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

2019年11月24日下午,彭年酒店三楼南粤春王府酒楼宴会大厅,装饰一新的舞台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一群年过半百的人,在舞台上尽情地载歌载舞。

这是专业的表演?但是并没有多少观众;这是自娱自乐?其实有不少表演者是专程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地飞回来参加这次活动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47年前说起。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1)

▲业余艺校师生47年后聚会合影


01

1972年6月,宝安县文艺宣传队队长、后来担任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的张玉诚突然找到演员肖慧芳和县文化馆的辅导老师刁冠章,说想办一所少儿业余艺术学校。

如今年过七旬的肖慧芳老师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她当即就同意张玉诚的提议。原因是什么呢?当时中小学文艺课全停,县文艺宣传队后继无人,急需自己来培育一些文艺骨干进入文艺队伍。

刁冠章和肖慧芳兴奋地跑到各小学寻找艺术苗子,不久就招到50多人。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2)

▲业余艺术学校的同学们合影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这所艺术学校是“五无”:没有场地,没有招牌,没有经费,没有老师,没有教材。

没有场地,他们借了工人文化宫的场地;没有老师,县文化馆的钟安华、顾小玲和李阳春;县工人文艺宣传队的梁月香、曾锦城、赖建文、梁兆松、叶志盛和深圳中学的音乐老师钟化良都义务成为辅导老师;没有教材,老师们自己动手编写乐谱。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3)

▲舞蹈班学生在训练

深圳少儿业余艺术学校竟然就这样“无中生有”诞生了。1972年暑假的一天,业余艺校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开学典礼。


02

第一堂课。

舞蹈班的学生们被肖慧芳老师带到工人文化宫的溜冰场,“以后,我们就在这儿架腿练功。”

音乐班没有场地,二胡、笛子、小提琴、手风琴的课,老师和学生在小树林里找一棵树下就开练。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4)

▲乐器班的同学们在小树林里练习

没有经费,也就没有办法购买教学设备。舞蹈班排练时老师只能自己喊节奏;教手风琴的曾锦城老师扛着自己的手风琴来给学生上课;学生凌飞虹有一把25元钱的小提琴,她说那是四年级以前存下的全部压岁钱。

演出服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工人文化宫仓库里翻出一堆经报废旧彩旗,家长把家里的缝纫机借给学校,义务裁缝则是教舞蹈的肖老师当时的男友。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5)

▲舞蹈班学生在训练

后来担任深圳市舞蹈家协会主席的顾小玲告诉记者,有一批演出的服装是用化肥包装袋做的,每件背后都有两个字:“化肥”。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6)

▲舞蹈班学生在训练

后来担任市文联办公室副主任的梁兆松还记得,乐器班的老师每个月能领到5毛钱补贴。大家都奇怪这5毛钱是怎么来的,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刁冠章老师从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

艺校成立半年就在工人文化宫露天舞台迎来第一场公演。有民乐合奏《北京有个金太阳》,有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最抢风头的是学员江礼和朱伟芬,他们被认为是艺校的一对金童玉女。朱伟芬女声独唱,江礼拉手风琴。观众们觉得在那个时代,这就是天籁。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7)

▲江礼和朱伟芬在表演

此后,小演员们跟着老师走进工厂、农村、军营和学校,足迹遍踏南头、西乡、沙井、布吉等地。肖慧芳老师告诉记者,业余艺校的演出队还经常到侨社,为香港同胞表演。最令师生骄傲的是,他们学习不到一年就与宝安县文艺宣传队同在深圳戏院演出。


03

业余艺校只存在几年时间。各学校恢复正常教学后,大多数学生都回到自己就读的学校成为文艺骨干。这个没有毕业证书不发文凭也不授学位的艺校,却为深圳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

肖慧芳老师告诉记者,广东省文化厅的领导在1973年观看了艺校学生的演出,得知他们的表演受到百姓的欢迎和港澳同胞的赞赏,竖起大拇指对业余艺校的老师们说:深圳不是文化沙漠,现在不是,将来更不是。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8)

▲林间的舞者

年纪最小的朱伟芬7岁入艺校,12岁被抽调到宝安县文艺宣传队,成为最年轻的专业演员。进入文艺宣传队的还有江礼、陈艳芬、叶曼嘉和黄伟红。

赖秀英后来进入宝安粤剧团,成为花旦接班人;张艳芬考入广东省舞蹈学校;张群芯成为惠阳地区杂技团专业演员;林伟娜成为惠阳地区歌舞团专业舞蹈演员。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9)

▲学生向所有老师献花

专程从英国回来的江礼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回顾了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现在是一名作曲家。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10)

▲梁兆松和江礼(左)

七十年代末,第一个在深圳投资酒店业的香港妙丽集团老板刘天就先生送了一台电子琴给深圳工人文化宫,这可能是出现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台电子琴。在艺校学了几年手风琴的江礼第一眼看见这件神奇的乐器,就立刻被迷住了,并从此与键盘乐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江礼组建了深圳(也可能是内地)第一支流行乐队,并成为乐队键盘手。这个流行乐队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歌手加盟,有黄红英、王虹和杨威等人前来献唱。深圳成了中国流行歌曲的搖篮,许多歌星都从这里起步,如毛宁、杨钰莹、刘鸿等。

江礼之后进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就读作曲系,1990年到英国学习,定居英国后积极推广中国文化艺术,为北京奥运会创作过歌曲。不久前,由梁兆松作词、江礼作曲的《追梦的小镇》在BBC播出,这是一首以深圳记忆为主题的歌曲。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11)

▲江礼在表演,背景是他当年表演的照片。

江礼和从加拿大回国的廖一红、从香港赶来的前亚视艺员李阳春与昔日业余艺校师生们一起排练了一台重现当年艺校学习的节目,如民乐合奏《北京有个金太阳》、舞蹈《洗衣歌》和表演唱《大寨亚克西》等。

比较好的低成本艺术学校(半个世纪前深圳有所)(12)

▲昔日业余艺校师生共同表演

表演的最后是所有人合唱少儿业余艺术学校的校歌《我们依旧年轻》(梁兆松作词,江礼作曲):“我们曾经年轻,渴望成功,少年学艺,岁月匆匆。初心未泯,无问西东……今天我们依然年轻,人生舞台上我们追梦……”


(本文老照片均由郭秉豪拍摄;特别鸣谢梁兆松先生对本文的贡献)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蒋荣耀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