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的五种动作(练太极的一个认识)
“一”,是指一个认识。
即通过修炼太极拳来学道。太极本是个大概念,太极拳是武术、功夫、学问,学问的巅峰就是道。中山大学的张连顺教授形容,看李经梧老师行拳,感觉是达到了“道”的境界。
很多学问都有用,都通道,都值得学。但经历和精力有限,选择几种必学的话,太极拳必学。为什么?因为太极拳全面(指其运动内容,文武全包含,动静全容纳),因为太极拳高深(指其知识体系,由浅入深、深不可测)。
道就是如此,可以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用到老。太极拳是一个可以终生学习且受用无穷的学问。
“二”,是指两种途径或两个方法。
一曰“专”,一曰“博”。两个途径都能出功夫,成大师。前提是,无论专与博,首先要对路,要规范、要扎实。这与做一般学问是一样的道理。但又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名家保守,明师难求。
任何一门功课的教学,学校的教师不会保守,但民间艺术往往很保守,拳师则更加保守。因为保守,许多功夫成了绝学,许多教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所以,前提至关重要。就太极拳而言,可以专门习练某一家,某一派,一门精进,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也可以博采众长,转移多师,反复印证,达到合三为一的境界。
“三”,是指三个目标。
习练太极拳的三个目标是:健康身心、惠及他人、造福社会。简称为:利己、利他、利众。三个目标是递进的关系,是不矛盾、相融合的。有些事情,有些项目,利众了不见得直接利己,而利己了可能直接损他,太极拳不是这样,在利己的同时决不损他。
第一个目标——健康自己身心。习练太极拳者一定有身体的益处,所谓“终推用意究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是也。
第二个目标是惠及他人,首先是家人。自己身体好,就能照顾自己,老人身体好,就不连累子女,这是良性互动。人以群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社交圈子。习练太极拳是一个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嗜好,你完全可以以此交流给有健身需求的朋友和亲人,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个目标是成就事业,造福社会。太极拳本是民族的瑰宝,社会的财富,随着历史的变迁、时光的流逝,它成了“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优秀的武术套路,就像优秀的曲目如《二泉映月》一样珍贵而不可复制。还原太极拳的本来面貌,为往圣继绝学,可谓是一门功课和事业。
“四”,是指四个环节。
也可称为成就事业的四个入门功夫。这四个功夫是:一要立大志,二要有见识,三要树恒心,四要勤积累。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有志则不甘为下流,不浅尝则止,一定勇攀高峰;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而且见识真伪,比较优劣,取长去短;有勤则笨鸟先飞;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四者缺一不可。于此四者,恒最重要。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
然而,只有“守常”,才能获得成效。曾国藩曾结合自己的体验,教育子女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儿子“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习练太极拳的基本功课是什么呢?无非是“盘一盘”(架子),“摸一摸”(推手),“想一想”(琢磨琢磨,走走脑子),“做一做“(再实践的过程)。如果每天都能坚持做一两样,日复一日,定有收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