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2)

网络图片

文丨九章知识局

编辑丨九章知识局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艰苦了,每天睁开眼后第一件难题就是要解决一家温饱,这也就导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精力去注重卫生问题。于是,一些“小生物”便悄无声息地活跃了起来,还整出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成为不少人的童年噩梦,现在想起来还为之后怕。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3)

网络图片

比如着急忙慌来到厕所,蹲下来痛痛快快地来了个一泻千里,谁成想舒服完后,扭头一看,便便里竟然还有一只活着,还一动一动的虫子,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有时候在拉便便的时候,还需要用手把它给拉出那,那个感觉,那恐怖场面,简直太酸说了。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4)

网络图片

直接成为了那一代小朋友的童年阴影,以为自己晚上睡觉的时候,“蚯蚓”悄悄地爬进了自己肚子里才成这样。但以现在来看,很明显这条从肚子里出来的“小蚯蚓”就是我们所说的蛔虫。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5)

蛔虫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里的大人就会跑到药店,买来一种形状似宝塔 并且吃起来像“糖”一样甜甜的打虫药来吃,在当时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这个“糖”也成为了少有的美味,只不过这个糖也随着蛔虫的消失,一并消失不见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6)

“宝塔糖”

当吃完宝塔糖以后,会有很长时间再也见不到肚子里的“小蚯蚓”,可这个好消息也不会持续太久,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或者到了下一年,肚子又会开始时不时地疼痛,去厕所拉便便又能看见“小蚯蚓”的存在,此时就有老人说,这是因为吃了生的东西,所以导致身体里面长虫了,那长蛔虫真的是因为吃了生东西吗?而为什么现在人也经常会吃一些生鱼片等生食却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7)

网络图片

01

什么是蛔虫

要想了解我们为什么会长蛔虫,就得先知道蛔虫是一个什么东西,虽然大多数人都以一种很奇怪的方式,见过蛔虫这种生物,但或许很多人没有真正的了解过它。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8)

蛔虫

蛔虫其实属于一种无脊椎动物,没错的确是跟蚯蚓一样都属无脊椎动物,但不同的是蛔虫是一种主要来依靠人体寄生才能存活的生物,并且也是人类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类线虫,它整个身形没有明显的头部,全身成光滑状态,颜色一般是略带粉红或微黄。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9)

蛔虫

蛔虫病在世界各地都有泛滥,也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存在, 那么基本上就能看到蛔虫的踪迹,我国之前蛔虫泛滥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城市相对比较少,并且感染儿童的概率要比成年人高得多。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0)

网络图片

根据一些科学调查显示,全世界差不多有1/4的人口都感染了蛔虫病,尤其是那种环境脏乱的地区,就像邻国印度一样,每天玩牛粪、和牛尿。就连个厕所都很难见到,这种地方简直就是蛔虫的天堂。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1)

印度街景

虽然全世界有这么多人感染蛔虫,但好的是蛔虫对人体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前提是数量少的情况下,要数量特别多那就不行了,可偏偏蛔虫这生物特别能生

科学家们曾专门针对蛔虫做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蛔虫卵进入人体,在到雌虫开始产卵这个过程需要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但这个产卵量可是非常的吓人,每条雌虫一天啥也不干,就是生,差不多一天能排出约24万个虫卵,就算只活下来一只的话,那以蛔虫1年的寿命期,也能有个几百只,几百只在生几千只,想想肚子都在隐隐作痛。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2)

网络图片

而感染蛔虫以后出现的症状还不容易被察觉,只是常伴有营养不良,磨牙,失眠等等。乍一听这小蛔虫还挺恐怖,不声不响地在我们肚子里创建一个王朝

虽然乍一听这小玩意怪恐怖的,但实际上我们现在根本就不用担心,也不用在意,蛔虫早都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消失了。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3)

网络图片

02

为什么会感染蛔虫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村地区之所以会那么容易得蛔虫病,主要是因为蛔虫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粪口感染”当时那个年代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活水平比较低。而且那时候大多数的村里的家禽都是散养,因此动物粪便很容易感染饮用水等等,而且那时候人们也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从而就给了蛔虫可乘之机。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4)

