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基础知识(如何读地形图二)

怎样使用地形图我们学习识别地形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地形图,特别是要会现地使用地形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地形图基础知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形图基础知识(如何读地形图二)

地形图基础知识

怎样使用地形图

我们学习识别地形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地形图,特别是要会现地使用地形图。

现地使用地图,就是把地图拿一现地,将地图与现地地形一一对应起来,以便分析研究地形,全面地熟悉、掌握地形情况,按照实际地形组织计划部队行动,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

初学使用地形图的人常有这样的感觉:就图识图还比较清楚,一到现地就有点晕头转向;在简单地形上不安了些,特别是一到生疏复杂地形就更容易糊涂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对图不熟,二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现地使用地形图的要领。

现地怎样使用地图?它有哪些要领?概括地说,主要有:判定方位、标定地图、确定站立点、对照地形、按地图行进和分析研究地形等基本问题。

(一)判定方位

军队机动性大,活动地区广,经常遇到各种复杂的天候和地形条件,因此,我们每一个解放军战士,都要学会在完全生疏的地方,在漆黑的夜晚,在深山密林中,在茫茫的沙漠和草原上判定方位的本领。

军队在战斗行动中,必须随时随地能辨明方向,明确敌我关系位置。如穿插分队进行迂回包围敌人,侦察分队潜入敌后侦察敌情,通讯分队执行送信、架线等任务是如果迷失了方向,不仅会贻误战机,甚至可能遭受重大伤亡,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判定方位是军队行动的重要依据。

判定方位的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几个简单常用的方法,可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1. 用指北针

指北针是军队基层指挥员的一项装备器材。

指北针的针尖,含有两种磁性,在地同、北磁极的吸引下,它的针尖永远指着南方和北方,所以,用指产针判定方位,简单方便,只要把指北针放平,它就能给你指出南北方向。不论是在陆地、在海洋还是在空中,也不管是黑夜、白昼或是刮风下雨,都是一样地灵便。

指北针为什么能指示南北方向呢?这是由地球特性决定的。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它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地磁北极,另一个叫地磁南极,根据磁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指北针的磁针在这两个磁极的吸引下,就一头指北,一头指南。

我们在前面说的指针所指的方向并不是真北方向。只要你用指北针和北极星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指北针的北不是严格对准北极星方向的,而是有一个角度。这说明地球南、北极和地磁南、北极不在一个位置上,而是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叫磁偏角。磁偏角的大小,在各地是不一样的。在我国东部地区,磁针方向总是指在北极的西面,叫做西偏,越往东北去,西偏的角度就越大,如在上海地区为3—4°,旅大地区为5—6°,到黑龙江就11°多了。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磁针的方向又总是指在北极的东边,叫做东偏,越往西北去,东偏的角度越大,如在拉萨、昌都为0°,到乌鲁木齐就3—4°。由于地磁本身每年还有周期性的变化,同一地点的磁偏角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年都有变化,一年内变化的数值叫做年变率。各地磁偏角和年变率都是经过精确的测量计算出来的,有些地图上还有注明。使用指北针标定方向,必要时,要根据磁偏角和年变率修正。

此外,由于磁针有吸铁的特性,容易受电和金的体吸引,使用前应检查磁针是否灵敏,使用时不要太靠近高压线、汽车、坦克、火炮等物体。在雷雨时和磁铁矿、磁力异常地区都不能使用。

2. 用太阳和手表

从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个习惯的说法:“日出于东而落于西”。其实,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太阳真正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去的日子,却只有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这两天,其他日子,都不是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去的。这是地球一方面绕着太阳公转,同时它自身也在旋转的缘故。大体上说,是春秋天太阳出于东方,落于西方;夏天太阳出于东北,落于西北;冬天出于东南,落于西南。根据太阳出没的位置,就能概略地判定方向。

如果你带着手表,可以根据太阳利用手表判定方位。一般地说,当地时间早晨六时左右,太阳在东方,中午十二时在正南方,下午十八时左右在西方。

如果想更准确一点判定方位,方法是:先把手表放平,以时针所指时数(以每天二十四小时计算)的折半位置对向太阳,表盘上“12”这个数的指向,就是北方。比如,我们在某地上午八时判定方位,其折半位置是4,即以表盘上的“4”字对向太阳,“12”的指向就是北方;若在下午二时四十分(即十四时四十分)判定,应以“7:20”对向太阳。为了记忆方便,我们编了个顺口溜:“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向是北方。”

为什么要把时数折半呢?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一天是二十四小时。可是手表,一天要走两圈才够二十四小时,正好手表转的圈数比地球多一倍,所以要折半。但是要注意,手表上的时间,必须换算成当地时间。

我们使用的统一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那么怎样换成当地时间呢?

