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必须注意的几个常识(立秋习俗要注意)

7月8日立秋,标志着由夏入秋,即将开启新的季节。据《历书》记载,“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立秋之后,阳气将渐收,而阴气渐长,立秋节正是阳盛向阴胜转折的关键节点,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立秋又被称为“四时”之一,和立春一样,不仅仅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农村中隆重的节日,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人情,躲秋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农村谚语说:“立秋躲秋,没有是非”,朋友们知道是咋回事吗?立秋躲秋到底要躲什么?应该怎么躲?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聊一下。

立秋必须注意的几个常识(立秋习俗要注意)(1)

一、躲秋习俗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年之中,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在古人看来特别重要,一个是立春,另一个就是立秋。其中,立春是阴盛走向阳盛,万物由萧条走向繁茂;而立秋是阳极转向阴极,从一片葱茏走向漫山枯萎。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由阴阳决定,转换时期,两种力量混沌交加,会对自然潮汐等产生影响,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立春时节要躲春,立秋时节要躲秋,提倡宜静不宜动。

立秋必须注意的几个常识(立秋习俗要注意)(2)

那么,躲秋习俗到底是在躲什么呢?

立秋到来时,虽然有了凉暑转换,但终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话说得好,“秋后有一伏,还有24个秋老虎”,告诉我们,暑热并不会立马消退。

今年更是如此,2022年是晚立秋,立秋之后,不是有一伏,而是有两伏。19天的三伏天,也是创下了多年不遇的历史记录。而且“晚立秋,热死牛”,秋后还将延续高温炙热,只不过随着降水减少,高温湿热变成了高温燥热。

因此,立秋躲秋,首先就是要躲避正午的骄阳,特别是农村中的老农民,更是要尽量选择早晚凉爽时候上山劳动,避免中暑。

另外,许多老人还说,躲秋并不仅仅是躲避节日暑热,更是对节气交接时间的避讳

2022年立秋出现在晚上的20:28,所以这个时刻人们要尽量避免出行或走动,尤其是本命年的人,以及与壬寅年虎年相冲的属相,更要宜静不宜动,这样才能在秋后没有是非。

立秋必须注意的几个常识(立秋习俗要注意)(3)

二、立秋节还有哪些古老的习俗?

(1)立秋节补秋膘

说到补秋膘,是一项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相传立秋到来之时,农村中家家户户都要悬秤称人,检查体重,然后与立夏时做对比,如果瘦了,则为“苦夏”,便一定要补秋膘,将流失的营养补回来。这里的膘,实际指的就是肉。

不过,古人以胖瘦为参考,胖才为正常的美,因为古时的物质生活过于简单。再看看今天,大多数人即使经过了漫漫长夏,依然是大腹翩翩,恨不能继续甜享苦夏,体重减去再减去一些。所以,即使是吃货的时节,很多人还是有所顾忌的。

立秋必须注意的几个常识(立秋习俗要注意)(4)

(2)立秋节要咬秋

根据《首都志》记载:“立秋前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称“咬秋”,尤其在江南一带特别兴盛。在立秋时,家家户户吃西瓜,消暑散热,迎接秋天到来,祈祷生活安然。

立秋必须注意的几个常识(立秋习俗要注意)(5)

(3)立秋节称水测年景

在北方黄河流域,古人常在立春与立秋之时称水测年景,通过测量黄河水的重量,判断后期雨水的多寡,期待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同时,农村谚语认为,立秋下雨是丰收的好兆头,流传着“立秋下雨是顺秋,秕稻变金米;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收一半”的说法,所以,立秋节下雨值得期待。

立秋必须注意的几个常识(立秋习俗要注意)(6)

本章概括:

立秋节是二十四节气中较为重要的节气,由夏至秋,季节交替之时,自然会出现明显变化,人类也将迈进过渡期的不适应。躲秋作为古老的民间习俗,或许在今天早已失去了指导意义,但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值得弘扬。

节气交替,每个人的生活却要因节而变,以便更快更好适应。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朋友们留言评论,我们一起热切交流!#明日立秋##农技科普大赛第二季#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