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因何对吴晗说(周总理因何对吴晗说)

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总理,生前留下许多保护文物古迹的感人故事,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做出了不朽贡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周总理因何对吴晗说?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总理因何对吴晗说(周总理因何对吴晗说)

周总理因何对吴晗说

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总理,生前留下许多保护文物古迹的感人故事,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做出了不朽贡献。

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文革动荡岁月”,周总理为保护北京故宫、保护北京明清古观象台、保护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保护杭州灵隐寺、保护敦煌莫高窟、保护唐乾陵和明长陵,甚至保护北京城区的两颗古树以及回购流失文物,都殚精竭虑,且态度鲜明、措施果断。

许多文章和史料,从不同角度记载和披露了这些动人的往事。

当人们今天有幸游览相关历史名胜景点景区时,真应该对周总理高瞻远瞩的伟人眼光和家国情怀所感动、所景仰。

周总理与杭州灵隐寺

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的杭州灵隐寺,已有1600余年历史,是当地佛教寺院中最大的古刹丛林,也是东南佛国五山十刹之一,相传由印度和尚慧理开山建造。

朝代更替,战乱频繁,数度兴衰,灵隐寺奇迹般地一直存在着。

现今,在杭州旅游开放景点中,灵隐寺每天都接待成千上万游客和朝拜者,高峰时一天会接待六、七万人次,影响堪称巨大。

壮观的灵隐寺大雄宝殿,是新中国建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支持下重修的。

1949年之前,灵隐寺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大殿中一根28米长的正梁腐朽折断,从屋顶倾斜下来,还将三尊佛像砸塌。

杭州刚解放时,百废待兴,政府一时无暇顾及修理,为安全起见,只好暂时将灵隐寺大殿关闭起来。

1951年夏天,周总理来杭州视察。听取工作汇报时,了解到灵隐寺大殿坍塌毁坏情况和当地政府提出的修复建议。

周总理指示说:"杭州灵隐寺在国内外佛教界和群众中有巨大影响。我们修了灵隐寺,不但可以满足国内信仰佛教的群众朝拜的要求,而且也可以争取东南亚那些信仰佛教的国家的支持。”

周总理又严肃地对大家说:“虽然我们是无神论者,但是,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尊重佛教徒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而且灵隐寺属于千年古刹,也应得到政府的保护”。

在周总理的支持关心下,浙江省人民委员会起草了修复灵隐寺报告,呈报给政务院很快得到批复。国家拨款120万元,还特批了木材、钢材、水泥、黄金等建筑用料。

修复工程从1952年开工历时两年。采用钢筋水泥加固了整个大殿,直至七十年代,经过将四十多年风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1975年,国家又拨款130万元重新整修灵隐寺大殿;1986年寺庙本身又维修了一次。由于五十年代大殿维修的基础好,之后历次维修都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持了灵隐寺的历史风貌。

在:“文革”动荡岁月中,杭州城一度在几天时间内,就有包括岳飞庙在内的上百座寺庙遭到打砸破坏。

名气最大的“灵隐寺”也险遭不测,多亏在关键时刻周总理发话保护。

有史料回忆,在1966年8月,杭州中学生中狂热无知的红卫兵捣毁了岳王庙后,把下一个:“破四旧”的目标对准了灵隐寺,扬言要烧毁灵隐寺。

当时,浙大的红卫兵头脑还比较清醒,他们在全市散发《告全市人民书》,号召全体市民行动起来,保护文物、保卫灵隐寺。杭州钢铁厂的工人曾分乘8辆卡车赶往声援,还打出了巨幅:“誓保灵隐寺”标语。

浙江大学组织约3000人在灵隐景区入口筑起人墙,还抢夺下对方用于点火的几只装煤油的水桶。双方互不相让,展开激烈辩论。

灵隐寺危在旦夕。

省里当即把情况报告了国务院。周总理马上作出批示。

8月27日凌晨,国务院值班室给浙江省委打来电话,转达周总理的指示:“灵隐寺要保护,省委要做好工作”后又致电浙江省委:“灵隐暂加封闭。”

闻知周总理特意从北京传来指示,灵隐寺内外的僧侣和对峙群众组织都很震惊。

正是凭借周总理崇高的政治威望和出众的人格魅力,主张“破四旧”砸寺的中学红卫兵也纷纷离去,千年古刹得以保存。

周总理与敦煌莫高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国人民沉浸在喜悦之中。

在北京的周总理,是受毛主席委托第一个亲口向人们宣布了这一激动人心喜讯的。

一则史料披露说,周总理在高兴之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他在办公室沉思踱步,交代身边工作人员说:“马上让国家文物局的王冶秋同志和敦煌联系,问一下敦煌人民受到影响了没有?莫高窟损坏了没有?”