北京时间是东经一百二十度的时间。地球上经线一共分成三百六十度,地球自转一周是二十四小时。这就可以算出地球每四分钟就转一度,一小时转十五度。这就是说,在我国最东的地方(东经一百三十五度)比北京早一个小时看到太阳,在最西的地方(东经七十五度),则比北京晚三个小时才能看到太阳。换算当地时间时,要以东经一百二十度为准,向东,经度每增加十五度,就加上一小时;向西,经度每减少十五度,就减去一小时。比如在新疆塔城(东经83°),中午十二时判定方向时,那里比东经一百二十度少三十七度(120°—83°=37°),就晚二时二十八分,所以当地时间是九时三十二分,即以4:46对向太阳,“12”的指向就是北方了。又如在黑龙江佳木斯(东经130°11′),上午十一时判定方位时,那里比东经一百二十度多十度十一分(130°11′-120°=10°11′),就早四十一分钟(4×10.2=40.8分),所以当地时间是十一时四十一分,即以“5:50”对向太阳,“12”的指向就是北方。

3. 根据北极星

在茫茫的黑夜里,又该如何判定方位呢?从古到今,人们就有看星星计时辰,观北斗方向的习惯,俗话说:“找到北极星,方向自然明”。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到了夜晚,极目长空,繁星闪闪,在北方的天空,有一颗好像不升不落固定不动的星,为人们指引着方向。因为它位于北极的正上方,都叫它北极星。所以,只要找到北极星,就知道了北方。

怎样才能找到北极星呢?最可靠的办法是认星座。弄清了星座是怎么回事,用北极星附近星座的关系来找北极星就容易了。

为了观察研究的方便,天文学家们给天空中的星星编成很多“小组”,还给每个小组起了名字,如狮了、小犬、猎户、金牛等等。这些星星“小组”,就叫“星座”。连同小组的名字,就叫某某星座。例如,民间传说的北斗七星,就是一个星座,天文学家给它起名叫“大熊星座”,在它附近还有个“小熊星座”。

小熊星座,有七颗比较明亮的星,根据它排列的形状,人们想象它象只小熊,所以起名叫小熊星座,在小熊尾巴尖上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大熊星座,也有七颗比较明亮的星,排列的形状,象只大熊,也象个古代的熨斗,所以,都管它叫北斗星。因为它的形状又象支盛饭的长把勺子,所以群众又管它叫勺子星。晴天晚上,只要你举目朝北方天空一望,就能看见它,人们主要是用它找北极星。找北极星时,先顺着勺头外边两颗星的方向,划出一条假想的延长线,在相当于这两颗星之间距离的五倍处,有颗比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在北极星的另一边,还有五颗明亮的星,形状象英文字母的“W”,叫仙后星座,也叫女帝星。从这五颗星中央的一颗算起,在距离缺口长度的两倍处,有颗比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的高度大约与当地的纬度相等。在低纬度(北纬23°以南地区)如广州以南地区,由于地平线上蒙气的影响,有时就看不到北极星。这时,可以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方位。

南十字星座,有四颗比较明亮的星,将相对的两星用虚线连接起来,就成个“十”字,所以叫南十字星座。把距离较长的两星连线向下延长,在约为两星距离的四倍半处,就是正南方。

在南十字星座东侧下方,有两颗较亮的星,叫半人马星座,把这两个星连一直线,并向下作它的中垂线,其垂线方向也是正南方。

4. 利用自然特征

如果你留心观察自己驻地附近的自然征候,就会发现,有许许多多自然现象,都能帮助我们判定方位。

独立大树,靠南面,因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所以枝叶繁茂,树皮光滑;而靠北面,因背向太阳,则枝叶稀疏,树皮也较粗糙。

