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脊髓灰质炎及预防知识)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脊髓灰质炎及预防知识)(1)

一、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二、脊髓灰质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

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三、脊髓灰质炎的主要威胁人群有哪些?

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

只要有一个国家有脊灰病毒的传播,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受感染的人口流动,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四、脊髓灰质炎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脊髓灰质炎是可防可治的一种传染病,但传染后一旦发病将会造成终身残疾,预防和控制脊髓灰质炎传播的关键是预防接种,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唯一有效手段,国家免费向适龄儿童提供疫苗。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感染后发病率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十,传播途径通过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五、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服苗对象与范围?

儿童 现行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儿童出生后2月龄接种脊灰灭活疫苗(IPV)(针剂),第3、4月龄接种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液体滴剂),每次至少间隔4周,最长不超过三个月,要求在一周岁以内接种完,这样就完成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基础免疫,4岁时在加强一次。

六、为何还要继续开展脊髓灰质炎补充免疫活动?

答:我区2012年消除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为了有效维持无脊灰状态,必须开展补充免疫活动。

虽然,许多儿童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完成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95%以上的人能产生免疫力,但仍有可能存在免疫不成功者。另外,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会有所下降,再次接种能提高小孩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同时有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阻断潜在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传播。

七、如果孩子处于发热期,错过了补充免疫,如何补种?

答:如果孩子由于发热、严重腹泻等原因错过了此次补充免疫集中接种的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家长可电话咨询当地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如果在以前服用脊灰疫苗后,出现过严重的不良反应,则此次不要服用。

八、如果孩子户口不在本地,可以接种吗?是否需要回原籍接种?

答: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管理,也就是说,不管孩子有没有本地户口,均可以在现居住地接种,不必回老家接种。如果儿童持有的是外地接种证,可以直接携带外地接种证去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服用脊灰疫苗并直接在接种证做好记录。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脊髓灰质炎及预防知识)(2)

温 馨 提 示

接种范围 :全县范围内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不论其既往免疫史如何,均接种脊灰疫苗。

第二轮:2018年4月9日—11日集中接种;4月12日—13日查漏补种。

接种地点:全县范围内设27个接种点(其中:固定接种点18个、临时接种点9个) ,确保每名应种儿童都能得到免疫。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脊髓灰质炎及预防知识)(3)

若羌县零距离来稿请投:rqllsb@126.com

新时代,一起加油!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脊髓灰质炎及预防知识)(4)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脊髓灰质炎及预防知识)(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