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词性讲解初中(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词性讲解初中(初中语文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

1.理解语境义的含义

2.如何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教学重点:理解语境义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教学过程:3课时

第一课时

一个字、一个词的始创,总是有一定的根源。这一点我们从一些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上都可以看出来,但是随着语言的流变,有些字的本义已经不可考,传到现在,所谓的本义就是“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沿袭,即使这样,仍旧没有停止变化,所以又生出一些引申义和比喻义。至此,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统一叫做该字的基本义。这个,我们翻一翻字典,便一目了然。比如:“深”,本义是指探测水(潭)底,动词词性,后来成为形容词性“从面到底,从外到里距离大”(现在的本义),再后来引申义:深情(浓厚的)——道理深——深爱(副词性质)。比喻义是带有比喻性质的引申,如:“包”本义是胎儿的胞衣,现在本义已经消失了,我们常用的是一个袋,就是用柔软的材料做成的容器,这个字进一步比喻引申:鼓了一个包——思想包袱,后来还有词性的引申,成动词。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语言环境就是上下文,可以说,语境是话语含义产生的重要因素。例如说“今天是星期六”,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表达了什么样的特定的思想感情呢?这就得看这句话出现的语言环境。如果上文是,某甲说:“今天是星期日。”那么“今天是星期六”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不对,你错了。”如果星期六有你害怕的考试,那么这句话就反映了你无可奈何的恐惧心情。如果是一个小学生说的,而他的父亲答应星期六送他一件礼物,或带他去看杂技,那么这句话就是要求他的父亲兑现自己的承诺,也反映了他的喜悦之情。

由此可见,相同的话语,语境不同其含义和效果是不同的。也可以说,语境具有消除多义的功能。如:动词“扶”是多义的,一个意思是靠着,另一个意思是搀扶。“医生扶着病人”中的“扶”就是搀扶,“病人扶着医生”中的“扶”就是靠着,是上下文分化了“扶”的多义。但是一定的语言环境,又把一个本来是确切的词义,化分解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这也可以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所特有的含义,称为词语的语境义。因为词语的这种含义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便会消失,因此,就又称为临时义。 例:“这个菜太淡了”、“天高云淡”、“冷淡”、“旅游淡季” 。

如何理解语境义?

第一,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指代内容。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不仅是通常所说的“这”、“那”之类的代词,而且还有一些含义十分丰富或者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后产生新的意思的词。寻求代词指代的对象时,务必找准代词所在的语境,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寻找指代的对象。例: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他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一句中的“厄运”一词,一般可解释为:困苦的遭遇,只有根据全文有关内容,才能理解出“厄运”一词的具体含义应该是“秘密情报站将要被破坏,全家人将要被杀害”。

第二,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附加义。 理解词语的附加意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理解揣摩,重视词语的活用、感情色彩的反用、修辞手法的使用等附加意义。

例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我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例析:贬义词褒用,原指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这里指调皮、机灵,用来表现孩子天真的可爱。

例2: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游弋”一词的原义是“(兵船)巡逻”,本段文字中的语境义是“游来游去”,指人在死海里总是浮在水面上不会淹死。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还有许多复杂的情况,最关键的是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揣摩,要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加以分析推敲,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我们总结一下语境义的类型:

(1)比喻生成的语境义。词语的比喻义在特定语境中生成了新的含义。例如:“这封信成了我们家的福音书。”(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福音书”本是基督教徒对《新约》的称呼。这里比喻好消息、幸福的消息。于勒被兄嫂打发去了美洲后,来信说自己发了财,要赔偿菲利普的损失,这对一心想发财的菲利普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幸福的消息。所以称它为“福音书”,表现主人公自私的阴暗心理。

(2)感情色彩转换后的语境义。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但有时贬义的可以褒用,褒义的也可以贬用。例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魏巍《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形容人很不老实。但在这里是“调皮”、“机灵”的意思,成了褒义,表现了孩子们的得意神情。

(3)反语表达的语境义。反语是作者含蓄曲折地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与字面的意思完全相反。例如:“宛如小姑娘的发髻,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标致”的本义为漂亮,这里表现了丑恶。讥讽“清国留学生”的庸俗、腐朽的丑恶嘴脸。

(4)旧词新用的语境义。一些旧的词语,作者赋予它新的含义。例如:“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鲁迅《藤野先生》)“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随着科举在中国的消亡,“落第”一词也完成了它的使命。但作者旧词新用,文中指考试不及格。

(5)对比形成的语境义。在同一语段中,同一词语表达的意义有时也不尽相同。例如:“日兵‘无法劝阻’,学生怎会‘无法劝阻’?”(鲁迅《“友邦惊诧”论》)两个“劝阻”含义不同,前者表示抵抗,后者表示镇压,对象不同,方式不同,意义不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