锯断的树桩,树桩上有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很象地图上的等高线,这是它的年龄标志,叫年轮。年轮的间隔宽窄很不一样,根据年轮的宽窄,也能判定南北方向,如年轮间隔宽的一面,因为阳光的照射充分,表明它生长的快,说明是朝南方向;窄的一面,因为阳光照射不充分,证明长的慢,说明是朝北面。

青苔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如果你在大岩石旁边、大树的一侧、房屋的一侧发现长有青苔,那么你就找到了北方。

冬天,在突出地面的土堆、土堤、建筑物旁,你会看到积雪溶化的现象。朝阳一侧积雪溶化快是南方,背阳一侧积雪溶化慢就是北方。但对土坑、沟渠和森林中的空地来说,则相反,南面背阳积雪溶化慢,北面向阳积雪溶化快。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土地辽阔,各地有各地的特殊条件,只要你留心观察,很多事物都会给你指出方向。如:内蒙古高原上,冬季大多是西北风,山的西北坡积雪较少,东南坡积雪较多;树干多数略向东南倾斜;蒙古包的门一般朝东南;新月形沙丘,朝东南方向伸展,坡度缓的一端朝西北,坡度陡的一端朝东南。

辽西丘陵地区,气候比较干燥,松柏树多生长在北坡;房屋多坐北朝南。

秋天,大雁往南飞;春天,大雁往北飞。

只要我们博见广识,学习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又能加以灵活运用,就能在各种条件下,都不会迷失方向。

(二)标定地形图

标定地图,就是使地图的方位与现地一致。地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这是许多人知道的,为什么还要标定地图方位呢?这里所说的标定地图,就是让地图和现地两者的方位严格一致,恢复地图与实地成一定比例的完全相似的关系。地图,特别是大比例尺地形图,反映实地地形非常详细精确,要把每个地物和实地都一一对照起来,就必须标定地图。

标定地图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 利用指北针标定

用指北针标定地图,一般是按磁北一标定。标定时,先以指北针的直尺边与磁北方向线(磁北方向线的位置,就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下图廓线的东部,画着一个小圆圈,旁边注有“磁北(或P)”和“磁南(或P′)”)密合,并使“北”字朝向地图的上方;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的北端对准“北”字,地图与现地的方位就一致了。

用指北针标定地图,也可以按纵坐标线或真子午线标定。纵坐标线,在图上很容易找到。真子午线位置在哪儿?东西内图廓线,就是真子午线。按纵坐标线、真子午线标定地图的方法与按磁北方向线的标定方法一样,但是,要注意按照偏角图修正偏角。

2. 依据直长地物标定

所谓直长地物,就是又直又长的地物。如公路、铁路、水渠、土堤、通讯线、输电线等等,都是直长地物。

标定时,顺着直长地物的方向站好,先从图上找到这个直长地物符号,再转动地图,对照两侧地形,使图上和现地地物的方向一致,地图就标定了。但要注意图上方位与实地一致,不要搞反了。

3. 依据明显地形点标定

哪些算明显地形点呢?凡是有突出特征的物体,都是明显地形点,象山顶、鞍部、烟囱、水塔、桥梁、叉路口、土堆、独立树等等都算是明显地形点。

标定时,先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准确位置;再选定一个远方明显的地形点,并将直尺边切于站立点和远方地形符号的中心;然后转动地图,使远主地形符号在前,通过直尺,向远方实地相应地形点瞄准,地图方位就标定了。

4. 利用北极星标定

军队在夜间行动,视度不良,不便依据地形点标定地图时,还可以利用北极星标定地图。标定时,要先认准北极星,再使地图上方概略朝向北方,然后通过东(西)图廓线瞄准北极星,地图方位就标定了。

这几种标定地图的方法,读者可在实践中,根据时间、天候、地点、任务等具体情况,灵活采用。

(三)确定站立点

确定站立点,就是在现地用图中,把自己站立的实地位置,准确地在地形图上找到。

确定站立点的位置十分重要。这是我们在行军、作战、野营训练中现地使用地图时经常碰到的问题。不能准确地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就不能正确地使用地图,甚至说就根本不会现地使用地图。手里拿着地图,也等于一张废纸。

对一个指挥员来说,不会确定站立点,是个致命弱点,特别是到了战场,就可能招致危险的后果。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教训的。例如某次作战中,某部五连,执行穿插任务,晚上天黑雾大,观察十分困难,由于连指挥员识图用图不熟练,不会正确地确定自己的站立点,没有准确地按照指定的路线行进,结果闯到敌人的伏击圈里去了,受到敌人三面火力的袭击。后来,在友邻部队支援下,才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不但贻误战机,而且遭受了不必要的伤亡。所以说,确定站立点,是现地用图的一个关键问题。

