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全是黑土地吗(北大荒为何要退耕还)
人们常说的“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城、黑龙江流城和三江平原的广大荒芜地区。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荒野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林间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这片荒原宝贵的资源之一是土地,是历经千百年之后形成的厚厚的腐殖质,即肥沃的黑土层,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这里是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占全球黑土区总面积的1/5。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的开垦,使北大荒成为年产70亿千克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其中,大豆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7% ,玉米产量占全国的53% ,在我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是“北大荒又名“北大仓”的原因所在。
然而现在,“北大仓”面临的尴尬就是其所能骄傲与自豪的黑土地已越来越少。据资料表明,目前黑土区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已经下降到2.5%-6.5%之间,与开垦初期的11.8%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由于过度开荒,这里的原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大自然无情地向人们开出了巨额"罚单"——水土流失、江河泛滥、风蚀沙化、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粮食减产等。
一、水土流失令人震撼
东北地区年均降水不多,但集中在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由于地表植被遭受破坏,使得径流集中,冲刷力强,土壤遭受水蚀剧烈。春季积雪融化时产生的融雪径流,在黑土解冻时,土壤融化-层就被冲刷一层。这种冻融侵蚀的现象十分严重,其冲刷速度中国地理未点不亚解之谜于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如今,在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竟可以看到 川的大地沟壑纵横!,竟可以看到与未曾整治的黄土高原类似的景象:大面积的良田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一马平川的大地沟壑纵横!
据估算东北黑土区近30%的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黑土层每年约以0.7厘米~1厘米的速度流失(而形成1厘米的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黑土层已由开基之初的80厘米~100厘米下降到20厘米~30厘年之间) 。专家预测,以这样的速度,再过50年大部分黑土层将基本消失。东北黑土区将变成名就将是剩下的就将是黄土状亚粘土。这种土,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东北黑土区将变成名副其实的“北大荒”。据黑龙江省耕地状况文件资料显示,该省土壤中每年流失掉的氮、磷、钾元素折合成标准化肥上百万吨,因水土流失导致粮食减产20亿千克-40亿千克。大范围的水土流失带走了我们十分稀缺的黑土地的大量养分,使土壤肥力大大下降。农业生产就只好越来越多地增加化肥使用量,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土地的污染,加剧了土壤的板结退化。
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过度开荒使这里的湿地减少了一半。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和森林可以对空气和水进行净化,缓解早涝,对废弃物进行去毒和分解,有利于上壤及其肥力的增加和恢复,稳定局部的气候等,这些作用的减弱或几乎消失,使气候怡人的东北黑土区正在变成一个生态脆弱区:发生异常气候的频率越来越高,自然灾害种类增多,旱灾、洪灾和风灾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频度越来越大,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东北平原的春季扬沙天气逐年增多。这样下去,东北也极有可能成为沙尘暴的又一风源地!
水土流失形成的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水库道路,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西辽河流域由于泥沙淤积,已有89座水利工程报废;在1998年松花江、嫩江流城特大洪水中,嫩江流城八大支流山洪爆发,出现超历史水位洪水,因泥沙大量淤积河床,松花江航道由上世纪50年代的1500千米,到目前的580千米......
三、退耕还“荒”刻不容缓
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持续的、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不仅从根本上破坏了东北平原宝贵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了“东北粮仓”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会危及我国长远的粮食安全,这是一件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
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大自然的惩罚,北大荒人明白了一一个道理:要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已别无选择。2001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决策:
停止湿地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北大仓”构筑一个持久的“生态屏障”。经过几年的努力,“北大荒”又现生机。
在三江平原,野生动物已由3年前的168种增加到现在的224种,过去一些因开荒消失的湿地开始恢复,呈现出水丰林美、鸟鸣鹿欢、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喜人现象。在退耕还“荒”同时。采取科技和生物措施提高单产,加上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年产100亿千克商品粮的生产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