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哪哪就是家(家在妈阁)

新华社澳门4月4日电题:家在“妈阁” 新华社记者郭鑫 “在澳门,很多人不会说我是妈祖信众,但会说妈阁庙是其从小长大的地方,从前跟着父母一起拜拜”澳门妈阁庙值理会秘书林家璇说 澳门妈阁庙也被称作“妈祖阁”或者“妈阁”,位于澳门半岛西南角,背山面海而建 妈阁庙已矗立500多年,最早为福建移民所建后来葡萄牙人航行至此,上岸后看到的建筑便是它,而后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这里是“妈阁”,于是“妈阁”成为澳门葡文名字Macau的来源 澳门虽然土地人口有限,但妈祖信俗播迁甚广,妈祖文化渗透至社会深层500多年来,“妈阁”不但是香火最旺的寺庙,更是很多澳门乡亲心灵栖息之地 (小标题)莆田之外第二 妈祖,原名林默,是北宋时期福建莆田的一位女子,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死后由乡亲于湄洲岛上立庙奉祀,千百年来被海内外中国人尊为“海上女神” 今天,世界各地共有数千座妈祖宫庙、近两亿信众而澳门妈阁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莆田古庙之外中国的第二座妈祖庙 澳门妈阁庙有记载的历史始于公元1484年妈阁庙理事会值理柯万国说,妈阁庙有500多年历史 庙中最古老的妈祖殿建在山上,最初只是个山洞传说当年一艘商船从福建驶出遭遇大风浪,船员祈祷天后保佑才平安靠岸,当时不知已经到了澳门船员们上岸后在山洞中安放妈祖像,这里就成了妈阁庙的发源地 妈阁庙依山势向上,共有四殿,其中三个殿供奉妈祖,另外一个供奉观音柯万国说:“相传观音大士曾点化妈祖,妈祖才在人世间显现神迹,所以观音是妈祖的师傅” 空间最大的妈祖大殿修建于100多年前,让妈阁庙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石狮镇门、飞檐凌空,妈阁庙既吸收了福建、台湾等地妈祖庙的建筑特色,也融入了传统寺庙建筑样式拾级而上,还可看到镌刻着“名严”“太乙”“海觉”字样的三块巨石 据妈阁庙值理会的黄经理介绍,当年庙门口就是沙滩,涨潮时海水会淹没到围墙墙根,因此葡萄牙人航海到达这里,上岸后第一眼就看到“妈阁” 现在的妈阁庙门前已填海造地,并有公路和堤坝环绕,不再受到海水侵袭 (小标题)纪念与重修 妈阁庙值理会每年举办两场重要的恭祝纪念活动,分别是农历三月二十三纪念妈祖诞辰,以及公历10月第二个星期天纪念妈祖升天 农历三月二十三这天,妈阁庙前地搭建舞台,请人表演庆祝,澳门各界知名人士、信众、香客一同上香恭祝妈祖寿辰;纪念妈祖升天的日子,举行妈祖圣像巡游,队伍从妈阁庙出发,一直巡游到新马路 由于在澳门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以及形成了固定的恭祝纪念习俗,妈祖信俗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火旺盛的妈祖大殿曾于1988年和2016年两次发生火警林家璇和值理会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火灾损失的情况,所幸殿中的妈祖天后神像在两次火警中均安然无恙 “1988年那次火警,其他的物件全烧了,包括铜钟都被烧成了一滩铜水,唯独天后神像没事2016年又经历一次火灾,天后神像还在”林家璇说,工作人员在天后神像背后发现了度牒,是500多年前福建先民带过来的 在特区政府协助下,妈祖大殿按照以前的规格修旧如旧,并全部采用防火物料,于2018年重新开放 (小标题)乡情凝结 妈阁庙位于澳门老城区,500多年来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变迁,其建筑也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的妈阁庙,不仅是信众朝圣祭祀的场所,更是澳门人乡情凝结的化身 “澳门的妈祖庙很多,但我们这个庙500多年来还是这么多人拜”林家璇说,虽然每天接待的团队游客不少,但回头香客更多 进入现代社会,澳门路环修建了规模更大的天后宫,并从2001年开始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将信仰、民俗、文化相结合,如今已成为一项旅游盛事但这都不能取代古老的妈阁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谈到妈祖信俗的传承,柯万国说,值理会很快交给新一代人来管理,但是不容易,年轻人很少对这感兴趣 妈阁庙值理会的成员都是当年福建移民的后代,虽然历经数百年十几代人,已经完全在地化,但只有会员的后人才能继承信俗的传承任务 庙值理会的会员和亲属有380余人,将来的传承者会在他们中间产生 以前,莆田到澳门交通不便,但作为“第一个分香的地方”,回去“寻根”对妈阁庙值理会的成员来说意义重大柯万国说,10年前他们前往莆田,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妈祖诞生地,如愿以偿当地人对他们说,“你们是澳门500多年第一个回来的”(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妈妈在哪哪就是家?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妈妈在哪哪就是家(家在妈阁)

