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寻找字圣下)

那一年,非典过后,我去了许慎故里——河南漯河。汉字之魂,犹我们体内的骨髓,犹华夏文明的肾精。力量,不仅仅是肌肉,是刀枪,比那更强大的,更有魅力的,或许还有其它。就像许慎,就像那部《说文解字》,就像之后的那些个追随者们,华夏民族的精神一统,华夏文明绵绵不绝,不正是在这些字纸的引领下、启发中,踉跄前行,发展壮大的吗?

——题记

《说文解字》,一本析形、解义、辨声的字典,一座文献语言丰碑的奠基。上溯造字之源,下辩递变之迹,似一座桥梁,构架于画符文字、甲骨文、金文之间。

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寻找字圣下)(1)

“六艺群书之祜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鸟兽、鱼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14篇、15卷、540部首,9353条目,133441字。工程浩大,亘古罕见。

千年之前的许慎不会想到,他的这部书对后世会起到如此大的作用。“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正是由于他的坚持不懈,方使得经学研究纳入正确轨道。此种成就是影响长远的,过去、今天以及将来,举凡研究语言文字学、古文献学,都离不开《说文解字》。这是许慎对中国文字学研究所作的一个极为光辉的贡献。

后人有言,许慎之功,“可比孔子,可比周公”。那一会,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官职并不大,亦不能铁马金戈征战沙场的小人物,会凭借其一部书,使得整个华夏逐渐向某种精神集中,开始了中华文明的更高追寻,使得子子孙孙循着一种绵绵不绝的导向,孓孑前行。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中国从此开始进入文明发达时期。一部书连接古今。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许慎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这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字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文字学专著,比西方的英语词典早了1600多年。据说,郭沫若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

出了墓园,一中年妇女正举扫把扫地,问村里尚有许氏祠堂或纪念馆否?答原有现已无。妇女忙着扫地,说省旅游局要来人,把卫生打扫一下。

是好天气,阳光尽情在四周挥洒,道路、村庄,周围的土岗都格外地明目,这土这地像是增添了许多灵性。蹰立路边,总有些意犹未尽。风荡漾着,有泥土的潮湿味道袭来,瞧着前方村庄里袅袅升着的炊烟和鸡狗的叫声,望着远处四野蕴满生意的绿色,一种莫名的感动袭上心头。为着这方土地,也为着那部书!

还是一路打听着,我们找到了位于漯河市里的《许南阁祠》。

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寻找字圣下)(2)

毫不起眼的一个门楼,门楣上书有“许南阁祠”,门楼旁挂一白底黑字牌子,上有“许慎纪念馆”几个字,落款王力。曾专修过这位被称为语言学大师的北大教授所编的《古代汉语》,那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考科目。王力师从赵元任,受过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熏陶。“为这个民族想一点问题,出一点主意,做一点事。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做那么‘一点’”。王力一生浓缩在语言研究里,细微之处,尽见其人的精神和品位。

该祠历史较晚,为清光绪25年,郾城知县周云奏请皇上所建,原来占地三亩三分。有房21间,并有影壁、照壁等。享堂上悬:“五经无双”金字匾额,内供汉先儒许慎之位”木柱。四壁装有用紫檀木雕刻的《说文解字》540部序目。辛亥革命后,改祠为学校,许南阁祠由此逐渐被毁,加之后来道路改建,今唯余一过厅。

进门有一狭窄前院,院左首立着清光绪28年郾城知县孟瑞堂所立“创修许南阁碑记”一块,字已不甚清楚。门右有横放之新刻石碑,上有“说文解字”内容。

厅门内,迎面有许慎画像,一袭汉服,端庄文雅,上有篆书“文化宗师”匾额。画像两侧均为书柜,放有《说文解字》各种版本之书以及研究许慎及“说文解字”之书籍、资料等。

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寻找字圣下)(3)

