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

原创 战友报缘 战友新报 2022-03-25 06:44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1)

【导读】漫漫进藏路,蜿蜒入云端。这条天路,是自然伟力的雄浑展示,更是长眠于那片高天厚土上的无数雪域忠魂的见证。其中,谭冠三将军是忠魂方阵里的“魁星”。毛主席赞扬他是“阵地最高的政治工作者”,因为他创造了马列主义与西藏实际相结合的范例,是“高原红色文化的奠基人”、名副其实的“政工名将”……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2)

西藏,一块苍凉孤独的巨石,一片广袤神秘的高原,一处陌生遥远而又引人瞩目的世界。

当你乘坐航班飞越它的上空时,有谁能够忍得住俯瞰机翼之下的奇幻:无数的冰峰雪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若一座座神话般的水晶宫殿坐落于星罗棋布的蓝湖绿野之间。望着它,你一定会感慨,正是这份远天远地的原始苍茫,才形成了它独一无二的磅礴永恒,才昭示着华夏疆土的伟大神圣,才敢霸气无比地号称“世界屋脊”。

然而,假如你不是乘坐飞机,而是驾驶汽车穿行在蜿蜒曲折的漫漫天路上,则会有另一番心灵震撼。这震撼中,有千年之约的自然纯美,更有守护这种大美的颤栗壮烈。

忠魂,是让人心灵颤栗的源发因素。因为你想像不到,渺无人烟的雪域天路沿线,神奇的山山水水之间竟散落着那么多风蚀斑驳的秋草连冢,分布着45个成规模的烈士陵园,埋葬着6000多名壮士的英灵 。其中,谭冠三将军是英灵之一,是忠魂方阵里的“魁星”。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3)

如果说,蜿蜒通向云端的漫漫天路是自然伟力的雄浑展示,是长眠于那片高天厚土上的无数雪域忠魂的血色砺造,那么谭将军的故事,最为摄人心魄。

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的177人当中,谭冠三的名字也许并不那么耀眼。然而在世界屋脊西藏,他却与张国华将军一起享有“菩萨将军”、“格萨尔式英雄”的盛誉。

没错,格萨尔,传说中巍巍昆仑唐古拉的化身、护佑雪山草原的神话英雄。而谭将军呢,是共产党派来拯救西藏的“红汉人头领”。在翻身农奴的眼里,他就是“英武的格萨尔”,就是“吉祥的幸福星”,12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365万藏汉同胞难以忘记他。

漫步拉萨市西郊,金珠中路以北有一片占地两万余亩的巨型种植园,那是当年谭冠三带领18军官兵开垦出来的八一农场。

踏进桑田果园,第一眼便可看到谭将军的陵墓纪念碑。墓碑正面刻着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碑名: “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政治工作者谭冠三同志之墓。”背面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的题词: “谭冠三同志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碑体左右两侧面,分别采用藏汉两种书法,雕刻着“谭冠三同志生平简介”。

黄泉之下,丰碑之上,谭将军的战火雄风与其他的军事将帅也许别无二致,但做为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巨匠”,他拥有着另一种高度。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4)

徜徉农场西侧的“谭冠三纪念园”,仿佛翻开了将军人生的大书,那饱蘸忠诚与信仰的页面间,人们真实地领略了他铁血剑豪背面的政治卓越和坚强党性,感受了他魂系雪域的气象万千。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1949年10月,华夏固有却遥远的领土西藏,尚处于国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实施“完全独立”的阴谋,这对于雄才大略、毕生追求国家统一的开国领袖来说,是不可以容忍的。出访苏联途中,主席以“4A级”电报指示彭老总:“立即与刘邓会商进军西藏事宜,确定入藏部队及领导经营西藏的负责干部人选。抓紧布置,越快越好!”

派谁去领兵呢?军委明确指示:“必要时可以打破建制,选准配强主帅。”反复思量,十八军两位军政主官的名字跃入刘邓眼帘:军长张国华年轻且勇武善战,自不必多说;而政委角色有着另一种意义上的重要。因为西藏高寒缺氧,又是民族宗教地区,进军西藏既要打军事仗,更要打政治仗,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优中选优,谭冠三成为最理想的人选。

报告送达主席案头,他看着两个熟悉的名字微微一笑,接着大笔

一挥:“很好!同意。”

这位谭冠三,原名谭才儒,仿佛真的人如其名,命里注定功成儒将。他生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耒阳农村,26岁入党,由农民赤卫队党代表起家,是一路跟着毛主席从秋收起义、湘南暴动、井冈山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走来的“红小鬼”,堪称“资历最老的革命家”。

他生性好学善文,先后当过红军和八路军的宣传科长、政治处主任和团、师、军各级的政治委员,与我军政治工作的缘分尤其厚重。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5)

回眸谭冠三的戎装履迹,最为出神入化的是他人文素养的精湛挥洒。精于直接的思想动员,善于间接的瓦解敌军,长于给军事领导补台护航,替手下官兵审时度势。

早在冀中根据地斗争期间,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就曾经一语双关地说过这样的话:“与冠三共事,我们的部队士气旺盛,总能打胜仗,真的要‘弹冠相庆’了!”