很快,同样欢庆之中的敦煌县委领导和敦煌文物研究所领导便先后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电报。当他们得知这是周总理指示发来的电报时,格外感动,立即作了汇报。

电报飞回北京。周总理得知敦煌人民目前未受影响,莫高窟也安然无恙。这才舒展双眉,转忧为喜。

随即,周总理先后指示派出10批由北京医疗单位专家及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赶赴敦煌,深入当地城乡和莫高窟,给人们检查身体治疗疾病,推进莫高窟大规模加固工程进度,确保这座艺术宝窟能完整保存好。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财政极端困难情况下,周总理就曾指示首先拨款2亿元(当时旧币)给敦煌,修复五座岌岌可危的唐宋时期木结构窟檐。

还拨款改善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给他们配备了吉普车,购置了发电机,荒僻偏远的莫高窟,第一次安装了电灯照明。

“文革”岁月“破四旧”,让一批珍贵文物古迹面临严峻考验,莫高窟也不例外。

当时本已筹备好的敦煌莫高窟建窟1600周年纪念活动,被迫停止举办。

1966年10月,“四人帮”中的江青在接见首都红卫兵时公开说:“敦煌艺术没什么可以继承的东西。敦煌艺术是精神鸦片···”。

于是,被煽动起来的红卫兵从北京、从兰州、从酒泉、从敦煌等地杀向莫高窟。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被批斗,研究所的工作陷入困境。

1967年夏天,兰州大学的部分红卫兵前往敦煌,和在敦煌的红卫兵汇合,计划捣毁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

情况危急,敦煌县委马上向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作了汇报。

敦煌的紧急情况,也很快上呈到了国务院,汇报给了周总理。

得知这一消息,周总理心情很沉重。

他果断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立即让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采取措施,保护敦煌莫高窟,不能让这座人类文化宝库受到损坏。”

很快,周总理又亲自签发了国务院“关于敦煌莫高窟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革期间一律停止对外开放,任何人不得冲击破坏,确有问题的待后期清理”的文件。

在国务院电传紧急文件到达敦煌之际,从兰州赶来的一些红卫兵坐火车到了敦煌,他们已经对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的明清古建筑进行了打砸,然后准备冲向莫高窟。

得到消息报告,敦煌县武装部部长张双虎带领解放军和公安人员立即赶到通往莫高窟的必经路口阻截。

他们拿出周总理亲自签发的文件,和文物所的工作人员共同向红卫兵宣传国务院指示,讲述敦煌莫高窟的文物艺术价值和保护到今天的艰难历程。

这些红卫兵听后商议说“周总理不让我们打毁?周总理在保护莫高窟!走吧!撤吧!”最后,纷纷撤离了现场。

敦煌莫高窟终于有惊无险,免遭了一场劫难。

为保护唐乾陵和明长陵,周总理否定了郭沫若和吴晗的发掘建议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位于北京的明定陵被发掘,堪称是一场考古悲剧,至今还在让人诟病不止。

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落后,无法使大量文物尤其是丝织品文物科学保存,出土就被氧化掉了。加之当时还没有专门保护文物的措施规定,一些文物出土后也没有得到妥善储藏和保护,有的甚至被烧掉···。留下了令人心痛的不堪记载。

此外,定陵的发掘还起了负面带头作用,一些省份纷纷效仿,想要发掘汉陵、唐陵、清陵等古墓葬。

面对这一局面,周总理批示国务院迅速下发了“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坚决制止了这一歪风。

历代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墓葬中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见证,也是当今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的帝王陵墓中,唐乾陵是极其重要的一座,也是最典型、最具特色的一座,一直被称为“历代皇陵之冠”。

(唐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陵园规模宏大,陵域占地“周八十里”。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其中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3米,西城墙长1438米,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也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尚未发现被盗掘过。1961年3月,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国后,周总理曾两次断然否决了对乾陵的发掘,且语出惊人。

1960年陕西方面专门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商定正式考古时间为当年4月3日。考古工作者热情很高,一俟批准后将立即动手。

因为发掘帝王陵墓,要经过国家批准。陕西方面遂派人带着《乾陵发掘计划》赶赴北京,向国家文化部等有关领导请示汇报。

据说,郭沫若曾当面向周总理陈述了发掘乾陵的意义,认为“···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不只郭沫若一人,当时还有不少知名人士,也希望尽早挖掘乾陵,使沉寂千年的典籍文物,再现人世。

可这些专家学者没有好好总结发掘定陵的可惜教训,也没提出如何保护文物的有效方法,只是强调陵墓里面的文物多么贵重,多么具有考古价值等等。

周总理没有被他们的说辞所打动。

在呈报来的发掘报告上,他没有按惯例批示“同意”或“不同意”。而是提笔深情地写道,“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遵照周总理的指示,陕西省决定停止对唐乾陵发掘。

“乾陵发掘委员会”依原样重新铺砌隧道石条,填平夯实封土,恢复原样。同时在隧道周围修筑排水沟,防止山水注入,继续对乾陵予以保护。

1973年,郭沫若曾再次提议挖掘乾陵,又被周总理否决。周总理明确提出:“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一直想发掘明长陵,也就是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墓。

(明长陵)

1965年9月,周总理陪同巴基斯坦贵宾来定陵参观,随行的有陈毅副总理和曾主持了定陵发掘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等。

宾主从地宫参观出来,贵宾跷起大拇指说:“这地下宫殿,有如此辉煌的建筑和气势,太伟大了!”

周总理听了,也很高兴和自豪。他对客人说:“这里有十三座帝王陵墓,每一座都是这个样子。”

吴晗接过周总理的话介绍:“长陵比这定陵规模还要大,要是发掘,一定更为壮观,研究价值也大于定陵。”

自定陵发掘后,吴晗一直想着发掘明长陵。

借此机会,吴晗问周总理:“我们是否在发掘长陵?”周总理反问:“需要多少钱?”吴晗说:“大约要四十万。”

周总理沉默不语,迈步向停放在不远处的轿车走去。

吴晗急忙上前追问:“总理,您看这长陵发掘的事?”

周总理沉思片刻说:“我对死人不感兴趣!”

也正因为周总理这句寓意惊人的话,永乐大帝朱棣才得以在陵寝里没受到惊扰。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