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

高黎贡山的苍松翠柏、银河飞溅、奇峰怪石、石门关隘、峡谷壁影造就了一幅幅壮丽的景观,铸就了中缅国境线的天然屏障。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1)

峡谷江流蕴育了古老而神奇的独龙儿女,让这个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过着观天计时、结绳记事、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秉承着平等和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念,古老的习俗和传统的道德根植于心,世代相传。独龙族尤以古老神秘的纹面女著称于世。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2)

过去,独龙族女子到了十二三岁就要进行纹面,在脸上刺上美丽的蝴蝶纹饰。因为她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变成美丽的“巴奎依”蝴蝶返回祖地而得以安息。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3)

这种古老习俗,随着最后一位纹面技艺老人2014年的去世而失传,也带走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和回忆。在现存的纹面女中,年龄最大的已经有100多岁,年龄最小的也有60多岁,平均年龄70多岁。据统计,到2017年独龙江仅剩27位纹面女,至今还会更少。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4)

伴随着技艺的失传和时间的推移,古老而神秘的纹面女最终将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消逝在岁月的风烟中。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5)

清晨,在独龙族兄弟的带领下,我们逆流而上,前往最近的迪政当村的另一个搬迁安置点,去寻找一位已70多岁、受到过中央领导人接见的纹面女。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6)

一路上,我们游走于独龙江胜境之中,边走边看边拍。时光象停滞一般,任我们贪婪地欣赏着独龙江原始而粗狂、大气而开合的美,而这沁人心脾又荡气回肠的壮美风光一次又一次荡涤着我们心灵。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7)

终于寻到了。这是个座落在雪山脚下、独龙江边的美丽新村。清一色红黄相间格调,幢幢崭新别致的民居,还有一个个的四合小院,见证着独龙族脱贫攻坚的成果。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8)

我们走进老人的小院。随着独龙族兄弟的一声呼唤,一个身穿民族服装,慈眉善目又笑容可掬的老人从屋里走了出来。我们忙迎了上去与老人打招呼,象见到久别重逢的故人一般动情,又象见到一个活着的宝贝一般仔细端祥。见到了,这就是代表过去独龙族幸福女人的纹面女;这就是那个时代古老习俗仅存的代表之一;这就是一个看似神秘而又普通可敬的老人。老人脸上挂着笑容,蝴蝶纹饰和岁月痕迹掩饰不住她年轻时候美貌。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9)

老人笑容中,透露岀独龙儿女梦想千年等一回的喜悦,洋溢着幸福一步登天的自豪。转眼,我们就象亲人一样手拉着手交流着,相机快门不停地定格下这激动而温馨的瞬间。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10)

带着喜悦和满足,我们依依惜别老人,继续寻找独龙江的美。在折返贡山的路上我们寻找到了一个叫神田的地方。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11)

独龙神田安静地坐落于两座雪山之间的峡谷之中。一年四季色彩各异,景色不同,被称为“画家的调色盘”。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12)

远远望去,在一片秋色中,两山之间平缓的峡谷地带,星罗棋布地散落着大大小小几十上百个天然形成的水坑,在蓝天映衬下碧蓝碧蓝的,泛着湛蓝色的光。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13)

已是黄红色的枯草在四周簇拥着水田,如众星捧月一般。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14)

山边成排的树木已成金黄色,似招展的旌旗又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守护着神田。山色、天空、神田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绝美图画。如此景色真令人叹为观止。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15)

这样的美景给我们的独龙江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滇藏线七二拐(险进独龙江穿越滇西线之)(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