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十一课君子之道心得(中庸第6课鲜能知味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各位同仁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庸》与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同仁们,走进任何一部经典都是不容易的,所以如果我们是初次学习觉得有些难懂也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多读原文,带着一颗感恩恭敬的心读原文,悟原理100天的时间,《中庸》原文的智慧与能量一定会流淌到我们的心中好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庸的第六小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庸第二十一课君子之道心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庸第二十一课君子之道心得(中庸第6课鲜能知味也)

中庸第二十一课君子之道心得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各位同仁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庸》与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同仁们,走进任何一部经典都是不容易的,所以如果我们是初次学习觉得有些难懂也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多读原文,带着一颗感恩恭敬的心读原文,悟原理。100天的时间,《中庸》原文的智慧与能量一定会流淌到我们的心中。好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庸的第六小节。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这一段是在说,孔子感叹:“我知道为什么大家难以践行中庸之道了,原来资质比较好的人经常做过头,而一些资质比较差的人又经常做不到位。同样的,自称贤能的人经常做过度,而不贤能的人又做不到位。这就好比人们每天都会吃东西,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品尝到食物的滋味。”最后孔子说:“中庸之道真的难以施行啊!”

从这一段中我们体会到如下几个要点,人们要么是做过头,要么是做不到位,正所谓过犹不及,做过头和做不到位都是一样天里的中庸。很少有人真正体证到中庸的滋味,中庸之道确实难以践行。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如果真能践行出中庸之道,那么它一定会脱颖而出。

我们先来仔细品味第1段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为了更好的理解中庸之道,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儒家思想皇冠上的明珠,也就是《易经》的精髓。《易经》里有一种非常受到重视的品质,那就是中正。中指的是位于上卦或者下卦的中位,正指的是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各得其所。这样哪怕是在一个不好的环境里,只要自己既中且正,做事情契理契机,恰到好处,不急不缓,不左不右,那么即便遭遇风险挑战也能够逢凶化吉。是不是我们从左和右之间选择一个中间地带就可以呢?这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北京自然是在南京的北边,但是在哈尔滨看来北京又变成了南边,所以中庸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生命自然展开的结果。那为什么有的人自然展开就靠近中庸,而有的人自然展开的结果却是这样那样的烦恼呢?我们如何才能体证到中庸呢。继续学习。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这是在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每天都会吃东西,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品尝到食物的滋味。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举个例子,如果在嘴里含了一块糖,那这个时候不管再吃什么其他的食物都会感觉是甜的,就很难再分辨出食物真正的味道,也就是说只有当嘴里是空着的时候,才能尝到食物真正的味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只有一颗空灵的心,才能感知他人的真实想法。中庸的滋味只有内心空灵纯粹的人才能体会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人如果没有吃过苹果,那么不管别人怎样描述苹果的滋味,他也不知道苹果到底是啥味道。中庸之道就是这样,言语无法描述它的精要。阳明先生就是在历经了百死千难,龙场悟道之后对中庸有了透彻的体悟。而在之后的500年间,有多少学者希望超越阳明心学,却很少有人能做到。是因为人们对中庸的体证程度很难超越阳明先生,所以思想也就很难超越阳明心学。

下面我们学习第3部分原文。子曰:“道其不行矣夫!”这里是孔子在感叹,中庸之道真的是难以践行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走路,一步迈左脚一步迈右脚,左右脚不停的交替,但依然能走出一条直线,原因就是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时刻校准方向。如果失去了这种校正机制,我们就会忽左忽右,所以平稳的走路需要左右平衡的机制才能行稳致远。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体证道中庸之道,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心变得空灵而纯粹,这样自然就能走在中道上,待人接物时就自然是恰到好处的。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这段优美的原文。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最后我们总结今天学习的三个要点。

第一,在事上没有中间路线可选,只有在心上才能回到中正。

第二,一颗空灵纯粹的心,才能体会到他人心中无声的呼唤。

第三,中庸之道知难行易。

商业案例

没人拒绝,你真诚对他好。伙伴们好,我们先分享一份心得。

来自400316班的钟盛燕说,北京下着雨,商店人很少我就在外面拓客,以前我会被人拒绝而沮丧,今天我虔诚的对每一位向我走来的客户说谢谢。无论他是拒绝还是接受我都这样说,我还主动帮助一位手机没有电的客户找到电源,也向他介绍了产品,结果他下了一个1348元的产品订单。我体会到,一个合格的销售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发心。

