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令周子舒揭面纱(山河令的人物为何让人如此上头)

《山河令》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无论是从制作还是演员的演技方面,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人物间的情感把握的最好的电视剧。

一、一入红尘,便生因果

在《山河令》整部剧中,周子舒是主线人物,他推动了整部剧的走向。

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周子舒这个人物身上的映射

要理解周子舒这个人物,首先要理解一点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的传统文化基因是由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学说相互影响,糅杂而生,也就是儒释道文化。

儒家以“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使命,倡导积极入世。

道家主张无为,早期的道家学说产生于乱世,所以很多人认为道家是以出世的态度谋求入世,当治国理想无法实现时,以不争保身。

佛家是真正的出世的学问,原则思想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最终的目的是“化人间为庄严净土,变地狱为极乐世界。”

回到周子舒,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与不可复制性就在于他起初是非常决绝地入世,历经世事后又以一种非常决绝的态度出世了。

首先,他入世入的很成功,就像《山河令》制作人马韬所说的,他是一个在世俗意义上已经站在顶峰上了的人物。

山河令周子舒揭面纱(山河令的人物为何让人如此上头)(1)

天窗首领时期的周子舒

《山河令》电视剧是对原著小说《天涯客》的再创作,并且在有限的剧集中,许多复杂的人物背景很难完全交代的清楚彻底。真正明白周子舒的生平需要结合priest的原著《天涯客》以及《七爷》这两本小说才能拼凑完整。

以周子舒的生平为时间线,《七爷》中讲述了他的前半生,少年四季山庄庄主,绝顶聪明,心有九窍,不甘囿于江湖一角,认为大丈夫建功立业,自己理应在庙堂有一席之地。他带着一腔理想和抱负投入太子门下,太子早年丧母,年幼可欺,上有两个成年兄长虎视眈眈,全靠糊涂蛋皇帝老爹偶尔扶持一把,但即使是皇帝老爹,也怕幼子在自己百年后被两个兄长吃的骨头渣都不剩,早早地给他准备了一条活命的后路。

从哪个角度看,太子都称不上是良主,但事实证明,周子舒押对了宝,太子年幼可欺的同时也隐忍坚韧,是后世史书记载的千古明君。周子舒助太子于危难之中,伴太子于微末之时,可以说是太子身边唯二的得意与信任之人(第一是七爷),来日太子荣登大宝,除非犯下大错,否则周子舒的地位无可动摇,以他的出身和当时的客观环境来看,可以说他已经实现了初入庙堂时立下的目标,完成了由江湖草莽到周大人的进阶。

但是周子舒这个人妙就妙在既有玻璃心肠和水晶心肝,还有着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和侠义精神。

所以他是第一个发现太子对七爷生出别样心思的人,也是他,在战乱中冒死助七爷假死,让七爷既无愧于家国,又最终能与大巫团聚。再到《天涯客》时,周子舒写信求助于七爷,七爷和大巫自然义不容辞,倾尽全力。

他也是第一个发现太子猜忌七爷的人,太子的多疑让他心惊不已,于是他步步为营,为自己设计退路。他太了解曾经把酒言欢,如今高坐殿堂的这个人,他多疑,他杀伐果断,但是也重情,也还有底线。

所以《天涯客》的开头,周子舒又为皇帝立下一件大功,皇帝龙心大悦问他要什么赏赐,周子舒心说来了,跪地给皇帝展示血淋淋的6颗钉子求去,等皇帝同意,钉下最后一颗钉子后,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自由甚至是欣喜。

山河令周子舒揭面纱(山河令的人物为何让人如此上头)(2)

剧中的周子舒求去

这一刻让我觉得,这个人的底色始终是那个潇洒不羁的浪客啊,那个只衡量利弊,为太子大义而战的周大人是他的世俗心,企图心甚至是野心,但唯独不是真正的他,可惜当局者迷,所以他才会以一种自毁的方式赎回自由。

想来再通透的人也会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感到失落,所以《天涯客》中周子舒是这样自嘲的:“年轻的时候,总觉着自己是个不得了的人才,什么褒义词都往自己身上揽,什么绝顶聪明,什么心有九窍,什么武艺高强,什么见多识广,好像不做出一番事业就枉来人世一遭似的,如今想起来,图什么呢?又落下什么了呢?不过舍弃了自由身,给皇家做了个见不得光的奴才,兜兜转转,原来有的东西也都赔干净了,到现在一无所有孤家寡人,又处心积虑拼了性命地把自己赎出来,还觉得做得挺聪明。他忽然又悲怆起来,只觉世界上再有傻的,可也傻不过自己了。”

山河令周子舒揭面纱(山河令的人物为何让人如此上头)(3)

《山河令》中也对这一段做了再演绎:“是老子要死了,是老子倥偬一生,一事无成活成个笑话!”

