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列传郭解人物形象(死于门徒的膜拜)

1972年,派拉蒙电影公司把小说《教父》搬上了银幕。好莱坞史上两大实力派影帝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合作,完美再现了美国黑手党的爱恨情仇。

最好的剧本遇到最好的演员,故事演绎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引发了席卷全球的热浪。于是电影续拍,《教父》三部曲成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影片之一。

游侠列传郭解人物形象(死于门徒的膜拜)(1)

教父第一部海报

影片里的黑手党老大虽然是犯罪头目,同时又被当地平民视为保护神,拥有不容小觑的权力和影响力,可谓盗亦有道。

事实上,在我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过一个类似《教父》中主角的人物,他就大侠郭解。若要比权力和影响力,他又远超过美国版的教父。

有人说,郭解明明是大侠,怎么可以和黑手党头目相提并论?因为郭解在西汉的侠客里比较特殊,他的崛起之路留下了遍地尸骨。

或者说,郭解本是黑道,洗心革面之后皈依了白道。

然而,郭解虽然刻意保持低调,还是引起了当朝丞相和汉武帝的特别关注,最终被处死并灭族。

说起来,郭解其实死于门徒的膜拜。

一、

黄河东流,把河南省北部割出了一块。这块地区除了最东边的濮阳,大致就是西汉年间的河内郡。

郭解出生在河内郡,可他的具体籍贯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是轵县,在今天的济源市东南一带。

游侠列传郭解人物形象(死于门徒的膜拜)(2)

河内郡大致范围

郭解身上有名人的血统,他的姥姥是秦末汉初大名鼎鼎的相术奇人许负。许负的女婿,也就是郭解的父亲,当年却是个侠客,好打抱不平。

韩非子说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侠士从来都是历代王朝的打击对象。郭解的父亲在汉文帝年间被处死。

少年时代的郭解,身上豪侠之气不减,比他父亲还多了一份阴狠,胆子又极大。他很早就是道上的一号人物。

在旁人的眼里,郭解是一个沉默寡言、不爱喝酒、面带杀气的小个子。这样的人都不好惹,一动手就要出人命的。

郭解杀人不需要什么深仇大恨,往往只是一言不合或者一点琐事。不知有多少人命丧他腰间那把刀下。

光杀人逞凶显然长久不了,郭解豪侠的一面也令人咋舌。他交结的朋友三教九流,朋友的仇人,就是他的敌人。郭解帮朋友杀了不少仇家,眼睛都不眨。

在道上混,没钱也不行,郭解有自己的营生,普通人做不来。他的两大业务,一是私铸钱币,二是月黑风高的时候盗墓挖坟。偶尔他也会打劫行人。

如果黑手党成员手里没拿微冲,碰上这样的狠人,恐怕是没什么脾气。

这种亡命生涯,怎能不被官差追捕。但郭解运气好,几次在危急中侥幸逃脱。

郭解在刀光剑影里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游侠列传郭解人物形象(死于门徒的膜拜)(3)

二、

那一年,长安的皇宫里,汉景帝驾崩,汉武帝的时代来临。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牵绊,郭解开始转型。他不再好勇斗狠,变得和气了,甚至学会了以德报怨。

他不再做以前的营生,也没钱了,但他时常扶危济困,不图别人报答。

即便救了别人的性命,他也不愿以恩人自居。或许他想弥补当年的罪孽。无论如何,做善事总是让人心生快乐,郭解很喜欢这种感觉。

郭解慢慢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侠士。然而,人的本性是极难改变的,他强压着阴狠的一面,偶尔会流露在眉宇间。但他的意志力异常强大,再也没做过坏事。

现代的青少年喜欢模仿古惑仔,那个年月人们崇尚的是侠义。郭解的名气慢慢变大了。

严格来说,郭解只是个我行我素的大侠,他没有组建帮派或社团。可是远近的青少年仰慕他的声望,自发成为他的铁杆门徒。

这些无所事事的青少年浑不把性命当回事,暗地帮郭解杀人。杀什么人呢?除了仇人,连一些对郭解不敬的人也死得稀里糊涂。

郭解对此毫不知情,即便知道,他也没办法阻止那些狂热的粉丝。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郭解的声望又上了一个台阶。

那是郭解的外甥被人杀了。他的外甥仗着舅舅的威望,在酒局上强行劝酒,惹恼了一个硬汉,当场被捅死。

游侠列传郭解人物形象(死于门徒的膜拜)(4)

