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公文用词集锦,机关公文准确用词50例

“以为”和“认为”有什么不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机关公文用词集锦,机关公文准确用词50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机关公文用词集锦,机关公文准确用词50例

机关公文用词集锦,机关公文准确用词50例

“以为”和“认为”有什么不同

问:如何区分“以为”和“认为”?以下两句话该用“以为”还是“认为”?

1、你不要( )我是为他们伤心,我是为他们骄傲!

2、我们( ),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应以权谋私。 

答:“认为”表示肯定的看法和判断,语气肯定,也比较郑重。“以为”语气不大肯定,也比较随便。“认为”可用于重大事物,也可用于一般事物,“以为”的对象多为一般事物。

另外,“以为”只能表个人的看法,“认为”除表个人看法外,还可以表示团体、组织、会议等的看法。例如:

他以为你不来了。

会议认为,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来源:《光明网》(谈文说语)〕

“竟然”与“居然”有什么不同?

答:“竟然”和“居然”是一组同义词。它们都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在句子中有时可以换用,如“他竟然当面撒谎”,也可以说“他居然当面撒谎”;“他一个人竟然干了五个人的活儿”,也可以说“他一个人居然干了五个人的活儿”。相比较而言,用“居然”语气略重一些。(来源:光明网 作者: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 晁继周 )

“特别”与“非常”

两者都是程度副词,但是之间又有所区别。在修饰同一名词的情况下,“特别”比“非常”程度要更深,非常是不是一般或者不是平常的,而特别是有特点的,不同的。

例:

这杯牛奶并不特别新鲜。(正)

这杯牛奶并不非常新鲜。(误)

以上两句可以看出,“特别”可以受“不”、“并不”等词语的否定,而“非常”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来源:华语教育网)

  “干涉”与“干预”

“干涉”着重于强行参预,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

“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来源:华语教育网)

  “鞭笞”与“鞭挞”

鞭笞:①用鞭子或板子抽打;②这种用鞭子或板子抽打的刑罚的名称;例:狱卒鞭笞乱下,将他牙齿打折。

鞭挞:也指鞭打,现多用于形容无情地指责披露。例:这部作品对旧社会的丑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逐渐”与“逐步”

逐渐:渐渐;慢慢变化。例: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逐步:1. 随着步履。例:丹陛陵晨对,青云逐步生。2.一步一步地;发生阶段变化。例: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了。

“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逐步”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形容人有计划的努力。(来源:华语教育网)

“关怀”与“关心”

关怀:关心。关心:把人和事情常放在心上,表示重视和爱护。

用法对比:

“关怀”是不及物动词,它的对象由介词及其宾语引出,放在“关怀”前作状语。“关怀”的对象只能是他人,而不能是某一件事情,“关心”的宾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关怀”用于上级对下级或者长辈对晚辈,“关心”没有此限。

例如:

1.政府和社会非常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政府和社会非常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

2.各级领导都应该关心群众生活,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各级领导都应该关怀群众生活,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

3.我对这些事从来不关心。(×我对这些事从来不关怀。)

4.父母最关心的,还是我的健康和安全。(×父母最关怀的,还是我的健康和安全。)(来源:《华教通讯》)

“调解”与“斡旋”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例:水能调节动物的体温。

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例: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

斡旋:调解周旋,解决争端。意思上同调解,属于书面语,不能带宾语。例:从中斡旋,解决此次争端。(来源:华语教育网)

“安静”与“宁静”

“安静”和“宁静”都是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可是仔细推敲,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强调的是由闹到静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平和、安静,描述的是安静的状态或气氛。例如: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清晨,公园里十分宁静。

“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而“宁静”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例如:

病人需要安静。

在那里,他过着十分宁静的生活。(来源:《语言文字周报》)

“情义”“情谊”“情意”

【例句】

①姐姐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待他很有情义。

②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事业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③《贺新郎》这首词表现了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深厚情意。

【辨析】“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相互间应有的感情。“情谊”指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情意”是指对人的感情,如“情意绵绵”。

“凸显”与“突显”

【例句】

①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各界委员坚决拥护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一致认为该法顺应民心民意,凸显全中国人民阻止“”的决心。

②他的手臂上突显出一条条青筋。

【辨析】“凸显”指清楚地显出。“突显”指突出地显出,强调的是在众多之中显现出来。

推脱/推托

【例句】

①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老是埋怨别人,推脱责任。

②我约他来谈谈,他推托说:“晚上我有事,改天再说吧!”

