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

#创作挑战赛#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1)

贾元春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三,紧随并列第一的黛玉和宝钗两位女主之后,她真正出场的时候并不多,正面出场仅十七、十八回,着墨如此之少,排名却如此靠前,除了她皇妃的身份尊贵之外,也说明她在书中的重要性。

书中的主要人物前世皆生活在天上的“太虚幻境”,下凡来到人间生活在大观园,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倒影。大观园因元春省亲而建,又是元春下旨让宝黛钗等人进园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

可以说若无元春,则无这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元春身为皇妃,她在宫中是否得宠?她的结局如何,到底是因何而死?都是“断臂”《红楼梦》的未解之谜。不过,因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及书中处处以诗文,戏曲,谜语等埋伏下的谶语,并结合第五回每个人的判词、判曲,我们也可对元春的命运和结局臆测一二。

01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2)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元春:“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女史是古代皇宫中的女官名,并不是皇帝的妃子。第四回薛蟠打死冯渊,抢了香菱入京,主要目的就是送宝钗“待选”——“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元春刚进宫时大概也是类此。

十六回,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凤藻,本意是华美的文辞,形容一个人文才出众,李白有句“当挥尔凤藻,挹予霞觞”。元春封为凤藻宫尚书,又加封贤德妃,说明她德才兼备,和前面冷子兴的话正相呼应。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3)

很多人从元春的封号判断她在宫中并不得宠,之所以被封妃是因她“贤孝”,得到了太上皇和皇太后的认可。窃以为不然,虽然说“贤妻美妾”,皇帝选妃是重颜值,不重德行,但那都是昏君所为,比如夏桀商纣。《红楼梦》虽不是一部歌颂封建帝王的书,但也不是我们曾以为的是一部“反封建”的书,甚至其中不乏“颂圣”的句子,你也可认为是作者“反话正说”,但是不能否认他就是那样写了。

更何况曹公写的是他的家事,虽然半真半假,但他绝不会把他家出的娘娘写成妲己褒姒之类。明君才配贤后、贤妃,明写“贤德妃”元春,暗写当今皇帝是明君,虚写明君,实写元春贤德。

再者皇帝选的是“皇妃”,不是太子妃,太上皇和皇太后也不能有那么大的能力干涉了,《甄嬛传》中眉庄失宠,前去伺候皇太后,皇太后特别喜欢她,但是也不能左右皇帝对她的态度。

02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4)

“十二钗册”中元春那张画中挂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上面写着四句话:“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对于元春的画和判词历来争议极大,有人认为“弓”是暗示元春是被人用弓勒死的,我个人认为曹立波教授《红楼十二钗评传》里的解析更为合理,曹教授认为“弓”谐音“宫”,“橼”谐音“元”和“怨”,既代表元春,和“宫”又合成“宫怨”,住在皇宫里的元春肯定会有“宫怨”之音,这是皇帝身边的女人共有的音符,即使“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也有“千金买赋”的一日。

“二十年来辨是非”,有人说“二十年”是元春入宫的时间,这显然是受后四十回写元春死时四十三岁的误导。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黛玉五六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冷子兴说元春出生后次年宝玉“衔玉而诞”,也就是说元春比宝玉大一岁,这显然也是有误的。因为后面又说宝玉曾受元春教养,实为姐弟,情同母子,元春入宫前已教了宝玉数千字在腹内,说明那时宝玉至少三岁有余,再根据宝钗“待选”时也就十三四岁,元春入宫也应不过这个年龄。

她被加封“贤德妃”时宝黛钗才十几岁,若是她入宫已有二十年,怎么能有机会跟随贾母教养宝玉?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5)

《红楼梦》的年龄是一本“糊涂账”,因为是梦,梦里的时间自然是模糊缥缈的,但是根据常理推测皇帝也不会突然加封一个已进宫二十年的、四十岁左右的老宫女为妃。

而“辨是非”三字曹教授解释为元春的才能不仅在于文学,还在于会做人,而作者曹雪芹特别推崇“会做人”这项才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也。为了突出这项才能的难得,作者塑造了宝钗这一完美的形象,曹教授认为,宝钗就是元春在宫外的影子,一如“晴为黛影”,“袭为钗影”。而宝钗也的确是把元春当作自己奋斗和赶超的榜样,所以一向不喜“富丽闲装”的她才把元春赏赐的“红麝串”时时戴在腕上。

03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6)