自此,只剩下三年生命和五成功力的周子舒彻底和自己的入世心告别,向死而生,什么都想开了,也就有了出世的慧根,完成了人性-神性的一个转变。

2.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个时期的周子舒,对应剧中脏脏包造型的周絮,彻底放松下来了,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个人特色,将自己完全置于了阳光中。

山河令周子舒揭面纱(山河令的人物为何让人如此上头)(4)

晒太阳的脏脏包周絮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此时的周子舒就想在死前好好享受享受生活,晒晒太阳,赏赏风景,看看朋友,其余的一切,他更像是一个世界的旁观者,无悲无喜。

但他又是一个慈悲的旁观者,他看到小孩子快跌倒会下意识想要去扶,明明心里觉得老渔夫胡搅蛮缠,却还是会在见到老渔夫为了报恩几十年如一日守在张家门口,乃至最后还了性命时深受触动,接受了老渔夫用三钱银子让他护送张家遗孤的请求。

所以,他会以一种超然脱俗的心态,看待整个武林为了琉璃甲争得你死我活,然后人间清醒地点评:“这些宝藏啊,其实都有一个名字,叫不劳而获大法,简单点说,贪欲罢了”。

直到遇到温客行,佛系阿絮又被一点一点地拽回了人间,身上重新有了烟火气,对世间有了留恋。

山河令周子舒揭面纱(山河令的人物为何让人如此上头)(5)

今晚的月色很美

二、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1.即见君子,云胡不喜

温客行·是一个很讨喜的人物,翩翩公子,又流氓又有文化,试问哪个人不爱。

山河令周子舒揭面纱(山河令的人物为何让人如此上头)(6)

温客行

他是一个很极端的人,小时候目睹了父母惨死,靠着对世间的仇恨活了下来,一开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以一己之力将所有有负于他们一家的人统统赶回地狱,那时候他应该觉得即便玉石俱焚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也算不错。

直到他遇到了阿絮,始于颜值终于灵魂,一开始只是觉得阿絮生得好一对蝴蝶骨,后来越接触越觉得这个人的三观怎么和自己那么契合,不知不觉就生了心思。

山河令周子舒揭面纱(山河令的人物为何让人如此上头)(7)

一眼万年

温客行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十倍地好,你要是对我不好,我做鬼也不放过你。

所以他会在觉得阿絮对自己的性子后,次次舍命相护,也会在两个人闹小别扭后先低头。

他也会在知道张玉森曾经想过要帮容炫,只是被师傅打断腿未能成行,并不是忘记兄弟情义后,马上放下对张成岭的成见,真心相护起来。

我个人更喜欢电视剧里对温客行这个人物的塑造,原著小说中显得更加理想一些,没有那么立体丰满。

电视剧中增加的师兄弟情节还是很值得玩味的,这里不得不说编剧对原著作者priest研究的很透彻,《天涯客》中也提到了秦怀章救了温如玉夫妇,收了温客行当徒弟,但是并没有进一步的展开,也没有两个人成年后再相遇在四季山庄以师兄弟相处的场景。

山河令周子舒揭面纱(山河令的人物为何让人如此上头)(8)

四季山庄的老温和阿絮

那么这个场景是从哪里来呢?答案是priest另一部小说《六爻》,里面的四个师兄弟在师父早逝,门派飘零,被各方势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真正的是相依为命,同时都是不惜己身的护着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尤以掌门师兄严争鸣和三师弟程潜最甚,这两当然最后也是走在了一起哈哈。

《山河令》里周子舒在认下温客行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师弟之后,也是肉眼可见的喜欢跟他撒娇,并且依赖他,这种特质是《天涯客》中的周子舒没有的,更像是《六爻》里的大师兄严争鸣,从小是富甲一方的员外之子,进了门派修行后依然是把娇骄二气发挥得淋漓尽致。

到此周子舒这个人物就越来越丰满了,温柔的能够包容心里别扭的温客行,强大的能和温客行共生死,又爱撒娇又可爱,难怪温客行被吃的死死的。

温客行和周子舒当然是双向奔赴,双向救赎,两个人都把对方从自毁的边缘拽了回来,阿絮在碰到老温后更有烟火气,重新燃起了对红尘的留恋,老温在碰到阿絮后,一点一点从鬼蜮爬回人间,两个人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山河令周子舒揭面纱(山河令的人物为何让人如此上头)(9)

双向救赎

2.难留少年时,总有少年来

这句话是剧中的叶白衣在看到温周的互动后说的一句话,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被触动的是自己和至交好友容长青的回忆,剧中没有直白交代,但是叶白衣能够练成六合心法,正是为了救容长青,容长青自己琢磨六合心法结果走火入魔,叶白衣没别的办法,抱着必死之心将容长青体内真气都引入自己身上,误打误撞练成六合心法,好在两人都没死,还在长明山相伴了很久。

也许只有少年人才会不顾一切的付出真心,但谁说我们就不能一直拥有少年之心呢,龙雀为了兄弟情义,将所有的焦点和不怀好意对准自己,谁看了都会为之动容。

这世上最缺的就是真,最令人向往的就是善。

温周的生死相随当然是小说中各种极端境遇下造就的产物,但他们总也带着现实的影子,都是历经世故的人,却仍然能够明知人心难测而信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也许我们也一样吧,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简单,没有分明的黑白,真情也许是长大后唯一残存的童话,不管那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

我们总要有些盲目的自信,我们付出真心,用心经营真心,最终一定能获得真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