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

有朋友问到,他在网络上看过文章,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有可能吗?

三国看起来挺复杂的,而这两个人的资料都很少。

那篇原文我去看了,前半段引用了学者对于1977出土的黄承彦碑的考证。

但关于两人异同就纯属瞎掰。

为什么两个人都当过二千石大官,是从哪裡知道黄承彦当过?

就不一一挑了。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1)

黄承彦碑有用的资讯不多,下葬年份是有的,是X卯年。(字迹难辨认)

而黄祖的记录逝世是戊子年(西元208),下一个X卯年是在叁年后的辛卯年。

不过由于三国志记载,黄祖是被吴军斩首。

其实也不能排除,是首级还乡之后才下葬立碑。

这就说到另一个趣味了。

碑文说黄承彦“载于史册,有果敢之志,无畏什么之心”。

即使少了一个字你也可以知道,黄承彦的评价是一个“勇士”。

可现存史料只写,黄承彦是沔南名士。

再说到黄祖的身份。

祢衡曾说黄祖是“(死)锻锡公”,后世认为是铁匠的意思。

出身低下吗?那倒也不一定。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2)

竹林七贤就有打铁的本事跟习惯,而且祢衡就是在骂人。

他也说陈群跟司马朗是“屠沽儿”,这两人当时也是顶尖名士好吗?

也就是这边完全应该反过来看:黄祖绝对是名士,只是祢衡觉得他无才,不是拜过好老师就是有好祖宗而已。

《平塬祢衡传》说,“衡字正平,建安初,自荆州北游许都……将军黄祖屯夏口,祖子射与衡善,随到夏口”。

中间关于他跟曹操的部分有兴趣自己去看。

这边就有三个线索:第一,祢衡是平原人。

第二,在至少李傕郭汜乱政时期,祢衡在荆州北部。

第三,祢衡跟黄祖的儿子是好朋友。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3)

前两条在《后汉书》也是同样记载,而且还有一些追加。

“祢衡字正平,平壤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

“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这应该是说,祢衡本来是有一个推荐书,但经过颍川的时候没地方住,结果推荐书上的字迹就没了。

以有限资料不发散来思考,这个推荐书应该就是荆北名士给祢衡的。

祢衡身为一个局外人,生平也只有听说黄涉跟孔融两个朋友了。

黄涉的人脉,要能给祢衡去许都的推荐书。

要嘛黄射是名士之家,要嘛黄射是名士弟子。

这时候我会选择后者。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4)

第一,刘表系的荆州士族,在曹操送祢衡来之前不认识他。

第二,黄祖也明显不认识他。

荆州的学派,不懂也知道司马德操,水镜先生派。

通一点的还会知道,搞出卧龙凤雏水镜的庞德公派。

比较少人知道,上面那两个属于嘴炮派。

真正教授经学的荆州大师,是宋忠,宋仲子,在刘表初入荆州时就做为官方教师了。

他也是叁位大师中,最有“国际关係”的一个。

这边在推敲的是,黄射应该就是个荆州官学生,并不像诸葛亮他们那种私校出身。

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推论,黄祖的家族,应该是支持刘表政权的一份子。

跟襄阳蔡氏一样。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5)

黄承彦的老婆,则是蔡氏的长女。

很有趣的是这个《襄阳记》:“蔡讽,妹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妹也。”

以官史水準来估计襄阳记,意思就是蔡讽这两个女儿,是不同妈妈的。

所以,蔡瑁跟黄承彦的关係,未必就好了,他跟小女儿才是一母所出。

《襄阳耆旧记》更写蔡瑁:“少为曹操所亲”。

他小时候跟曹操是朋友,就表示蔡讽原本一定是京师大官。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6)

他跟曹操还曾经一起去拜见书法大师梁鹄,没被接见。

这都是题外话,本题就是蔡瑁跟黄承彦关係不见得好。

而蔡瑁跟黄祖的关係?看起来也不好呢。

虽然说江夏黄祖是“刘表将”,但其实你看就知道,黄祖到江夏之后几乎可以说是刘表政权中的一个独立军阀。

黄祖跟东吴打得乒乒乓乓,刘表不要说支援了,连屁也没放过一个。

顺便回顾一下,《襄阳耆旧记》写蔡瑁当过江夏太守。

《三国志》则说,孙坚当年袭击襄阳,被黄祖阻挡,被军士射杀。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7)

