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022亚残运动会包括比赛日(如何让爱无碍)
前段时间,在杭州地铁5号线长河地铁站发生这样一幕:在F出入口有一名视力障碍乘客需要协助进站,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前往出入口寻找该名乘客。考虑到这名视障乘客携带大件行李,不论是乘坐电扶梯还是楼梯台阶下站台,都很不方便。于是,工作人员建议乘客搭乘不远处的垂直电梯进站,在征得乘客同意后,工作人员拿过乘客的行李箱并将肩膀略微下沉,请乘客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这暖心的一幕被拍摄者发到网上,引起广大网友的无数点赞。
出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对于残障人士、坐轮椅的行动不便人士却并不容易。怎么出、搭乘什么交通工具?都是问题。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各类残障人总数已达8500万,随着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临近,杭州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如何,无障碍通行是否畅通?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解杭城部分盲道、无障碍设施等建设情况。
公共出行“有爱”无碍 细微处尽显关怀
盲道、无障碍卫生间,是为了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公用设施。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不仅是一座城市文明的体现,也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士等特殊群体平等自主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杭州亚(残)运会顺利召开的重要服务保障。
记者走访了杭州地铁1号线、5号线、19号线等地铁站台发现,无障碍电梯标识均设置在显眼的位置,在楼梯扶手、垂梯按钮处,杭州地铁统一使用汉语盲文,为视障乘客提供出入口、楼层、运行状态等信息。杭州地铁还在车站客服中心统一增设了低位服务设施,付费区与非付费区均设有低位服务窗口,保证了容膝空间,同时具有1.5米回转直径,便于服务轮椅乘客。
其实,在杭州轮椅上地铁、帮助无障碍需求人士乘车并不稀奇。据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16年就开始配备轮椅,2019年增设了斜坡板,2021年7月,杭州地铁了解到无障碍需求人士对踏板使用非常关注,进一步研究完善了踏板使用机制。
招手即停、和出租车同价......在杭州街头的英伦风无障碍巡游出租车,能有效解决轮椅上下车和收纳问题。
无障碍巡游车的乘坐体验如何?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把。车辆抵达后,司机师傅打开后车厢门,在车门下方位置拉开踏板,与地面形成一个斜坡,普通轮椅或婴儿车可轻松推上去。车厢内部背对司机的3个座椅是折叠式的,空间很大,轮椅或婴儿车可在车厢内随意转身。车上还配备有安全绑带,可以将轮椅固定在锁扣上,避免行车过程中滑动,此外还有专用的移动式安全带,安全性有充分保障。
目前,杭州已许可上路无障碍巡游出租车356辆,日均服务单次在1200-1300。对有无障碍出行需求的乘客来说,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
技术加持,以平等服务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化是杭州的特色,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杭州落地。如何让残疾人共享科技的红利,保障他们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各方在努力消除残疾人与外界联结的数字鸿沟,助力实现信息无障碍。
2022年高德地图全面升级,接入轮椅模式。用户可以通过搜索“轮椅”进入轮椅导航模式,记者实测后发现,在导航前往目的地时,系统还会配合对应的路线规划和导航策略,避开地下通道、人行天桥等轮椅无法通行的路段,以路线最短、耗时最少为目标。
对于乘坐轮椅出行的残疾人来说,出行时非常担心的一点是难以快速找到无障碍卫生间。目前杭州近1500个无障碍公共卫生间信息已全部接入高德轮椅导航。用户在公交地铁或者步行导航页输入目的地,点击“无障碍卫生间”标识,可以展示出沿途无障碍卫生间。
目前,高德轮椅导航以及无障碍厕所查找功能已覆盖上海市、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深圳市、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长沙市、武汉市、西安市、郑州市、石家庄市、合肥市等14城。
盲道很“盲”?礼让文明需再升级
盲道、无障碍卫生间,是为了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公用设施。曾几何时,盲道被占用似乎成了城市挥之不去的隐忧,那么现在情况究竟如何呢?
记者来到武林广场东通道的人行道上人来人往,而非机动车都整齐停放在白色线框里,给长长的盲道预留出空间,地上还标有白色提醒字样:礼让盲道。在归还共享单车时,也会播报“礼让盲道”的提示音。“我在武林广场附近上班,出地铁口走几步就看到‘礼让盲道’的标识,对这种善意的举动感觉很棒。”市民孙女士说,“有时候会在地铁口看到电动车或共享单车占用盲道的情况,这种标识能让大家有意识地让出盲道,让城市更人性化。”
记者经过走访发现,大多数道路都不存在占用盲道的情况,但也有个别情况。在建国中路上的万安桥地铁站D口,街边的人行横道上存在不文明停车行为。如图所见,几辆电动车、共享单车违规停靠在没有划线的区域,且后轮轧在盲道之上,这样不规范的停车行为,为盲人出行也增添了一分危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礼让盲道”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也希望能在更多区域看到礼让标识。但要想解决盲道被侵占的问题,仍需大家共同努力。
近年来随着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其衡量标准已从“有没有”迈向“优不优”。对残疾人而言,无障碍环境是他们正常生活和融入社会的基本条件,关系着残疾人群体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如今,我们的出行“障碍”在变少,“特殊照顾”在增多,在这些细节里感受到的是全社会关爱的温度和文明的高度。无障碍建设不仅仅是针对残障者等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而是具有包容性、普适性的面向全体民众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这样的城市暖心细节身体力行、做出贡献!
编辑|林伟凡
记者|林伟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