网络图片

其次还有当时农村的医疗水平也不够,导致有很多“土方法”来治疗各种疾病,就像当时上火了嗓子疼,头疼之类的。老人都会让整个生鸡蛋喝。先不说这种方式有没有科学依据,但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卫生的,直接喝生鸡蛋,或吃类似生的东西,很容易让蛔虫卵随着一起吃进肚子,然后便得了蛔虫病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5)

网络图片 请勿模仿

在还没有打虫药之前,不少人都长期深受蛔虫病痛的折磨,就像英国国王查德三世,就长年受到蛔虫的折磨痛苦不堪,甚至在他去世以后,还有科学家在他的一海中,发现了排列整齐足足有几十微米长的蛔虫卵。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6)

网络图片 查德三世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不注意个人卫生饮食习惯也不好,从而导致的蛔虫病泛滥。于是当蛔虫病泛滥之后,有一种宝塔糖也随之兴起,当时就有很多小朋友,一说肚子疼,家人就会去买了一块宝塔糖,它的味道也成为了那个年代童年为数不多的美味零食,可很多人很遗憾,再也吃不到小时候味道的宝塔糖了,那它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为何现在又消失不见了呢?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7)

网络图片

03

消失的宝塔糖

其实这种在很多人印象中是糖的小东西,其实是一种药,只不过吃起来甜甜的,让很多小孩都喜欢吃。虽然药,可吃了以后却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当时哪个年代不仅在诊所能买的到它,就连小卖铺也有卖宝塔糖。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8)

网络图片

用低廉的价格和美味,俘获了不少小朋友的心,甚至不少家庭过年的时候都会为家里的孩子准备一块宝塔糖。但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种糖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甚至说完全不见了。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19)

蛔蒿

其实我们吃的宝塔糖是一种植物,叫做蛔蒿。由于那个年代中国医学技术还跟不少,药品的种类也少,并没有好的手段来治疗蛔虫,于是便从苏联引进过来了这种植物。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20)

蛔蒿

后来我国感染蛔虫的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对打虫药的需求量非常大,于是当时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植蛔蒿,加上味道好价格便宜,孩子也都喜欢吃,所以让宝塔糖风靡一时。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突飞猛进技术越来越发达,在药物研究方面也开始跻身世界前列。自主研发出来了很多针对治疗蛔虫的药物,这些药不仅疗效好,制作方法还非常简单。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21)

网络图片

而宝塔糖由于原材料蛔蒿是从国外引进的,我国种植的成活率并不是太高,驱虫的效果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没有经济价值的蛔蒿也就慢慢没人种植了,所以这种我们小时候的味道,也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虽说是完全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宝塔糖也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药店当中还买的到,只不过成分和味道,都跟小时候不一样了。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22)

宝塔糖

04

为什么蛔虫销声匿迹了

其实我们之所以现在看不到蛔虫的存在,很简单的原因就是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改变。蛔虫最喜欢在环境脏乱当中“大展身手”,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在印度那种国家是蛔虫的天堂,因为整个大环境都是不爱干净,不讲卫生。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23)

印度街景

而在近几十年十分常见的蛔虫,在现如同销声匿迹般,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非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的进步,对于个人卫生也是更加注重了,从而大大减少了感染几率。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24)

中国团圆饭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医学水平的提升。当时经常看到蛔虫是因为蛔虫虫卵,进入我们体内以后,会完成长达繁育。而当时驱虫的手段比较少,只有“宝塔糖”,宝塔糖的作用是麻痹蛔虫,导致蛔虫不能继续依附在肠道内,随后便跟着肠道的运动,和我们的便便一起派出了体温,于是就看到了整条还活着的蛔虫。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25)

网络图片

而现在治疗蛔虫的方法更加科学,现在可能还会存在在体内有蛔虫的现象,但现在的驱虫药能直接在体内就把蛔虫杀死,并且让蛔虫尸体变成废液排出体外,就连虫卵也一并清楚干净,只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后都不会在复发。而且整个过程也不会对身体带来任何的伤害。

小时候蛔虫为什么会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噩梦)(26)

网络图片

结尾

其实这消失不见的小小蛔虫,在见证着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好,医疗水平越来越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稳定提升。回看过去很多让我们痛不欲生的疾病,现在也都不复存在。就算是那感染率高达70%的蛔虫,还是不管什么乱七八糟的病毒,都会在我国销声匿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