“榴花开处照宫闱”,我正是根据这一句得出“元春在宫中是得宠”的这一结论。石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吉利,石榴多籽,寓意多子多福,后妃的宫中多种石榴,有求子祈福的意味。石榴花红艳夺目,女子的红裙常被称为“石榴裙”,武则天写给唐高宗诗有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杨贵妃也特别喜欢石榴,去岁去西安旅游,在华清池,导游介绍说:“华清宫有一株造型奇特的石榴树,杨贵妃沐浴后,常常临风倚榴,晾晒秀发。”这个传说不知真假,但是华清宫和整座西安市都种满石榴倒是真。

元春的宫里既然开满石榴花,证明皇帝希望她多生皇子,也证明她在宫中是很得宠的。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7)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元春在封妃后最好的时光是第一个春天,也是春天的第一春,也可以说就是元春省亲的那个元宵节,那是元春一生的高光时刻,以后再不会有了。还有一层意思是迎探惜三春的命运都是不及元春的。

“虎兔相逢大梦归”,兔,有的版本是“兕”,一种猛兽。这一句争议很大,但所有说法都一致认为指的是元春之死。一说是元春之死的时间是虎年兔月,或者是寅卯年相交之时,即正月初一,元春的生日即忌日;一说是元春遇到虎兕般的恶势力而死。曹立波教授在《十二钗评传》则认为“虎兔相逢”是指元春省亲回宫的时辰是寅卯相交之时,寓意元春的这次省亲好似她做了一场大梦,回宫之时就是梦醒时分。

这些说法尚无定论,咱们在这里不做展开。

04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8)

判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很明显这是以元春死后托梦给爹娘,也就是贾政夫妇的口吻而写,“恨无常”,我们通常认为是命运无常,但曹教授说也有可能指的是阴司索命鬼“黑白无常”。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可是被“黑白无常”吓得不轻,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元春像许仙一样被“黑白无常”押着,边走边哭,像爹娘托梦相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自己已然身死,还不忘对爹娘家族作着最后的嘱托,真是为元春唏嘘!

“望家乡,路远山高”一句也是有争议的,一说是元春死在宫外,离京城和父母“路远山高”;一说是一道宫墙阻隔,虽然和父母亲人近在迟尺,却如“路远山高”。曹教授认为是元春已死,和父母阴阳相隔,“路远山高”。

后两种说法很好理解,第一种则是由另一条谶语而来。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9)

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旁边有四条批语:

第一出《豪宴》;脂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脂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脂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后面还有一条批语: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长生殿》是明代剧作家洪昇的传奇剧,《乞巧》是第二十二出《密誓》中的一段唱词,写的是杨贵妃七月七日以向织女“乞巧”为名,在长生殿向牛郎织女祈祷她和唐明皇的爱情永驻。唐明皇在殿外听到,故进去和杨贵妃对着女郎织女双星共同盟誓,也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10)

元春点这出戏也证明她此时是得宠的,所以才像杨玉环一样企望借戏祈愿:希望皇帝的恩宠永驻。而脂批:伏元春之死,让人联想到杨贵妃的死:“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被六军逼迫,自缢在逃亡的路上马嵬驿。这也是有人看到元春的画册中画着一张弓就臆想她是被太监勒死在宫外的根据。

甚至“探佚派”还联想到清朝皇帝的南巡和狩猎,认为元春是死在跟随皇帝出宫的路上,因“派系”的势力之争,被贾家的敌对派逼迫皇帝赐死元春,所以元春才托梦哭诉:望家乡,路远山高。

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得到了大量认可,但是小说毕竟不是历史,元春也不是杨贵妃,贾家也没有杨国忠那样的势力和野心,脂批的“伏元春之死”也可能只是暗示元春是非正常死亡,但死法并不一定和杨贵妃一模一样。

若按照这样的理解,《牡丹亭》中《离魂》“伏黛玉之死”,杜丽娘说“离魂”后又起死回生的,难道黛玉也是死而复活吗?

红楼梦最不幸的结局(红楼梦上吊自杀)(11)

所谓谶语,也不是一毫不差的应验。总之,原著中元春真正的结局和死因,随着后半部书的遗失,我们再也不能看到作者是怎样安排的了,我们能知道的是她正在人生的巅峰时刻,却突然香消玉殒,作者借元春要告诉我们的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莫贪恋,莫嗔怨,人生本如此。

至于现在流行的关于“元春之死”的各种说法,也不过是读者们脑洞大开的各种猜测,见仁见智而已。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