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问题(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接近临界点)

日本《朝日新闻》12月18日发表题为《资本主义的临界点》的文章,作者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佐伯启思文章指出,通过拓展空间、技术和欲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资本主义”已接近临界点全文摘编如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问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问题(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接近临界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问题

日本《朝日新闻》12月18日发表题为《资本主义的临界点》的文章,作者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佐伯启思。文章指出,通过拓展空间、技术和欲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资本主义”已接近临界点。全文摘编如下:

简单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迅速兴起缘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人的活动范围一举被扩大至全球。将新大陆和亚洲纳入活动范围是史上首次全球主义运动,此举为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依靠这些财富在19世纪开花结果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惊人势头带来技术创新。经过帝国主义时代,美国在20世纪实现许多商品的大批量生产,由庞大中间阶层构成的大众的旺盛消费需求为商品量产提供了支持。

不过,高度工业化之下由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支撑的经济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走到尽头。之后出现的“成长战略”是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和90年代的信息化(IT革命)。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谋求新市场,在新金融商品和交易中寻找套利空间,以IT技术开拓新领域。

但这一系列行为的结果是,财富和利益正在渐渐远离发达国家。全球化使中国迅速崛起,却令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面临经济增速放缓、贫富差距扩大、中产阶级衰落等课题。经济金融化带来的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资产分化现象。新领域的拓展显然也已到达极限。

如今,发达国家一面表示要主导收入再分配以消除贫富差距,一面又在全球化和技术创新中寻出路。最终,它们形成通过全球化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并以此缩小贫富差距的构想。

至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是否真的如此有效,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全球化如今已发展到各国围绕本国利益展开激烈竞争的阶段。将“成长战略”和经济安保措施写入本国政策、积极追求国家利益已成为各国的责任。自由市场竞争在当下行不通。这是一种应被称作新重商主义的、由国家主导的经济战略。

此外,技术创新也并非很轻易就能带来经济增长。虽然技术创新的确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但它同时也意味着劳动者收入的下降,至少难以想象收入增长。如此一来,总消费无法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自然也无望增长。

尽管发展迅速的AI、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并不能确保它们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如今与20世纪60年代已大不相同,那种以新技术刺激大众产生新欲望,并由此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经济增长良性循环的模式已成为历史。

因此,通过拓展空间、技术和欲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资本主义”已接近临界点。

如今的我们不再仅满足于改变外部自然,还希望通过AI、基因技术、生命科学和脑科学等技术改变我们自身。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技术获得更多自由、财富和更长的寿命。

讽刺的是,就在那些可能突破人类“有限性”的先进技术前沿,发达国家触碰到经济增长的天花板。我们终于开始向“资本的无限扩张”投去怀疑的目光。这样的话,我们遭遇的问题与其说是资本主义的界限,不如说是现代人希望财富和自由无限扩张的无底欲望。

来源:参考消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