怎样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呢?方法虽多,但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

第一种情况:有明显地形点时,用明显地形点确定。

例如,站立点是在山顶、鞍部、桥梁、岔路口等明显地形点上,只要在图上找到这个地形符号,也就找到了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如果站立点是在某明显地形点的附近,则可以根据自己站立点与明显地形点的关系,目估判定在图上的位置。

如果站立点离明显地形点较远,难以目估判定时,就先标定地图,再向明显地形点瞄画方向线,然后目测到该点的距离,根据所测方向和距离,即可确定站立点。

第二种情况,有直长地物时,用截线法、垂线法或迭标线法确定。

如,行进在公路上,路的侧方有明显地形点时,可先用公路标定地图,再以直尺边紧靠地形符号,然后现现地相应地形点瞄准,画方向线,方向线与公路符号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这种方法,叫截线法。

又如,当明显地形点与站立点的联线正好垂直于直长地物时,可以直接在图上,从该地形符号中心向直长地物符号画垂线,其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这种方法,是利用垂线关系决定的,所以叫垂直线法。

如果公路的侧方,有两个明显地形点恰好在一直线上,站立点又正好在这两个地形点的连线上,也可以直接在图上通过那两个地形符号画一直线,其直线与道路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这一方法,叫迭标线法。

第三种情况:在平坦开阔的地形上,附近没有明显地形点,也没有线状地物,但在远方能看到两个明显地形点时,可采用后方交会法确定。

后方交会法:先在站立点标定地图,并保持地图不动,再从图上和现地分别找准这两个明显地形点;然后将直尺边靠在图上一个地形符号的中心,转动直尺向现地相应的地形点瞄准,画方向线;不动地图,再以同样方法向另一个明显地形点瞄画方向线,两条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第四种情况;如果远方只能看到一个明显地形点,不能进行后方交会时,就用极距法确定。

所谓极距法,就是利用方位角和距离两个数据确定站立点的方法。例如,在实地测得某个明显地形点的磁方位角4—20(四百二十密位),距离九百米,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两个数据,在图上按比例尺缩绘出站立点的位置。

缩绘的方法:先标定地图,再以指北针直尺边切在图上该明显目标的地形符号上,然后转动指北针,并使磁针对准4—20,画方向线,最后在方向线上根据所测距离比例尺综绘出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第五种情况:在密林地区行动,展望不良,视距短浅时,可借助高大树木,登高望远,用磁方位角交会的办法确定。其具体作法是:先攀登到比较高大的树上,用指北针分别测出远方明显目标的磁方位角;再到地面方便的地方标定地图;然后以指北针直尺边靠在图上相应地形符号的中心,转动指北针,使磁针指向所测磁方位角分划,画方向线;再以同样方法,描画另一目标的方向线。两条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第六种情况:在无法精确标定地图时,还可以采用透明纸交会法确定。其具体作法是:先选定图上和现地都有的三个明显地形点;再将透明纸固定在图板上,并在适当位置插一细针,以直尺紧靠细针,不动图板,依次向现地各地形点瞄画方向线,并在方向线的末端注上地形点的名称;然后取下透明纸,蒙在地图上,移动透明纸,使每条方向线准确地通过相应地形符号的定位点上,此时,透明纸上针眼位置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四)地形图与现地对照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有句名言:“知彼知己,知天知地,胜乃无穷”。这里的“知地”,就包括要熟知地形情况。怎样才能熟知地形情况”现地对照就是熟知地形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地对照地形,就是在标定地图、确定站立点以后,将地图与现地地形一一加以对照。通过对照,把周围居民地、道路、江河、重要高地等地形的关系位置,以及地貌的起伏状态等,在头脑里建立起深刻的印象。这样,指挥员组织指挥部队战斗行动时,就有了可靠的基础。

对照地形时,一般先对照突出明显的地形,后对照一般地形,再由近及远,由点到线,后分片逐段地进行对照。

在山地、丘陵地对照时,可根据地貌形态,山脉走向,先对照高大明显的山头、山脊,然后顺着山脊、鞍部、山背、山脚的方向对照。也可以根据远近山岭的颜色、植被、道路、河流分布等特征和地形间的相关位置进行对照。

