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探索应急管理的西安范本)
文 / 游石
2022年2月14日,北京,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 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引人注目的有这样一段话。《规划》提出,到 2035年,要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 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新格局,一个“新”字,体现出我国“应急体系”“十四五”期间亟需完成的整体蜕变。
2021年是“十四五”的起手之年。值得注意的 是,这一年起,西安的应急管理从体制机制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夯实应急法制基础、强化应急力量建设等多方面,开始了逐步自我完善的果敢探索。2022年,更将以制定全省首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地方标准“18 13”(强管理重科技)为主要创新任务,全面拉开“西安城市应急”的新篇章。
而这种以创新为擎的应急管理事业破局,正努 力铸就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安全屏障,成为大西安高质量发展全面崛起的一部分。
制度创新 争分夺秒追赶超越先说制度。
所谓“小智治事,大智治制”。2019年10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 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
就城市应急管理事业来说,西安城市应急管理工作尤其需要以持续革新的制度建设为基石,追赶超越、弯道超车。
可以看到,在2022年的主要业务工作创新任务中,制定陕西首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地方标准”被列为头一项。
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前者是指管控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后者则是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予以排查治理。二者合一,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从事后处置前移到事前防范,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对症下药”,防止风险成隐患、隐患成事故。
并以此为先导,制作了应急预案“明白 卡”、确保应急预案“一键通”、完善防汛预警响应机制、建立事故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和问 题隐患通报督促整改制度、制定出台健全西安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建立“一事故一警示”复盘事故现场会机制、开展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等一揽子关乎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赫然呈列在2022重点工作清单上。
其中,有不少显示出鲜明的“与时俱进” 的特点。比如防汛方面的制度革新举措中,就有针对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的应急改进措施。编制印发《西安市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修订完善全市防汛应急预案,将目前以“实测数据和已发状况”为预案响应的启动条件改进为以“气象预警信号”为启动条件,这就显著减少决策环节和程序,使预案响应更为敏感。
所有这些制度革新,都不是泛泛而谈,已经分解成具体的完成步骤,明确对应的责任处室和完成时限,显现出争分夺秒的冲刺态势。
人力刷新 对标先进“精细化”应急
有了制度的革新,还应当有人力的同步跟进。这样才能通过高质量的执行,使制度革新之力得到保障,最大化发挥效果。
用的话说,“各项制度制定了,就 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 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具体而言,这种“应急”人力的刷新,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意识的刷新,以实现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二是人的能力的刷新,以实现执行工作的高质量落地。
为此,全市应急管理干部培训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培训成果转换等工作被提上日程。
其中前者将启动与相关院校联合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标准化课题研究,设置课程,形成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后者则明确要联合西安科技大学等开展“培训成果转换试点”,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参与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 单位的安全人才培养。
特别要关注的是,“开展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试点”被列为今年西安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是应急管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做好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基层是处置突发事件第一响应人,也是第一处置人,基层力量对全市安全建设至关重要。去年到今年两会上,有多位代表委员先后建言提升、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提升群众安全感。
回顾西安近年来在基层应急救援方面的努力,从建设市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到去年协调7个灾害重点区县为行政村配发卫星电话、发电机组,相关工作持续加力推进。今年举措无论从行动还是力度上,更进一步增强,其 “组合拳”背后的思路清晰可见。
对标先进,不断鼓励扶持社会民间力量,在莲湖区、鄠邑区、蓝田县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命名第二批市级应急救援队伍,制定相应补偿办法等……可以说围绕“加快试点先行”多管齐下。
这些举措,无疑将极大刷新西安应急救援的人员力量,将西安应急体系推向更加精细化作业的全新水平。
科技更新 推进信息化建设弯道超车
有了制度托底,有了人力争先,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的另一大特征,便是科技添翼,打造“智慧应急”。
在《“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这样写道,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有效融合、深度应用,形成规模,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加强完善灾害事故检测预警网络、系统推进智慧应急建设、建设数字化智慧救援体系等方面。
对于追赶超越中的西安应急管理事业来说,打造“智慧应急”,有望成为弯道超车的引擎之一。西安以科教立市,具备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有利于建立和发挥其载体和平台的作用优势,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及精细化水平。
换句话说,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范本,“智慧应急”是题中应有之义。从去年的实践看,比如实现全市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等5个专项管网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打通了相关19个信息系统,接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数据,覆盖7500余公里运行管线和21698个检测点位,西安“智慧应急”体系已初见雏形。
今年,智慧应急则是向着信息化建设进 阶。
如西安应急管理局局长姚涌所说,“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以更快地感知风险,更准确地研判风险,更及时地作出应急反应,使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具体工作包括,实施应急管理大数据工程,构建“智慧应急大脑”;推动城市安全检测预警网络化,加快城市生命线检测预警平台扩容建设等;推动高危行业改造升级实时化等。
同时值得关注的,还有加快推进西安应急产业发展,以军民融合、智慧消防等产业的崛起,铸就西安“智慧应急”的坚强支撑。在这个蓝图之下,包括占地15万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安全应急产业园,及突出公共卫生应急和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的高陵区安全应急产业园两个产业园区。其未来不仅将服务于西安,也将有望为更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总 结
关中方言中有“冷娃”一词,生动概括陕西人的个性。对于应急管理人来说,更需要“冷娃”精神,一是排查隐患敢较真,面对问题不留 情;二是认定目标不放松;三是敢闯敢干。今天的西安,人口已破千万,GDP突破万亿,是不折不扣的特大城市,是中国11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是仅有的中央定位于“国际化大都市”的三座城市之一,这样的超大体量和远大发展前景,自然为西安的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应急管理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台超级电脑系统,它就是这台电脑不可或缺的“防火墙”。唯有它日常不显山不露水的低调工作,才能够保证这套系统的稳健运转。
崛起的西安,需要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需要打造西安特色的应急管理模式。已经全面铺展开的西安2022年的应急管理工作,必将在创新中绘就新的蓝图。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各部门正在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努力,为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