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专家座谈(你好中师生北京大学调研组发来一份邀请)

中北大学专家座谈(你好中师生北京大学调研组发来一份邀请)(1)

尊敬的各位叔叔、阿姨:

您好!

我们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师调研组成员。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改革开放后到21世纪初中等师范学校及中师生的史学研究。

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重视发展中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力量,大力开展中师教育;这一批优秀的中师毕业生,大多投身于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极大地充实了十多年来荒废缺漏的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石,祖国建设的栋梁。您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与热血,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我们心怀感激与崇敬,向您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为今日取得的成就而感慨自豪,更注重发掘和研究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奋斗与奉献的历史。数十年的风云变幻,“中师”的辉煌时期早已流逝,现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关于中师生的资料也非常有限。幸运的是,我们通过网络公众号联系到了您等一众中师教育的亲历者,我们期盼着,聆听您的故事,了解您的经历,以更好地发掘和保护中师生的历史。如您愿意拨冗回答我们的问卷,分享您的故事,以帮助我们的研究,我们将不胜感激!

方式一:您可以点击问卷星的链接,直接填写问卷(问卷内容与下列展示的相同)。我们将对您的信息与回答严格保密。

方式二:您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热切地盼望与您微信交流~

微信一: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 陈同学

微信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 姜同学

中北大学专家座谈(你好中师生北京大学调研组发来一份邀请)(2)

一、关于您的基本信息

  1. 请问怎样称呼您呢?(回答姓氏即可)
  2. 您的性别?
  3. 您的出生年份?(如19xx年)
  4. 您是哪一年进入中等师范学校读书的?
  5. 您是哪个地区的中师生(精确到地级市)?
  6. 您是农村生源还是城市生源?
  7. 您是正取生还是委培生?

二、进入中师前:

  1. 您为什么选择中师就读呢?(可以多选)

A家庭经济压力

B老师、家长的劝说

C获得非农业户口

D获得分配资格,毕业后得到“铁饭碗”

E 考大学有风险,选择中师规避考不上大学的风险

F家长出于对我和其他兄弟姐妹出路的统筹安排,而让“我”读中师(备注:例如为了让“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读高中,而让“我”读中师)

G其他:(请补充)

2 假如您入学后对于中师的了解是10分:

(1)请估计,您在入学前对于中师的了解有多少?(1-10分,请打分)

(2)请估计,您的父母在您入学前对中师的了解有多少?(1-10分,请打分)

3 在初中时,您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大概情况是?

三、中师就读时(中师教育经历)

  1. 您当时班上同学的年龄差距大吗?
  2. 您当时班上同学的城市和农村同学比例情况?男女性别情况?
  3. 您在中师实现了怎样的学习目标?

A 我充满干劲,尽量争取得高分

B “60分万岁”,能顺利毕业就行

4 进入中师之后,有和您的心理预期有差别吗?身边有同学产生过厌学的情绪吗?或者是充满干劲的?

5 三年中师生活,对您后来生活、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四、中师毕业后

  1. 您当时有被分配工作吗?

A 优生优分,被保送至高校深造/留在师校任职。

B 学校包分配,没有选择余地

C 没有分配。学校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①主动权在学校

②主动权在学生

D 其他(欢迎补充分配具体流程)

2 在大量本科毕业生以及大专毕业生涌入小学之后,中师学历会给您的教师工作带来阻碍吗?

A 会(在哪些方面对您产生了影响?)

B 不会

3 在职工作后,您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

4 您提升专业素养是主动提高还是迫于压力呢?

A 主动提高

B 迫于压力

5 您如何看待中师生这个群体?如何看待您这一段中师教育经历?

6 有人说中师生是“教育之大幸,个人之不幸”,您认同这个这个说法吗?

中北大学专家座谈(你好中师生北京大学调研组发来一份邀请)(3)

今年8月份,我们前往四川、重庆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访谈,参访了遂宁市档案馆、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等,访谈了数位1990年代的中师毕业生,还参访了海龙凯哥等地。以下是两篇关于我们参访的报道推送链接,分别发表于“你好中师生”公众号与“安居融媒”网站。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遂宁中师社调实践小组到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参观学习》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社会实践团来安居考察学习乡村文化振兴经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