【辨析】“推脱”,推卸、推辞,不愿意承担任务、责任等。“推托”是借故拒绝。

“未免”与“难免”

【例句】

①不努力学习,难免要落后。

②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分繁琐。

【辨析】“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难免”则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

“消失”与“消逝”

【例句】

①服了药,身上的红斑点就消失了。

②她感叹青春年华的消逝。

【辨析】“消失”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存在了。“消逝”是失去、失掉或离开的意思,未必不存在;常用于时间、声音、流水等。

“兴起”与“掀起”

【例句】

①在摄影兴趣小组的带领下,摄影热在这所中学悄然兴起。

②海军某部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

【辨析】“兴起”是开始出现并兴盛起来,强调的是刚刚开始出现而逐渐兴盛。“掀起”是使运动等大规模地兴起,比“兴起”范围广,程度深,气势大。

“淹没”与“湮没”

【例句】

①掌声淹没了他的讲话声。

②这些暴发户很是风光过一阵子,现在已经湮没无闻了。

【辨析】“淹没”漫过、盖过。多指具体事物。“湮没”埋,多指因时间的流逝而埋没。

“质疑”与“置疑”

【例句】

①中国教育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这是毋庸置疑的。

②做学问,就要有质疑问难的勇气。

【辨析】“质疑”是指出问题、提出疑问。“置疑”是怀疑,常用于否定形式,如“无可置疑”、“毋庸置疑”。

“侦察”与“侦查”

【例句】

①我军先放了两炮进行火力侦察。

②公安人员经50多天的侦查,终于掌握了嫌疑犯张某的作案证据。

【辨析】“侦察”是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主要与军事有关。“侦查”是指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主要同破案有关。

“震动”与“振动”

【例句】

①白天的大会使他心灵上受到强烈震动,他在思考自己的生活道路。

②这正如一人开口发声,空气振动,渐远渐微。

【辨析】“震动”指物体突然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的,引申为精神思想受到重大事件、消息的刺激或强烈影响。“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地作往复运动,也称“震荡”。

〔“手机zhèndòng”,应该写作“手机振动”。“振动”,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返运动,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其结果没有破坏性;“震动”,意即颤动、使颤动,是无规则的,其结果往往是消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我们知道,手机的zhèndòng设置,目的是提示主人有来电或短信,对手机本身无疑是没有破坏性的结果的,故而应写作“振动”。(选自《咬文嚼字》2007年第9期)〕

“申明”与“声明”

【例句】

①为了避免误解,我需要再一次申明我的意见。

②毛泽东同志在这个声明里提出的八项条件中,是国共两党和谈的基础。

③如果先生这类意见也可以称作“谏”,我声明:确实“拒谏”。

【辨析】“申明”只作动词,指郑重地申诉理由或道理。“声明”是向公众宣布或说明,这里是作动词用,作动词时,“声明” 后常用逗号或冒号,其后是“声明”的内容;也可作名词用,指所声明的文告。

“审定”与“审订”

【例句】

①厂领导广泛听取工人意见,重新审定了明年的工作计划,并把它提交职工代表大会。

②本教材由著名语言学专家审订。

【辨析】“审订”是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这是对编写人员而言的。“审定”是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这是对出版单位或上级单位而言的。(来源:老秘网)

“词义”和“词意”

问:“意”和“义”怎么区别?比如“词义”还是“词意”?

答:“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一般来说,“义”是指概念义,是客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主观的。表示“词本身的意义”的词形要写作“词义”;“词不达意”、“抒情达意”的“意”则写作“意”。〔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李志江 来源:《光明网》(谈文说语)〕

“扣动扳机”还是“抠动扳机”

“扣”有“钩动”“扳动”的意思(参见《汉语大词典》),例如刘白羽《战斗的幸福》中说:“我又修了新的战斗台,我继续一枪一枪地扣。”表示“扳动枪的扳机”的意思时,宜写“扣动”。

“抠”有“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等意思,没有“钩动”的意思。因此,不宜写“抠动扳机”,宜写“扣动扳机”或者“扣动枪机”。(杜永道 《 缺失的语文课——那些被你轻视的常识 》人民日报出报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