他率部一举粉碎冀鲁豫边区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的军事挑衅之后,主席也曾幽默地赞美他“以三对三,冠能盖石”。

历史跳跃到眼前,人民解放军要进军西藏了,这样的政工高手,上级怎能不委以重任呢!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6)

1950年元旦节,刚刚参加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挺进大西南成都会战的谭冠三,正式迎来了人生履历中的一个重大节点和考验:领命进藏。

在山城重庆曾家岩,刘伯承亲自下达了进军任务,邓小平送上“十二字锦囊”:“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面对两位首长期待的目光,谭冠三举拳盟誓:“一省不保,全国不安!十八军坚凭党性,坚决不辱使命!”

经历了长期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战争生活,突然一听说要进藏,基层官兵的思想出现波动,有人甚至执意离队。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7)

冷静的谭冠三在军党委会上分析说:“我们是新型人民军队,必须以理服人,方能打造出真正的正义之师。执意离队的人,虽然给部队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在我进藏大军中仍属于极少数。”

他果断部署逐级展开思想导向和谈心教育,统一官兵认识,调动积极因素,强化战斗精神。对有离队情绪者,无论官兵、是否悔过,一律让其讲清原因,而后去留自愿;对思想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个别人,给予必要的处分,就地勒令回乡,坚决不许进藏!在此基础上,正思想、储粮秣、练精兵,整肃部队作风,优化了部队士气。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8)

誓师动员大会上,谭将军宣读并下发了亲自主持制定的《进军西藏守则》,而后面对全体官兵慷慨陈词:“解放西藏是祖国统一大业,是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新中国开国在即,国内外局势错综复杂,雪域高原绝不能成为我华夏版图上脱缰的野马!任务交给我十八军,更说明我们是党和历史最信任的红色种子部队,湘江血战和万里长征都闯过来了,我辈还惧怕去西藏吗?光荣永远属于我们!”

集合的队伍里,还站立着谭将军的夫人李光明。将军指着她对大家说:“同志们,新的挑战和考验来到了,我的老婆是老红军、老党员,也要随我一起进藏!一起开始第二次长征!”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9)

李光明,一个出身童养媳、12岁逃出家门追求光明、喊着闹着参加红军的烈女,一位首批进藏女兵中唯一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延安时期与时任抗大俱乐部主任的谭冠三结为夫妻。当年的这对“红色恋人”,此时已经有了四个孩子,而且李光明又怀上了“小五”。

成都解放后,他们把分散寄养在外地的孩子们接到身边,准备开始团团圆圆过日子,但大军进藏在即,他们决定大义在先,一起携手出征。

在谭将军授意下,李光明毅然将8岁和5岁的两个稍大一点的儿子寄宿到华北军区荣臻学校,把两个小的再次寄养到农民家中,而她自己却摇身一变,由十八军妇女干校的中队长转行成了进藏部队的电台报务员。

因为“唯一女红军”的身份,还有带头报名进藏的出色表现,李光明被军政治部主任刘振国称赞是“进藏女兵第一人”。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10)

将军夫妇的表率行动,就是最有号召力的命令。一句“西藏未平,何以家为”的动员令,重新点燃了广大指战员的激情,“到西藏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雪山荒原埋忠骨,不克珠峰誓不还!”成为广大官兵共同的决心和钢铁意志。喊着这样的口号,进藏大军星夜出发了……

(未完待续)

张根才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李宗祥雪域忠魂)(11)

【作者简介】本名李宗祥,笔名金锁,原解放军驻拉萨铁路军事代表处主任,大校军衔。从戎40年,起点在西北巴丹吉林大漠北陲的中蒙边境,终端在西藏雪域高原。由炮兵侦察计算员、连队文书起步,历任连、营、团、师、军以及军队院校等多种军政职务。摸爬滚打之余嗜好笔耕,早年于军内外发表过许多新闻、文学和军事政治研究论文,作品分获全军和总参一、二等奖。有大量散文、诗歌见诸报刊和网络文学媒体。著有《永远的康乃馨》《天路不再遥远》《青藏军交往事》《天工石韵》等散文和诗歌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