可《英雄记》又说,杀孙坚的将军是吕公,他们从山上推石头砸得孙坚脑袋开花的。

这个画面大家比较熟悉,所以顺便提一下,基本上多数意见仍是“黄祖将士射杀孙坚”。

不论孙坚到底是不是死在黄祖军手下,黄祖自建安开始便驻守江夏,对抗孙家是不争的事实。

第一万步说,假设黄承彦=黄祖,那么诸葛亮就要在建安开始之前,就跟黄月英成亲。

即196年,诸葛亮十六岁之前。

这是可以结婚的年纪。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8)

说到这裡,几乎你也找不出黄承彦≠黄祖的证据吧?

其实黄承彦碑文一开始就说了:“先生讳承彦。”

颜氏家训则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

也就是根据碑文与当时的习俗,他确实是“姓黄名承彦”,不是字承彦。

加上当时太守以上碑文开头,多为“府君讳X”,而黄承彦仅仅是“先生”。

比方陈群的祖父陈寔,官职最高只当到县长,但因为受到大家敬重,所以何进一度帮他追谥,也只能是“文範先生”。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9)

也就是以“文字格式”来判断,黄承彦是不可能等于江夏太守黄祖的。

碑文中可以读出的字句,除了前面说过的,其实都指向同一种性格。

禀性纯诚,天资刚健。

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这裡你看图,不然中间感觉还有东西)

倜傥不群。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10)

说白了,黄承彦是一个脾气非常硬,不拉帮结伙的个性。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襄阳记说黄承彦“高爽开列”是什么意思了。

我一直以为是个爽朗常常咧嘴笑的老头高人呢。

“足高曰弃其德,言爽曰反其信。”

开列直接解释成离群就好。

事实上,黄承彦的碑文,应该是朋友帮他写的。

也就是说,他并不是真的没朋友,而是得罪了襄阳当地做记录的。

种种资料混在一起,我会这么说。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11)

黄承彦跟家族不好,原因就是他虽然成为了刘表的连襟,但是他没有去巴结刘表的意思。

这是很毒的。

你看我们上面说,黄祖守江夏,刘表双手插口袋看戏。

建安八年,孙权传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復动。”

时间对上了有没有?

当时黄祖被孙权大破,但孙权有内患先撤了。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12)

江夏多么需要支援,你黄承彦就不能给宗族出点力气吗?

黄老爷子就是不干。

他也只跟诸葛亮说:我女儿的才干刚好配得上你。

正常人怎么会说女儿的才干,德行还差不多一点。

黄承彦的价值观,应该算是当时很特别的。

当然,更戏剧化一点,就是黄承彦的“志近孔明”。

在曹操手中的朝廷,不可靠。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13)

刘表这个人,也是三流货色。

孙家更是狼子野心。

天下的走向,天下的选择,绝对不止这些。

江夏,绝对算得上当代其中一个“四战之地”。

在黄承彦家族的独行侠这个点出来后,我觉得说黄盖黄忠黄权,分别安插在东吴荆南益州,就有另一种趣味。

那会变成黄家播种,孔明收割黄盖促成了赤壁之战,战后黄忠协助收下了荆南,继而入蜀后蜀将纷纷投降……

而孔明的背后,就是黄承彦。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14)

就是“我不支持你们的棋局,但我太了解你们的布局,所以我反过来找人吃你们的成果”。

当然事实完全不可能如此,要这样下棋,黄家没有时光机也得有长生不老药吧。

从黄家嫁女儿给刘焉的爸爸到刘备入蜀,一百年都没有了。

不过有些事情,想想有趣就行了。

真正要注意的是,跟刘焉同辈的黄琬。

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他在董卓时期是三公之一,但更需要知道的,是黄琬被“党锢”了。

172年,这样的时间点,黄忠,黄盖,甚至黄权的父亲,假设他们真的都是江夏黄氏,是有可能被牵连的。

黄承彦和黄承彦(有网友说黄祖跟黄承彦是同一个人)(15)

禁锢是禁止你当官,不是通通抓去关。

黄巾之后平反,董卓更加平反。

所以各个“看似平民”的英雄,确实可能并非“世代平民”,仅仅只是“暂时平民”而已。

曾经经歷过白色恐怖的,有才干有理想的人,在之后对“王朝”发起“革命”,也是再自然不过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