我从小就有个理念,选择的就是热爱的。很多人可能因为热爱而做选择,但等激情退去、热爱变淡,有时反而一地鸡毛。对于已做出的无法改变的选择,去接纳、去习惯、去喜欢、去热爱,也许是更好的方式。

我慢慢习惯了医学生的生活,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明白了医学生的使命和意义,坚定了未来做一名好医生的信念。

如果说学医是家里人的选择,那么胰腺外科就是我个人的选择。

做有挑战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事情,是我的初衷。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普外科里最有挑战和难度的胰腺外科方向,最终来到当时建立不足一年的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并选择虞先濬教授作为我的导师。

真正入科学习后,才发现胰腺外科比想象中的还要难:手术更加复杂、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术后管理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多。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预后很差,需要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更多。但完成一台复杂手术,看到术后多年的患者来随访,也很有成就感。

研究生生涯伊始,我的科研工作就没有停过。从按部就班跟随导师开展课题,到现在自己成为导师带教学生,我最大的感受是临床和科研辩证统一。从临床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将科研成果真正应用于临床。

做主治医生时,为了找到更有效的化疗方案,我曾通过发现患者超声内镜报告上的数值,查阅文献并展开联想,进而设计课题验证想法,研究成果最终被发表在国际外科学权威杂志上,并被多个指南引用,也成为现在临床上胰腺癌患者选择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光阴似箭,岁月荏苒,今年恰是我毕业第十年。回想学医从医之路,觉得非常幸运,有良师指导,有好友相伴。

未来,我希望能成为医教研兼备的医生,用自己的努力让胰腺癌患者活得更久、更好。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选择的就是热爱的,

对于已做出的无法改变的选择,

去接纳、去习惯、

去喜欢、去热爱。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胰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施思

五四青年节聚青春之力燃时代之光(聆听他们的爱与成长)(4)

规培生涯之三大境界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虽尚未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但我在规培中也体会到三大境界之意。

相信第一境界对于医学生来说很有体会。叠起来比人还高的专业书,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几百场大大小小的理论及操作考试……这些都是上学时的辛酸泪。而医生又是一种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规培以来,各种考试更是应接不暇,我们在一场场考试中成长,在一次次犯错后进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战胜病魔前,我们需要全面地了解疾病。

对医生而言,科研能力不可或缺。实验室是个严谨而肃静的地方,但让人感到孤独。枯燥的实验流程,重复的试验步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时候辛苦大半年,最后可能得到与预期相差甚远的实验结果。学医路上,总有那么几次崩溃的时候,是磨练,也是第一境界。

记得规培第一个轮转的科室是呼吸科,刚上临床时各种复杂的病症、看不懂的化验单、理不清的医嘱着实给人很大压力。最害怕的是值班,经常是患者没什么事,但自己紧张得一夜没怎么睡,电话一响,马上从床上弹起来接。

就这样经过一个个面对各种新情况的白天和做“仰卧起坐”的夜晚,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从什么都不懂的小“菜鸟”,到可以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从遇事手忙脚乱,到做事有了点章法,虽然为“医”消得人憔悴,但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王国维先生用第三境界比喻经过长期努力但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解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我的思想虽没达到这样的境界,但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也会有一些喜悦时刻,让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比如,当遇到疑难病症,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观察患者体征,查阅资料抽丝剥茧,最终得到正确的诊断,每当这时,我就会豁然开朗,可能这就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吧。看着自己负责的住院患者从入院时的痛苦到出院时的愉悦,都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寒窗苦读终有一日会用得上。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终点,一开始面对自己无力改变的情况,也会懊恼不舍。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写道:“救治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我们敬畏生命,也应尊重生命的进程。用短暂的生命珍惜美好的时光,在生命结束时也应坦然面对。

从“望尽天涯路”到“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种坚韧,从“衣带渐宽终不悔”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种从容。

规培生活带给我很多收获,而未来有更多挑战等着我去经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望尽天涯路”到

“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一种坚韧,

从“衣带渐宽终不悔”到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一种从容。

——普陀区中心医院

中医科住院医师

许愿

五四青年节聚青春之力燃时代之光(聆听他们的爱与成长)(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