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发展最慢的县级市(浙江一个34万人口小县)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我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从地图上看,浙江省与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接壤。在浙江省的西部,浙江、江西两省交界处,衢州市下辖的常山县,有“两浙首站,八省通衢”之称。
常山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浙江、江西两省交界处,县境北邻开化县、淳安县,东连柯城区、衢江区,南接江山市,西与江西省玉山县交界。
定阳县常山县境,夏商时期属百越之地,春秋初期属姑蔑国,春秋末期改属越国,战国中期改属楚国统治。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国之后,于姑蔑之地设置太末县,县治位于今龙游县境内,县境属太末县管辖,秦朝及汉朝时延续不变。
东汉前期及中期,县境仍属太末县管辖,公元192年划太末县地设置新安县,县治位于今衢江区境内,县境改属新安县管辖。到了公元218年,划新安县地设置定阳县,县治位于今何家乡境内,六朝时定阳县建置延续不变。
隋朝建立后,对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区划进行了数次调整,公元607年定阳县并入信安县,县境改属信安县管辖。隋末乱世中,李渊于太原起兵后来居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公元621年划信安县地复置定阳县,县治仍位于今何家乡境内,但维持时间不长,公元625年定阳县再次并入信安县。
常山县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公元674年划信安县原定阳县地设置常山县,县治位于今招贤镇,因县南有常山故名常山县,公元764年常山县迁治今城址。
《元和郡县志》卷26衢州常山县:“因县南有常山为名。”
《读史方舆纪要》卷93衢州府常山县;常山“在县东三十里,县以此名。一名长山。绝顶有湖,广数亩,亦曰湖山,巨石环绕,俨如城郭。王象之曰,即信安岭也。……旧志云,唐时常山县城盖治常山之麓”。
五代十国时期,常山县属吴越国统治区域,北宋至南宋后期仍为常山县,南宋末年公元1267年常山县改名信安县。公元1276年,元朝攻破了南宋朝廷所在地临安,江南之地沦入元朝统治,同年信安县复名常山县,明、清时常山县均隶属于衢州府。
新中国成立后,常山县先后隶属于浙江省衢州专区、金华专区,1958年常山县并入衢县,后于1961年恢复常山县建置,先后隶属于金华专区、金华地区,1985年改属地级衢州市管辖至今。常山县总面积1099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5个乡、3个街道,全县常住人口25.52万人、户籍人口34.36万人。
纵观常山县的历史,其自公元218年定阳县建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定阳县自汉末建县,历经六朝,至唐朝初彻底废县,前后存在400多年,为今常山县的前身。今常山县建县于公元674年,自唐朝建县延续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常山县历史上有“两浙首站,八省通衢”之称,两浙即浙东、浙西。宋朝时常山县地处浙西边陲,是京师临安通往南方各地的交通要道,当时村里建有驿站、军营等,称得上是南方诸路第一站,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故有“两浙首站”之称。
历史上,“两浙首站、八省通衢”是进入常山县界的标志牌,八省通衢更是常山县昔日辉煌的见证。据地方旧志记载,浙赣铁路没有修建之前,常衢、常玉、常开、常江四条公路未开拓之前,常山的金川江水运得天独厚,可直通京城南京、省城杭州,周边省县的商贾前往杭苏贸易,大都在常山大生坝底码头弃陆就水,而货物则都在县城牙行进行交易分销。
江西各地的粮食、烟叶、陶瓷、兴土纸、淡水鱼等特产,都必经常山金川江水运,转运至今江浙沪地区及华北地区;而广东、福建、湖南、皖南、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特产及京沪杭等地的轻工业品等,则大都经水、陆转运至大生坝底码头停靠交易。兴盛时期,大生坝底码头每日停泊船舶有五六百艘,白昼白帆挂起,晚上船舶点灯映入江水,“日望金川帆万点,夜观灯火压晴江”,一派繁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