旁有侧屋,有纪念馆工作人员在办公。见我们去,忙出来,并介绍了一些有关情况。

这方土地许久以来是沉寂着的,特别是文革中。但自80年代开始,这里忽然开始热闹,全国首届纪念许慎学术研讨会在郾城许慎墓地举行了谒墓揭碑仪式,省里也召开了学术研究会。成立“郾城许慎研究所。”随后,计划分3期开发“许慎圣地旅游中心”,含许慎墓园、许慎禅殿、《说文解字》碑廊、许慎艺苑、游湖、森林公园、竹园等等。

按照进度,估计现在3期工程已经完工,现在的字圣故里想必会更显其魅力所在。  

望着那张画像,那些书籍,闻着特殊的墨香,觉无尽的生机阵阵袭来。世间万物,尽有存灭,人生百年,具可生死,唯有精神不死,唯有文化不灭。

中国古人有着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中国古文字的构成便是有力的说明。开始的甲骨文是用来占卜的,所以如今看似方正规矩的汉字中包含了许多的寓意,甚至神秘色彩。

宋人何薳《春渚纪闻》卷二说到,宣和年间川人谢石能相字言人祸福,求相者随意书写一字,可以就这个字解释,没有不准的,一时名震京师。宋徽宗就写了一个“朝”字令人找谢石测。谢石一看,对此人说:“这个字不是你写的吧?这个字,我不敢说,说得不好要倒霉的。”那人很惊讶,但还是对谢说:“只要有真凭实据,尽管说来,不必害怕。”谢石把手按在额头上说:“‘朝’字拆开,就是十月十日。不是这一天出生的天人,还有谁会写这个字!”宋徽宗正是十月十日生日。

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随笔》中说,崇祯末年,国事日非,崇祯皇帝派一个内臣化装了去民间打探消息。遇到一个测字先生,内臣写了一个“友”字让他测。测字先生问他想问何事,回答说“国事”。测字的说:“不好,反贼已出头了。”内臣急忙改口说:“不是‘朋友’的‘友’,是‘有无’的‘有’。”测字者说:“更不好,大明已去其半矣。”内臣慌了,再改口说:“不是这个“有”,是‘申酉’的‘酉’。”测字者说:“还要不好,天子为至尊,至尊已斩头截脚了。”

古人笔记小说有演绎的成分,内里故意含着玄机,让你张目结舌才达到它的目的。

然而,汉字的妙处正在这里,那就是它蕴藏着无穷的道理与缘由,使得一代又一代像许慎这样的人倾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它,开掘它。从而又带给了人们诸多的惊喜与感悟。

这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如是,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苍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其实是一种敬畏;自古以来历代君王对学问的膜拜,其实也是一种敬畏;多少年来,那么多的并不识太多汉字的邻里乡亲,节衣缩食供子女们上学识字,同样,是对于字纸的敬畏!有了敬畏,家族才可繁衍,民族才可强盛。

吾生亦晚,但《说文解字》之名如雷贯耳,仰慕已久,文革时无书可买,文革后此书再版,即买入橱中。那一年,也是春天,残雪未尽,长驱于潍河之南,于安丘王筠后人处,收得汲古阁刻影宋版《说文解字》,虽缺页但足以惬喜。

今不但见书,又观其作者故里及墓冢,真是庆幸之事。想单位离漯河百余公里,过去竟也未来拜偈一下,实在遗憾。所幸非典过后,能有空闲,来此谒拜,算是有缘。

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寻找字圣下)(4)

已近正午,阳光艳艳,却并不灸热,春风抚于脸颊,心中多了惬意,一种莫名的气息在胸中鼓荡。一字一世界,一笔一菩提,汉语本不华丽,也非常悲悯。它像一个智慧的老人,指点启迪着每一个儿女的人生!

汉字之魂,犹我们体内的骨髓,犹华夏文明的肾精。心里想,力量,不仅仅是肌肉,是刀枪,比那更强大的,更有魅力的,或许还有其它。就像许慎,就像那部《说文解字》,就像之后的那些个追随者们,华夏民族的精神一统,华夏文明绵绵不绝,不正是在这些字纸的引领下、启发中,踉跄前行,发展壮大的吗?(金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