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为什么做事那么严谨(盘点德国人让你意外的10条传统和特质)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质,许多传统和特质拥有古老的历史,还有一些则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演化而来。一般而言,德国人被认为是比较严谨.节俭乃至遵守秩序的。而且德国居民拥有良好的习惯,以至于很多国家的人们都在学习他们。
1.超高的塑料瓶和玻璃瓶回收率
德国人不仅会交出玻璃瓶,还会交出塑料瓶。诚然,政府迫使买家和零售商提高了环保和回收意识。
在21世纪初,法律规定商店必须接受在那里出售的空瓶子。作为回应,零售商提高了产品的价格,而消费者别无选择:他们尽职地保存着自己的瓶子,然后将其交到专用机器中以抵消成本。可以这么说,这就有点类似于押金的形式。据说,德国的塑料瓶回收率高达9成以上。
2.不能没有厨房毛巾
德国喜欢拥有传统面料的厨房毛巾而非纸巾。据说普通德国家庭的厨房,一般可以看到十几条毛巾晾在椅背上或散热器上晒干。前苏联的居民也对这样的配饰,但在世界各地,它们通常被称为“德国茶巾”
3.在架子上放整支文件夹
甚至孩子们也知道德国人对秩序的热爱。在德国,有句谚语叫“必须有秩序”,这充分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特点。即使是很细小的东西,也有可能会严谨的被放在架子上。
在许多典型的德国人房屋中,文件被包装在单独的文件夹中。在德国,人们需要将文件保存2到10年,以便随着时间的流逝,形成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账目.税务通知和收据库。它们都井然有序,不会散落在盒子周围。
4.在家穿特殊的鞋子
事实上,脱掉街鞋的传统在许多国家都有,这也包括东亚国家。但是,由于保暖地板的日益普及,许多国家的人们逐渐放弃了这种习惯。例如,美国人对德国居民对家用鞋的热情以及给客人“换鞋” 的习惯感到惊讶。而这一切在德国可能与供暖的情况有关。
据说,德国只有13%具有中央供暖系统,其余的则使用燃气锅炉,而这一切都非常昂贵。在公寓里光着脚赤脚走路以及穿着在街上行走的鞋子会弄脏房屋,以至于,拖鞋成为了唯一可接受的选择。
5.出于非显而易见的原因喜欢以现金计算
德国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但他们似乎讨厌信用卡和其它塑料卡:德国80%的购买都以现金进行。有两种解释此现象的方法:
德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允许银行监控其支出。
德国人喜欢数钱,用现金支付时更容易减少借方和贷方。另外,这是一种省钱的好方法,信用卡可以让人购买更多的东西,但仍然需要为此付费。
6.住在租住的公寓里,但不是因为贫穷
如果德国的年轻人没法获得抵押贷款或无法购买公寓/房屋,他们也不见得会因此而沮丧:该国近60%的居民长期租房,不会为购买自己的小窝而感到烦恼。在柏林和汉堡,80-90%的人居住在出租公寓中。
毕竟房屋会增加税收和维修费用,以至于有些人甚至签订合同并租住几十年的出租房。此外,租金价格受国家控制:业主在3年内不能将费用提高15%以上。
7.以文字的形式发出“威胁性文字”
在德语中,有一个术语Abmahnung(警告)。因此,德国人在对某人的非法或不可接受的行为表示不满的时候,就会使用它。例如房东写信给房客,老板写信给下属,反之亦然。这其实只是诉讼前和解的尝试。但这对外国人而言似乎有点威胁:德国人写信而不是打电话或开会。这是有原因的。
Abmahnung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证据提出。此外,他还省下了钱,弄清楚这一点比花时间和金钱在法庭上要更容易得多。
8.他们喜欢一种不会让人牙疼的啤酒
美国人教全世界喝冰啤酒。但一些鉴赏家确信,在美国,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酿造这种饮料,并掩盖了低温下的口感不足。而德国人生产了15000种啤酒,并且有很多制作方法。美食家建议在低于室温几度的温度下喝啤酒,这样才能揭示出饮料的香气和“特征”。
9.不会扔掉可以修理的东西
德国联邦统计局每5年发布一次数据,并向成千上万户家庭提供一种日记,以记录他们的购买状况。因此,社会学家可以找出德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事实证明,德国的现代居民并不真正喜欢购买新东西(即使有足够的钱)。德国人认为,旧的东西要好于新的技术。如果东西不能用了,他们更偏向于修理,而不是第一时间换新。
10.节约用水,但不是因为吝啬
在一些地方对于德国人是存在一种刻板印象的,他们认为德国人贪婪又小气,即便对于水也一样。甚至有游客说,由于成本高昂,德国人狂热地挽救了每一滴水。但这只是事实的一部分。
实际上,德国很关心环境,大多数人都尽量不花太长的时间去洗个澡,这不是因为花钱可惜,而是因为它对自然有害。德国人每天要使用 124升水。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过度减少水流也不全是好事:由于排水管数量少,下水道里遍布了脂肪。
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所有人都是存在不同的,即不可能所有的德国人都拥有这些特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