郭解起初不知道具体原因,虽然生气,并没有表现在脸上。他的姐姐不愿善罢甘休,故意把儿子的尸体仍在大街,以此羞辱郭解,看你管不管。

郭解无奈,派人查到了凶手的藏身之处。凶手很尴尬,主动找到郭解辩白,声称自己受到侮辱,忍无可忍才杀了人。

结果很容易难猜到,郭解做出了英明的决定,放过了杀害外甥的凶手。还对他说,你做的没错,是我外甥理亏。

由此,郭解的追随者暴增。他的朋友圈里慢慢多了一些身份贵重的人,王公贵戚争着和他结交。

三、

郭解平常出门,路人都主动让道以示尊敬。某日,一个不识趣的家伙,伸开两腿席地而坐,似乎看不见郭解的车马经过。

郭解的门徒很生气,要杀了这个人。郭解说:“使不得。人家不尊重我,是因为我德行还不够。”于是他派人告诉治安官,免除了那个人值班打更的义务劳动。

那个对郭解不敬的人后来得知内情,慌忙脱掉上衣找到郭解谢罪。

正如武侠小说的描述,调解纠纷是大侠们最爱做的事情之一,化干戈为玉帛,功莫大焉。

可是老子说过一句话,“和大怨者,必有余怨”,意思是深仇大恨难以调解。

当时郭解已是天下闻名,一次,大都城洛阳有人找他帮忙做个和事佬。

洛阳有两个家族因打架斗殴结下大仇,各有死伤,多年来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本地德高望重的人出面劝说,两家就是不愿讲和。

游侠列传郭解人物形象(死于门徒的膜拜)(5)

郭解无法推辞,只好接了这个单子。他担心自己解决了问题,让洛阳本地的豪杰没面子,就趁夜悄悄去了一趟洛阳。那两个敌对的家族一看郭解亲自来了,被迫握手言和。

但郭解却说:“不要告诉别人我来过。等洛阳的豪杰再来调解,你们当场表明态度就可以了。”

这件事郭解的确做得漂亮 ,既化解了仇怨,又照顾了洛阳豪杰的面子。

四、

郭解的朋友里,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威震匈奴的大将军卫青。

公元前 127年,汉武帝听从重臣主父偃的建议,从全国境内挑选一批人口充实关中茂陵地区。也就是汉武帝的陵寝所在地。

被选中的人家,除了家产达到三百万的富户,还有各地有名的豪杰。这是主父偃为打击犯罪活动、加强治安而提出的决策。

郭解不爱财,家里一向很穷,富户名单里没有他。但是,尽管他低调行事,谁都 知道他的名头。大侠的帽子是无法摆脱的。

当地官员担心上级核实,只好把郭解一家也报了上去。

没人愿意搬家。郭解只好动用了朋友圈的关系,找卫青代为讲情。卫青对汉武帝说:“关东人郭解家里很穷,不应该搬家呀。”

游侠列传郭解人物形象(死于门徒的膜拜)(6)

卫青剧照

汉武帝一听,老实巴交的卫青居然还有民间的朋友,这肯定不是普通人。他冷冰冰说道:“郭解只是个平头百姓,竟然能找上你卫将军的门路,说明他不是穷人!”

于是,郭解也被强制移民了。

如果事情至此结束,郭解虽然背井离乡,也能过得很滋润。他的朋友们送来了上千万钱财。

坏事就坏在他那帮狂热的追随者身上。郭解前脚刚走,他的门徒就把轵县那个统计移民的杨姓官员杀了。

这边郭解还不知情,正在结识关中豪杰,彼此相见恨晚。那边杨家人跑到长安上访去了。郭解的门徒胆大包天,居然在长安宫外面把杨家人又给杀了。

这一下事情彻底闹大,汉武帝亲自点名通缉郭解。郭解听到消息,二话不说就逃跑,辗转跑到了太原。

可是,他这样的知名人物,很难隐藏得不留痕迹。他虽然侠名远播,仇家也不会少,结果还是被抓了。

彼时刚巧汉武帝下诏大赦天下,郭解早已洗白多年,近年来根本没有直接的罪名。他虚惊一场,又被无罪开释。

问题是郭解的门徒唯恐天下不乱,仍在帮郭解的忙。期间,轵县有个儒生当众说郭解的坏话。第二天,这个儒生就一身是血倒毙街头,连舌头都被割了去。

官府为此责问郭解,郭解摊摊手说我很无辜。抓不到凶犯,官府只好上报朝廷,声称郭解无罪。

丞相公孙弘却不这么看。他对汉武帝说:“郭解是个平民不假,可他凭借侠名坐拥无形大权,杀人无数。虽然他没动手,比他自己动手杀人还要严重。简直大逆不道!”

汉武帝深以为然,下令把郭解灭族。汉代权势最大的侠客,就这么死了。

郭解字翁伯,太史公司马迁点评他说,“伟哉翁伯,人貌荣名”,对他有一定的褒扬。

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说,“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

两位司马先生的见解如此不同,只能说时代变了。

直到郭解全家被押送刑场,那个杀死杨家上访者的凶手也没有主动现身,帮郭解分担罪责。

当然,凶手就算站出来,不过是多给刽子手送个人头。如果他早点站出来,郭解能不能全身而退呢?

很明显不能。郭解的门徒千不该万不该再杀杨家人。正是那些狂热的门徒害死了他们心中的大神。

郭解之死震动了后人,西汉中后期的大侠们彻底走向白道,再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他们大都选择了做官。

参考文献:《史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