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看天下小处看人什么意思(面粗身细人之福)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文明得以长久传承的关键所在,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生活俗语,更是反映出历史风貌与文明特色的重要符号,它往往蕴含着十分深刻的生活道理。
在我国古代,古人就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了“面粗身细人之福,面细身粗一世贫”这么一句俗语,这句俗语听起来是在说面相、体态和贫富状况之间的关系,但其实并并非如此。
它显示的是生活与现实的一中体现,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面粗身细为何有福所有俗语的诞生,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不无关联,这句俗语将面相和个人命运联系起来,貌似是有悖于“人不可貌相”这一说法。
实际上,“人不可貌相”这句话本身,也算是另一种说法“相由心生”的具体体现,关于“相由心生”的理论,即便是放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立足的一句。
譬如一个人饱读诗书,并从书卷中收获了平静温和的心境,那么他的面相和言行也会随之变得温润平和,整个人身上都会多出一种书卷气。
这种内在气质上的改变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轻而易举地体会到,所以古代人酷爱“观人面相”,试图从面相上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推测出他未来的命运脉络,有一定的道理。
面粗身细为何会被古代人如此看重,甚至称其为“人之福”呢?这还要联系到封建社会中农业为主的历史背景去考虑,古代讲究“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历朝历代得以国泰民安的立身之本。
《管子·小匡》有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之所以把农民的重要性抬到如此之高,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生产关系到国家社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农民数量多。
寻常百姓都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劳作生活,在那个没有化肥、无人机和手扶拖拉机的时代,耕牛就是最先进的农耕工具,大部分农耕工作,都需要人们亲自完成。
为了保证粮食产量,频繁地下地干活,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古代没有护肤品,下地干活的农民饱经风吹日晒,皮肤难免会被晒伤晒黑,变得十分粗糙。
另一方面,经常下地劳作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让农民的身材变得精瘦而结实,外表看上去自然十分纤细瘦弱,所以有着“面粗身细”特点的,往往是那些辛苦劳作、勤劳踏实的人。
简单而言,“面粗身细”指的就是一个人,面容粗犷不羁、身材纤细瘦弱,这样的特征在古人眼中是勤劳踏实的象征。他们的付出往往能在收获的季节得到丰厚回报,这样靠双手换取美好生活的人,未来可不就是有福吗?
面细身粗坏在哪里了解过“面粗身细”的含义后,我们不难据此推断出“面细身粗”的意思,它是指那些皮肤细嫩、体态肥胖之人,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这难道不是富贵之相吗?
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读书人,皮肤也很细嫩啊?其实不然,这些人忽略了这句俗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从前半句就可以看出,这句俗语诞生于民间,而且是从事农桑的农民之间。
古代人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阶级的人之间彼此都不了解,所以它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对于贵族和士大夫而言,就没那么准确了。
书生读书极费脑力,真用功的话也很难胖起来,所以这句话真正在讽刺的,是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偷奸耍滑、逃避工作的农家年轻人,这群人因为久不出门,晒不到太阳,因此皮肤细腻,面色白皙。
长时间的宅家生活,会让他们缺乏锻炼,体内堆积了大量脂肪,体态变得粗壮臃肿。如此懒散之人,他们的命运当然不会得到上天的额外眷顾。
虽然短期内可能没有太大影响,但时间一长,必然会变得一贫如洗,没有出身背景,又没有贵人帮扶,自己还不努力,“一世贫”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俗语的局限性当然,咱们前面也说过,这半句话具有局限性。在富贵人家或官宦人家,尤其是以丰腴为美的李唐时代,面细身粗很可能代表着飞黄腾达,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杨贵妃。
虽然最后因为时代原因香消玉殒,但在她活着的时候,却享受着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而且专宠于后宫深受唐玄宗宠爱,再将这句俗语套用到她身上,就有点不合适了。
除了社会背景外,时代背景也是左右这句俗语实用性的重要因素,经历过现代化与工业化的洗礼后,现代人对于宿命论已经不大感冒,更相信“人定胜天”和“爱拼才会赢”等偏主观的理念。
他们相信通过自身努力,纵然是既定的命运,也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如今的社会层面,商品经济取代了延续数千年的小农经济,就连农业本身也经历了一轮巨大变革。
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农耕器械和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胜过辛苦劳作本身。过去必须亲自完成的农活,甚至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完成。
即便一个农民外表看上去皮肤白嫩,也不意味着他是个懒惰的人,另一方面,审美的多元化也赋予了面粗身细全新的含义,古铜色的肌肤和结实紧致的身材,往往被认为是健康和活力的象征。
对于那些骑着摩托或单车周游全国的人而言,面粗身细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我们在讨论俗语适用性的时候,不能只看其表面含义,而应该继续深究俗语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面粗身细人之福,面细身粗一世贫”这句话,它表面上再说面相体态所造成的影响,实际上却在讨论“勤奋踏实”这一品质,这才是核心观点。
当今社会,无论是万众瞩目的影视界,还是能量巨大的教育界和商界,都存在着大批面细身粗,但却勤劳肯干的成功者,他们通过自身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面粗”、“面细”虽然已经不准确了,但勤劳的本质没有变,思考如何摆脱困境,而不是一味地在原地打转,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属于劳动,最终也都能过上好日子。
俗语更多是诞生于民间,根据普通大众的生活衍生出来的,所以它是从普通大众的角度来看人看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俗语不具备“局限性”。
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武断地判定好坏,而是应该细思考古人的智慧,从中提炼出核心的思想,汲取自己所需的养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