盛燕,现在对你有两分的赞叹,也有一分的建议。但你没有沮丧,去向客户说感谢,还急人所急帮客户找到充电器。那一分的建议是,当我们刚帮到客户的时候,不要急于推荐产品,因为受恩于你的那一刻,常人都会有答谢的心理,只是早晚而已。但是如果我们急于求成,瞬间扯平,客户容易盲目接受你的产品,不理智的消费会后悔的,却导致只有这一次机会,对长期而言会失去信任。盛燕,你觉得呢?供你参考。好回到我们今天的课程。

我们学习第6个客户接触点,着装,主题是,你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店员的着装是店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很多公司花费了相当多的心思。比如一家连锁快餐品牌不惜重金请来国际知名设计师设计工作服,一家奢侈品牌公司为每一位柜台人员量身定制对外出售几万元的衣服,还配备限量款级别的mini小腰包。然而公司有公司的部署,店员有店员的想法,一位董事长感到很困惑,我给店员制定的都是空姐级别的着装,为什么大家穿出来仍旧不得体呢?我看到他们把衣服在洗衣机里搅来搅去,皱了也不烫熨,搞的歪七扭八的,这算怎么回事呢?怎么回事?伙伴们,刚刚在中庸部分讲到,人们不是做的过头就是做的不到位,那么在着装上是否也有或左或右的偏知偏见呢?如何才是中庸呢?

我们首先看不及的情况,也就是说人们为什么不注重着装。不注重着装,是因为不懂得这是对客户的尊重。为什么不尊重客户?大概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无意中你的自尊和自信受到了伤害。若店长或者董事长,总是拿空姐的标准要求你,而你不是空姐,越是对比心里越不平衡。有句话说,有对比就会有伤害,我们的自尊和自信会被摧毁,因而内心开始抵抗,心里想,衣服有点皱皱巴巴的怕什么,自然点不是还舒服吗?你是不是这样想?第二,不热爱这份工作,而且并没把客户真的放在眼里。着装是对他人的一份尊重,心中有敬畏自然会在意着装。想一想,当我们初次和女朋友男朋友或者其他比较重要的朋友见面时,你会不会不修边幅?我想你一定会花很多的心思左打扮又打扮,搞得又得体,整洁又得大气,去尊重对方也想显示自己的一份品质。回到工作日,我们却随意的穿起了一套工装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干活,所以事实上,你或许并不在意你的工作,更不会把客户放在心上,还谈什么尊重。就会想哪里给钱多,离家近,干活轻松,我就去哪里。我可以随时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跟客户也不过一面之交,说我该说的话术,卖我想卖的产品,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当我们不热爱自己的工作,怎么会尊重客户,怎么能在意着装呢?

接下来,我们再看过头的情况,那就是特意非常在意自己的着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你或许也见过一些女士或者男士,早上出门前选衣服选一两个小时,把自己装扮得无比光鲜和与众不同,结果到了店里客户一进门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客户感受不到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而且觉着有些盛气凌人。这样的着装就过了,也就是左了,而这背后是一颗表现自己的心,是小我,心里只有自己,只想着展现自己,何以让客户感到亲切,又怎能赢得客户呢?

那么什么样的着装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处在中庸之道上呢?有一个词叫做正襟危坐。当我们去开重要会议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正襟危坐,危就是庄重庄严的意思,你正视这件事情,你所见到的都是重要的人物,你不敢过于表现自己,对他人又有充分的尊重,也就是既中且正,基本就是中庸之道了。中庸之道的背后是一颗中庸之心,这些这颗心原本就在我们心中,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有对客户的敬畏与尊重呢?伙伴们,我们认真学习中庸原文,自己的心会逐渐逐渐平静下来,当我们的心中升起对客户的爱,庄严感会从内心油然而生。那个时候穿衣戴帽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尊重客户。如此,你每天的着装都会端庄得体,既不表现自己,又展现足够的尊重。这样的你是最靓丽的风景线。尊重他人且赢得他人尊重,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渴望,着装是我们展现给客户的第1份尊重,我们不放过这次机会,每天都是新的1天,每天都迎来第1次。

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三个要点

第一,不认真着装是不尊重他人。第二,过分在意着装是太在意自己了。第三,尊重他人并赢得他人尊重,自然有举止得体的着装。

课程的最后,我们呈现着装这个接触点的方法和心法

方法:既不随意,又不过分,举止得体。

心法:心中有客户,着装本庄严。

实践作业:班级一起讨论,如何学习中庸,提升心灵品质。

深深的祝福你,我们明天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