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狄仁杰李泰与濮王(通天狄仁杰中的濮王李泰)

最近热播的通天狄仁杰,让濮王李泰一下子有了知名度,通天狄仁杰中的李泰,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而且是聪明绝顶,把狄仁杰、武则天、长孙无忌等人玩弄掌骨之中,只可惜最后功亏一篑。其实正史中的李泰,和电视中差不多,他的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而且备受李渊、李世民两代皇帝的喜爱,那他为何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呢。

通天狄仁杰李泰与濮王(通天狄仁杰中的濮王李泰)(1)

李泰

李泰,出生于620年,小名青雀,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也是李世民十四个儿子最受宠爱的,而且不仅李世民喜欢,李渊也喜欢,刚出生,就被李渊封为宜都王,第二年改为卫王。

李世民继位之后,又改封李泰为越王,同时还给了他22个州的封地,而同时受封的李世民第三子李恪只有8个州,差别也太大了。贞观10年,17岁的李泰被封为魏王。

李泰

李世民给了李泰超高的待遇,外出带着他,一日不见还要派鸟送信,李泰长的很胖,李世民觉得儿子身体这么胖,上朝很辛苦,让他可以坐轿来到门口。还有一次,有人对唐太宗说,有的大臣不尊重李泰,气的李世民把大臣叫来骂了一顿,包含房玄龄魏征都在其中,可见李世民有多溺爱他这个儿子。不能受一点委屈。

李世民对李泰的待遇不仅超出了一般的皇子,有时候甚至比太子李承乾还要好,搞的这两兄弟暗地里较劲,就像琅琊榜里的太子和誉王一样。唐太宗对李泰的种种超规格待遇,让很多大臣看不下去,很多人对提醒李世民,但是听不进去。其实也正是这样,才害了李泰,如果不是对他超常规的好,他怎么会想着争太子之位呢。

通天狄仁杰李泰与濮王(通天狄仁杰中的濮王李泰)(2)

李世民

更重要的是李泰还很有才,用才华横溢来评价一点都不夸张。他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大家,还出过书,他主编的《扩地志》是唐宋时期的范本。他家中所藏的书籍几乎和皇宫是一样的。一个如此有才的人,很难不被喜欢。

但是这么 一个人,有才华,皇帝有喜欢,母亲还是皇后,为什么没做太子呢。

首先,李泰是第四子,不是嫡长子,太子之位一直是李承乾的,李承乾被废之后才有可能轮到他。

通天狄仁杰李泰与濮王(通天狄仁杰中的濮王李泰)(3)

李承乾

其次就是长孙无忌的支持,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泰入宫去见李世民,李世民答应让李泰做太子,而且有大臣岑文本的支持,但是长孙无忌反对,他主张立李治,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最信任的大臣,也是未来帝国的托孤重臣,他的意见对唐太宗格外重要。

第三在于自己操之过急,李泰对其他兄弟有危害。旧唐书李泰 记载,李世民问李承乾为何谋反,李承乾回答到这都是李泰逼的,如果不是他图谋不轨我也不会这样。

通天狄仁杰李泰与濮王(通天狄仁杰中的濮王李泰)(4)

长孙无忌

旧唐书还记载了另外一件事,说是李泰入宫对唐太宗说,我百年之后一定杀死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李治。不知道为什么李泰会说出这句话,这话一听就不正常啊,李世民居然也没多想,觉得这是好事,这儿子多为兄弟考虑。可能被这话一时感动了,就答应让他做太子。结果第二天上朝时,褚遂良说,这一听就是假话,天底下哪有这种事。

这两件事顿时让唐太宗觉得,如果想让三个儿子都活,只能立李治为太子,一方面三个儿子都能保全,再一个朝廷也稳定。

通天狄仁杰李泰与濮王(通天狄仁杰中的濮王李泰)(5)

李治

可以说李泰的失败完全是缺少长孙无忌的支持,在加上对其他兄弟有生命上的威胁,才让唐太宗不得不放弃他。

此后李泰因为参与夺嫡被贬到湖北均州,爵位也变成了郡王,但是李世民对他依然挂念不已,被贬四年之后,就又重新封王,就是通天狄仁杰中说的濮王,两年之后唐太宗去世,濮王李泰依然在均州,没有被准予回来,但是李治依然对他很优待,一直到三年后李泰病逝。只是李泰从此在没有进入长安,此后他的后代也一直居住在均州,至今湖北均州还有他的家族墓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