妈妈在哪哪就是家

新华社澳门4月4日电题:家在“妈阁” 新华社记者郭鑫 “在澳门,很多人不会说我是妈祖信众,但会说妈阁庙是其从小长大的地方,从前跟着父母一起拜拜。”澳门妈阁庙值理会秘书林家璇说。 澳门妈阁庙也被称作“妈祖阁”或者“妈阁”,位于澳门半岛西南角,背山面海而建。 妈阁庙已矗立500多年,最早为福建移民所建。后来葡萄牙人航行至此,上岸后看到的建筑便是它,而后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这里是“妈阁”,于是“妈阁”成为澳门葡文名字Macau的来源。 澳门虽然土地人口有限,但妈祖信俗播迁甚广,妈祖文化渗透至社会深层。500多年来,“妈阁”不但是香火最旺的寺庙,更是很多澳门乡亲心灵栖息之地。 (小标题)莆田之外第二 妈祖,原名林默,是北宋时期福建莆田的一位女子,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死后由乡亲于湄洲岛上立庙奉祀,千百年来被海内外中国人尊为“海上女神”。 今天,世界各地共有数千座妈祖宫庙、近两亿信众。而澳门妈阁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莆田古庙之外中国的第二座妈祖庙。 澳门妈阁庙有记载的历史始于公元1484年。妈阁庙理事会值理柯万国说,妈阁庙有500多年历史。 庙中最古老的妈祖殿建在山上,最初只是个山洞。传说当年一艘商船从福建驶出遭遇大风浪,船员祈祷天后保佑才平安靠岸,当时不知已经到了澳门。船员们上岸后在山洞中安放妈祖像,这里就成了妈阁庙的发源地。 妈阁庙依山势向上,共有四殿,其中三个殿供奉妈祖,另外一个供奉观音。柯万国说:“相传观音大士曾点化妈祖,妈祖才在人世间显现神迹,所以观音是妈祖的师傅。” 空间最大的妈祖大殿修建于100多年前,让妈阁庙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石狮镇门、飞檐凌空,妈阁庙既吸收了福建、台湾等地妈祖庙的建筑特色,也融入了传统寺庙建筑样式。拾级而上,还可看到镌刻着“名严”“太乙”“海觉”字样的三块巨石。 据妈阁庙值理会的黄经理介绍,当年庙门口就是沙滩,涨潮时海水会淹没到围墙墙根,因此葡萄牙人航海到达这里,上岸后第一眼就看到“妈阁”。 现在的妈阁庙门前已填海造地,并有公路和堤坝环绕,不再受到海水侵袭。 (小标题)纪念与重修 妈阁庙值理会每年举办两场重要的恭祝纪念活动,分别是农历三月二十三纪念妈祖诞辰,以及公历10月第二个星期天纪念妈祖升天。 农历三月二十三这天,妈阁庙前地搭建舞台,请人表演庆祝,澳门各界知名人士、信众、香客一同上香恭祝妈祖寿辰;纪念妈祖升天的日子,举行妈祖圣像巡游,队伍从妈阁庙出发,一直巡游到新马路。 由于在澳门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以及形成了固定的恭祝纪念习俗,妈祖信俗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火旺盛的妈祖大殿曾于1988年和2016年两次发生火警。林家璇和值理会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火灾损失的情况,所幸殿中的妈祖天后神像在两次火警中均安然无恙。 “1988年那次火警,其他的物件全烧了,包括铜钟都被烧成了一滩铜水,唯独天后神像没事。2016年又经历一次火灾,天后神像还在。”林家璇说,工作人员在天后神像背后发现了度牒,是500多年前福建先民带过来的。 在特区政府协助下,妈祖大殿按照以前的规格修旧如旧,并全部采用防火物料,于2018年重新开放。 (小标题)乡情凝结 妈阁庙位于澳门老城区,500多年来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变迁,其建筑也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的妈阁庙,不仅是信众朝圣祭祀的场所,更是澳门人乡情凝结的化身。 “澳门的妈祖庙很多,但我们这个庙500多年来还是这么多人拜。”林家璇说,虽然每天接待的团队游客不少,但回头香客更多。 进入现代社会,澳门路环修建了规模更大的天后宫,并从2001年开始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将信仰、民俗、文化相结合,如今已成为一项旅游盛事。但这都不能取代古老的妈阁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谈到妈祖信俗的传承,柯万国说,值理会很快交给新一代人来管理,但是不容易,年轻人很少对这感兴趣。 妈阁庙值理会的成员都是当年福建移民的后代,虽然历经数百年十几代人,已经完全在地化,但只有会员的后人才能继承信俗的传承任务。 庙值理会的会员和亲属有380余人,将来的传承者会在他们中间产生。 以前,莆田到澳门交通不便,但作为“第一个分香的地方”,回去“寻根”对妈阁庙值理会的成员来说意义重大。柯万国说,10年前他们前往莆田,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妈祖诞生地,如愿以偿。当地人对他们说,“你们是澳门500多年第一个回来的”。(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