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老电影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那三个和尚呢?这是美术片《三个和尚》在一开始就抛给观众的问题。

国外老电影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没水喝)(1)

1979年,在文化部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相声大师侯宝林表演了一段“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相声,坐在台下的伤害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徐景达由此得到启发,之后,他请儿童文学家包蕾用这个三句话的民间谚语创作一个剧本,几经周折,就有了后来被搬上大荧幕的美术片《三个和尚》。

国外老电影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没水喝)(2)

导演徐景达认为,影片需要抓住“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思想含义和独到的表现形式,即用诙谐幽默的风格简单明了地表达出“齐心”这一内核。

影片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小和尚来到立于山顶上的寺庙里,起初,他每天辛勤地到山下去挑水,给菩萨手里的玉净瓶换水,一个人也认真地诵经敲木鱼。

之后,庙里来了个高个子和尚,在他喝完了缸里的水之后,小和尚让他去挑水,高个子和尚第一次照做了,到了第二次,便拖上了小和尚一起去。原本一人就能挑两桶水,现在是两个人抬着一桶水,一路上两人因为水桶的位置摩擦不断,谁也不愿意多出一点力,还要用尺子标明水桶在扁担上的位置,但是因为两人身高不同,回去的路上都很不方便。两人打坐诵经时也不专心,看到老鼠钻进对方的靴子里,还会嘲笑对方。

国外老电影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没水喝)(3)

再后来,庙里又来了一个胖和尚,胖和尚顶着大太阳过来的,一进门,便把水喝了个精光,着急的高和尚和小和尚让他去挑了水,结果又被他一个人喝了,急得小和尚直接夺了瓢,而高个子和尚索性抱着缸喝。三个和尚谁都不愿意去挑水,连菩萨手上的玉净瓶里的水也被喝光。他们暗自较劲,也不再诵经,当老鼠咬断了蜡烛点燃了布帘,三人才惊醒过来,在三人的接力打水救火下,火灾被扑灭。之后三人在寺庙前安装了滑轮,齐心协力打水,故事圆满结束。

将打水这一日常行为延伸,告诉人们“心齐才能成事。”

国外老电影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没水喝)(4)

影片没有一句台词,在视听语言的巧妙结合下,营造出一种幽默诙谐的气氛。字幕伴随着木鱼声登场,构图上巧用留白,首先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是被剃光了头发的圆滚滚的后脑,生动又可爱。画面色彩较为单调,三个和尚各着红、黄、蓝三原色袈裟,可以让观众更加集中在人物身上,诸如小和尚思考时脑袋转了个圈的夸张动作,也增添了许多的趣味。

国外老电影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没水喝)(5)

音乐导演金复载可谓是学贯古今中西,他乐于学习观察,拥有庞大的素材库,对美术片音乐的创作上更是得心应手,。活泼的小和尚出场时周围有鸟儿飞舞,步伐轻快,此时音乐是明亮的板胡声,望见了寺庙时不由得停下脚步露出庄重肃穆的一面,板胡声也自然变得舒缓、沉稳。三个和尚在没水的情况下各自吃了饼干被噎到时,音乐随着和尚们打嗝捶胸的动作有卡顿点,动作和音乐配合紧密,显得非常和谐统一,也增强了可观性。

此外,片子还使用了坠胡、二胡、云锣等中国传统乐器,随着影片在国际上获奖,不仅满足了导演所需的要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这一目的,更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可惜的是,如今影视技术不断提高,但曾经一代人心心念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却越来越难被重视,文艺作品的生命力逐渐被弱化,从画面到音乐,从服饰到动作,越来越不考究,上世纪那些可能制作粗糙却真正扎根本土的作品则显得弥足珍贵,直到现在仍被人一遍遍品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