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

复苏的鲑鱼

如今国内的生态保护工作有了明显的提升,过去在江河中不曾出现的鱼类现在又重新回到了自然中。

例如长江流域的几大家鱼,又或者是难以见到的鲟鱼。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1)

长江四大家鱼

曾经一度面临灭绝的鱼类大量出现正好说明了国内的保护工作并不是没有成果,尽管这仍旧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验证。

再野化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

秦岭,如今又有一种鱼类大量出现在人们面前,不仅十分罕见,并且一度进入热搜。

陕西黑河流域,大量的野生秦岭细鳞鲑成群出现。

这些鱼类还不止在一个地方出现,多个地方都有细鳞鲑鱼群,数量极多,黑压压的一片把河水都染成了黑色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2)

细鳞鲑背部带有一点紫灰色

细鳞鲑好在有当地保护部门对其进行看护,才避免了它们灭绝的风险。

细鳞鲑身体扁长,最长一般在70厘米,重量大约在15公斤。

背部为紫灰色,并且还有黑色小圆斑。

当它到了生殖期时,细鳞鲑的颜色会变暗,并会出现红色斑块

细鳞鲑长期生活在淡水中,春季会进入水流湍急,底层多沙砾的支流中进行产卵。

到了秋季,细鳞鲑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过冬。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3)

通体的黑色斑点是其最大特征

细鳞鲑鱼苗的生长比较缓慢,通常需要5~6年才能成熟,并且细鳞鲑在产出大量鱼卵后便会死去

如今在全球的分布中,细鳞鲑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朝鲜、国内的秦岭等地带。

但是过去的生存压力导致细鳞鲑难以繁殖,首先是对水质的要求。

细鳞鲑的生存必须要干净清澈的流动水,并且不能有污染。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4)

细鳞鲑夏天会到深潭避暑

同时对水温的要求也很高,一旦超过20℃,细鳞鲑便会出现发育迟缓,产卵较少等问题,温度过高会直接导致死亡

由于生长缓慢,幼年时期的细鳞鲑也容易遭受其他捕食者的猎杀,一年下来能够长个1斤就算不错了。

但从秦岭发现的细鳞鲑鱼群来看,不少细鳞鲑个体较大,体重都在3斤左右。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5)

长成这样少说也得6、7年

细鳞鲑的野化工作

为了避免夏季水温过高细鳞鲑会在夏天到来之前去往更高海拔的上游地区生存。

在黑河流域仍有许多深潭,这片区域夏季温度低,是细鳞鲑避暑的好去处,为此也给细鳞鲑提供了长期生存的保证。

细鳞鲑的习性偏向夜行性,接近晚上时它们才会活跃起来。

活动期间它们捕食一些小型昆虫,或者水中的小鱼小虾。所以不难看出,为什么它们的生长如此困难。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6)

人为捕捞是一大问题

过去除了环境的威胁,影响细鳞鲑生存的还有人为的因素

细鳞鲑属于鲑科下的细鳞鲑属,比起国内常见的4大家鱼,细鳞鲑鱼刺少,肉质鲜嫩美味。

曾经还有不少宣传声称秦岭细鳞鲑具有各种活络防血栓的功效,是鱼中黄金。

这一宣传下来,不少当地居民和爱好鱼类的食用者们一直对细鳞鲑进行捕捞。

由于细鳞鲑繁殖不易,生长缓慢,长期的大量捕捞使得它们生存受到严重干扰

另外在河流开发方面,由于河流遭受破坏,鲑鱼的洄游性遭到影响,进一步使得它们的繁殖出现困难。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7)

细鳞鲑需要洄游至最湍急的地方产卵

所以在过去,细鳞鲑一度濒临灭绝。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看,要想满足细鳞鲑的大量养殖十分困难,就连保存鱼卵也是一个大问题,养殖更是问题多多。

细鳞鲑鱼对环境要求过高是因为在长期的生存状态中,它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细鳞鲑的祖先其实生活在海洋中,冰川时期通过日本海进入中国北方。

但在这之后,细鳞鲑则变成了完全陆封的鱼群。它们更偏好于水质清澈、水温较低的山涧溪流。在面临长期捕捞和灭绝风险后,细鳞鲑也一度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8)

细鳞鲑幼鱼

为了维护生态多样性,以及对细鳞鲑的种群维持,秦岭地区特意在陕西陇县建立了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细鳞鲑。

当然,仅是通过自然保护的方式来恢复细鳞鲑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国内成立专门的养殖小组,并在2013年对秦岭细鳞鲑进行人工养殖。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终于掌握了人工饲养细鳞鲑的方法,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

值得庆祝的是,如今对细鳞鲑的人工养殖已经可以培育出鱼苗,这也就意味着能够进行细鳞鲑的再野化工作。所以通过过去几年来对秦岭的细鳞鲑鱼苗投放工作,在今天也就呈现出大片黑压压的鱼群。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9)

如今保育工作已经有初步成效

秦岭在今天已经得到了充分保护,自然环境也比以前更好,为此也能够给细鳞鲑提供一个基本的自然生活环境。但是从整体来讲,细鳞鲑仍然没有脱离险境

持续的养殖放归虽然给秦岭带来了大量鱼类,但是细鳞鲑对水质要求太高,只能生活在秦岭区域。如果细鳞鲑游向其他地区,一旦没能适应新的环境,重新放养的细鳞鲑便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

因此从这方面来讲,细鳞鲑的脆弱性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是相关保护工作难以推进的重点难题。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10)

这样的工作需要持续数年

再野化对物种的意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再野化这个问题,事实上不仅是细鳞鲑,国内众多的生态保护工作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大熊猫、中华鲟、朱鹮等等众多曾经濒临灭绝的动物尽管在今天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并且保育工作还挺成功。

但是想要恢复物种原有的自然属性,再野化这个过程必不可少。

这是指故意将物种从圈养或者当前能够生存的其他地区重新释放到野外,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健康的,有着遗传多样的,能够进行自我维持的种群,或者可以增加现有种群。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11)

赛加羚羊,曾是再野化的动物

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北美,作为遭受生态影响和威胁最严重的一个地区,1992年由戴夫·福尔曼提出,并由保护生物学家麦克尔·苏勒和里德·诺斯将其重新定义。

再野化早在欧洲就已经成为自然保护的一个核心议题,过去欧洲因为大量农业用地废弃,以及野生动物放归的现象,由此催生了主动的再野化实际行动。

物种重新引入的方法有多种,最佳策略具体取决于生物体的生物学。

比如该生物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天敌有哪些,生长过程需要的经历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12)

族群恢复需要考虑众多问题

但最先要解决的是重新引入物种,例如恢复野生物种群是从野生种群中获取个体恢复,还是从动物园或者养殖园中获取个体。

不过这门科学出现较晚,并且实际应用还不多,许多问题还在理论探索中。

就目前来讲,它并没有一个严格和工人的重新引入成功的定义。

但也有人建议,可以食用广泛用于评估濒危类群保护状况的标准,比如IUCN红色名录标准。

湖北稻田发现怪鱼三只眼(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细鳞鲑大鱼群)(13)

IUCN红色名录中的动物类别

影响再野化的因素除了物种自身的问题,捕食者、食物、病原体、竞争对手和天气都会影响生物的重新引入。

因此,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尽管再野化存在诸多阻力,但在过去,人们已经成功实现台湾梅花鹿、麋鹿的再野化。

秦岭中密集的鱼群显然是一个成功的开始,细鳞鲑的恢复在未来也许能够成为再野化的经典案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