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是不是四大书院(曾经的四大书院之一)
书院坐落于有“五岳之首”的中岳嵩山脚下,群山环绕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古建筑群的之内。真的羡慕登封人,能够如此近距离感受,自然景观之美和历史人文之厚重。
如今的景区,大多数都被企业承包了,目的明确,“盈利”为第一目的。实际上,像这样具有厚重历史文化意义的自然景观和古建筑一体的景区,更需要有关地方责任单位强有力的监管,必须使其保护性的开发和展示推广。
如果单一利用“圈地收门票”粗陋的经营手段,在“急功近利”之下,必然,会造成对“历史遗存”产生不可逆的破坏性影响。
我这里强调的,不是说不允许投资者获利,投资行为是一定要获利的,但是不择手段,一味“图利”,势必是对文化遗产的“摧残和玷污”。
比方说,西湖吧,西湖本身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游览西湖并不收费。而坐船、购物、喝茶、吃饭都是付费的项目嘛。
说这个嵩山,景区整体规划是否可以是由地方政府财政投入预算,做更合理的规划和发展。其景区内例如: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大法王寺等,这些历史遗存,可以有政府监管,免费提供给广大人民进行参观学习,开展像包括研学和红色教育等方面的普及工作。这样传统遗存下来的“文化内容”才能得到真正普及和广泛传播。说在直白一点,寺庙就该应该归佛教协会来管理,而书院更应该归教育系统统筹发展嘛!
政府呢,对市政工程,大力投入绿化和路政。难道就不能对旅游区,进行长远的、保护性的开发和利用了吗?
实际上,我的观点具有片面性的。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发展可能呢?比如:美国“国家森林公园”的成功经验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学习呢?
说真的,我对国内大部分景区的现状是吐槽的,因为,真正好的“精神内核”根本没有展现出来嘛。
大夏天的,来此参观的寥寥无几,昔日举国瞩目的高等学府国家书院,当代为何受到如此冷遇?
这是一方北魏时期的石碑,全品。如此品相,距今1500年,实属难得。极具艺术观赏性。
历史上,不管是战乱还是“文化洗牌”。对历史遗存都是毁灭性的。
嵩阳书院,起初称嵩阳寺,隋代更名为嵩阳观。北宋仁宗间,赐名:嵩阳书院。成为理学胜地,最高学府。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部分在此完成编撰整理工作。
不得不承认,北魏造型,整个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石雕艺术,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简直是中华大地一颗璀璨夺目的“不朽明珠”!
古人石匠,也包括各种手艺人、技师。他们做事执着认真,世代传承,都怀着无比虔诚的心,为“艺术”用生命谱写了颂歌。真可谓“匠心独具”。
这方北魏时期的《中岳嵩阳寺伦统碑》真乃中原石刻艺术的精品中的精品!
嵩阳书院,有两方碑可以称得上镇馆之宝了。下面这方更牛,有“中原碑王”之称,其中为李林甫撰文,裴迥题额,徐浩书丹,亦称“三绝碑”。全名为《大唐嵩阳观纪圣之德感应之颂碑》,记录了唐玄宗的故事。
该碑通高9.02米,体质宏大,雕刻精美绝伦,由碑座、碑身、碑额、云盘、碑脊五部分组成,如此完整,实在是难能可贵。了解书法的朋友可能知道,徐浩的书法与在当时与颜真卿齐名。
书院正门,对联是乾隆御笔,你还别说,清朝皇帝大多对待中原传统文化也是具有保护性的。进门左侧,看到侧卧的“将军柏”,树龄4500年。
目前遗存是清代建筑,明末以后,大多建筑皆毁于兵火。
清代的缠枝莲花柱础石座。保存也算比较完整。
一些裸露在碑刻,字迹多漫漶不清,看一眼少一眼。
这就是,侧倒的“将军柏”,原先园内有三株,如今只剩两株,汉武帝实际上封了“三位将军”。
下面这棵,挺拔昂立的是,称之为“二将军”。其中另一棵可能早已毁于大火或病害,不得而知。
书院内东西有碑廊,有历代文化名人等题记碑刻。诸如黄庭坚、高拱、耿介等名家。
耿介书法,笔力劲健,方正典雅,第一次见到。登封市区有耿介故居,仍在建设当中。
康有为,冯玉祥题记。
这些石刻所载的文字内容,是古人所记录下来宝贵的“文化密码”。石头是冰冷的,但是有文字的石头确是温暖的。
一处小规模的碑林。
各式莲花座和经幡石柱。
这个主殿供奉着明末帝师,大学者耿介先生坐像。耿介的墓碑也被镶嵌在碑廊内一个不起眼的地方。
穿过碑廊,后院是“讲堂”和“乾隆御制碑。
道统祠内供奉了,周公、唐尧、大禹。他们都与登封有着密切关系的历史人物。
大殿最后封闭是藏书楼。
在这吐槽一下,如果要给书院评分,我打50分,远远是不能及格的。
如此一个古老的高等学府,如今被弄得不伦不类,毫无实质内涵。传统文化的落寞恰恰反映出时代的某种悲凉,也证明了景区和地方上的不重视、不作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