在平原地对照时,可先对照主要的道路、河流、居民地和高大突出的建筑物,再根据地物的分布情况和相关位置逐点分片地进行对照。

对照过程中,要边对照边记忆,逐步建立地形与地图的统一概念,最后达到能熟背地图,对地形了如指掌。

(五)按地形图行进

当你要到一个生疏的地方去执行任务,自己正在迷盲不知道该怎么走的时候,就会有热心的同志对你说:“我给你画个图”。你照着他给你画的路线图走,到了你所要去的地方,这就是按图行进。只不过这种图极其简略,而不像地形图那样复杂罢了。

按地图行进,是识图用图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课题,也是用图的最过硬本领。因为军队行军、作战,穿插迂回,经常遇到在无村庄、无道路、无向导和生疏的地形行动,常常要求部队能够按指定的路线,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如果指挥员不会按地图行进,对于战斗任务的完成,影响极大。例如,在某次作战中,某部接到转移阵地的命令后,因为干部不会识图用图,没有掌握按图行进的要领,结果把部队带进了一条无路可走的深山沟,转了两个小时,只得沿原路返回。就这么一往一返,一共十二公里的路程,却走了八个小时,给部队增加了疲劳,延误了到达新位置的时间,贻误了战机。与此相反,掌握了按地图行进要邻的指挥员,情况就大不相同。他们不管山多高,林多密,谷多深,路多窄,地形多么复杂,都能按照上级指定的路线,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即便是在突然与敌人遭遇,来不及现地观察地形时,也能从图上分析判断地形特点。正确布置兵力兵器,取得战斗的主动权。

怎样才能搞好按地图行进?行进的要领又有哪些呢?主要是靠自己多学习,多实践,但也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为了帮助初学的人尽快掌握要领,这里概要地介绍几条用图经验:

第一条,行进前要认真做好图上准备。图上准备包括:一标、二量、三熟记。

一标:就是根据任务、敌情在图上研究选定行进路线,并将沿途方位物,如岔路口、转弯点、居民地进口或出口的方位物等都在图上标绘出来,以便行进中现地对照。

二量:就是量测行进路线上各段里程,计算行进时间,并注记在图上。

三熟记:就是熟记先进路线。熟记时,一般按行进的顺序,把每段的里程、两侧的方位物、地形特征和经过的村庄等都熟记在脑子里。这样,走起路来,心中就有数了。

第二条,先进时要做到三明。即方向明,路线明,位置明。

方向明:就是在出发点上,必须标定地图,对照地形,明确前进的道路和方向,防止开脚一步走错,造成以后的全程大错。

路线明:就是在行进中,根据记忆,边走、边回忆、边对照地形,对行进的路线、里程心中始终明确,切实做到“人在路上走,心在图中移”。

位置明:就是行进中,特别是经过每个岔路口、转弯点等,随时明了自己在图上的位置。

第三条,遇到有变化的地形时,能根据变化规律,进行正确地分析判断。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引起地形变化较快,而地图的测制和更新,需要一定的周期,地图总是落后于实地地形的变化。所以,现地用图时,经常碰到地图与现地有不一致的地方,致使判定站立点困难。这时要根据地形变化的规律,经过仔细对照,认真分析,然后判定站立点。地形变化有哪些规律呢?根据我国的特点,一般是:地物变化大,地貌变化小;交通道路变化大,山区变化小;城市集镇扩大,偏辟山村减小;城市周围变化大,城市变化小。根据这些规律,仔细分析对照,找出那些是变化的地形,那些是不变的地形,从而得出正确地结论。

第四条,夜间按地图行进时,应根据能见度不良的特点注意:选择方位物时,多选择在前进道路上的岔路口、桥梁和临近路旁的突出地物,透空可见的山顶、鞍部等;行进中,力求做到三勤,即勤看图,勤对照和勤观察各种征候(如灯光、狗叫声、流水声等);另外还要掌握行进的时间和速度。

第五条,乘汽车行进时,应根据速度快的特点,随时标定地图,不间断对照方位物,掌握行车里程和速度,遇到转弯处,应停车判读。

这些要领,在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灵活应用,才能顺利地组织部队按地图行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