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它们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数学思考:在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渗透集合思想、分类思想。

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情感态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养 成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木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探究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视频,想不想看。

师:仔细观察,请看。你看到了什么?是啊,数学真奇妙,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是的,这节课就让我 们继续认识长方体。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表 象,感知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几何知识的系统性。

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 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
  1. 演示:瞧,这是个什么?(生:土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
  2. 思考:想一想能不能把它变成长方体?怎么办?(生:切)

好,伸出手,我们一起试试看。

师:第一刀,咔嚓,出现了一个平平的、滑滑的,我们把它叫做面。

师:继续,第二刀,又出现一个面,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还出现了一条线段。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师:我们把这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叫什么?

顶点

师:继续,第三刀(咔嚓),又出现了一个面,几条棱(3条)

师:这三条棱相交于的一个点,叫做顶点。

再继续切,再切,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体。

小结:咱们在切的过程中一起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关于长方体,我们一年级就认识了,现在,还要继续研究它。你想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

生:每个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呢?

师:嗯,你真会思考。既然我们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那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深入的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通过想一想、切一切、看一看等方式,初步感受长方体的外部特征,通过课件演示,让学 生初步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由此认识长方体的顶点、棱、面,明确名称,为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本质特征 打下基础。

  1. 自主交流,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课下大家都准备了生活中的长方体,举起来看看。好,听要求,请大家在小组内先观察长方体物品,再比一比、 说一说,最后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研究单上。开始吧。

个 a

恵软

人小关余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长方体的面?(拿出有面的长方体)

《震方悴》探寬#

n点:[个 ■[ :

生:这个长方体有6个面。(数一数)

预设1:先数上下,再数中间(谁有不同的数法?)

预设2:上下、前后、左右

师:看懂了吗?谁能说一说他是怎么数的?这样数有什么好处?

生:数的时候要有顺序的数,不要转动,这样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师:会数了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继续,形状呢?

生:形状都是长方形。

师:你同意吗?

生:长方体的面,我手里的这个长方体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来,拿上来让大家看一看。

看,老师这儿有个更大的。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继续,大小呢?

生:前面和后面一样相等,左面和右面相等,上面和下面相等。

师:哦,你是说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这些都是相对的面。相对的面相等,什么相等?

生:形状一样、大小一样、面积一样。

师:我们把像这样形状、大小都相等的,叫做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我们的小老师非常善于发现和总结,掌声鼓励。

小结:长方体有几个面,形状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有两个正方形),而且我们发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谁来说一说棱的特点? 生1:有12条棱, 师:同意吗?数一数

生1:上4、中4、下4。(谁有不同的数法?)

生2:左右方向的4条,前后方向的是4条,竖直方向的也是4条,

师:谁能像他这样再数一数?

师:这两位同学都是先数的左右方向有4条,前后方4条,竖直方向的也是4条。一共有12条棱。这样一组一组 的数有什么好处?

继续(你的意思是说,左右方向的4条,前后方向的是4条,竖直方向的4条,他们是相对的。那我们可以说相对 的棱长度相等)非常感谢你的精彩分享!

小结: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而且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那顶点呢(8个)我们一起数一数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搭一搭、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 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 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 能力,获得枳极的情感体验

  1. 操作探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我们一起借助课件再来看看大家的研究过程。先来看面,几个?

面的大小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为什么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回顾一下面动成体的过程。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平移得到的。请你盯住一个图形来看。请你换一个再来看。 有感觉了吗?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吗?

师:再来看棱,有多少条棱(写:12条),而且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以左右方向红色的棱为例,点动成线,平移运动,清楚了? 顶点,几个(8个)。

看,这个长方体/如果从一个方向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3个)那些面呢(被遮住了)孩子们,看得见的要

观察,看不见的要想象(岀来透视图)

这是长方体的透视图,记住它的样子。如果我擦掉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那猜一猜,至少保留几条棱,才能确定长方体的形状。咱试试,现在呢?还能不 能确定?

继续擦?还能吗?再擦?(不行了)

看来,只有知道了这三条棱的长度,至关重要。我们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

(谁能从这个长方体找到它的长宽高)

  1. 巩固练习,启迪思考

师:到这儿,大家对长方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请你看看它们是不是长方体?我们不仅找到了 长方体的特征,还能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

那它呢?是不是长方体?有说是,有说不是。看来有不同意见了。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 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长方体的特征,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 手实践能力,获得枳极的情感体验。

(二)迁移类推,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有争议,才有研究的意义。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学具,仿照长方体的研究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议一议。 关于正方体,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 面: 正方体有6个面;形状:都是正方形;大小:完全相同;棱:数量:12条棱;长度:长度相等; 顶点:8个

师:仔细观察我们刚才的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师:你找到了他们的相同点,还有吗?

生: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也具备。

师:你的意思是说,正方体的面完全相同,那相对的面呢?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那相对的棱呢?

那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体。

. 长方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板书:画圆圈) / / 、 \

正如同学们所说,仔细看。这是个长方体,变,现在是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 \ 丿 7

相等。其实正方体就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本坏节,采用变一变的方式,将长方体一步步变化,最终成为正方体,让学生经历正方体的形成过 程。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主归纳正方体的特征,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回顾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孩子们,从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到体,我们需要思考的角度和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原来我们在学习长度的时候, 用1个数就能描述线段的长短,到学习面,我们需要两个数了。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体要用几个数来描述呢?(没 错,3个数)这三个数就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随着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的深入研究,大家会有更好的体会。最后送 给大家话唐代大诗人杜牧说的一句诗: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学习不能像看花一样流于表面,而是应该要追根 究底。

【设计意图】:学生空间观念的建模过程如同“种子” 一般,是一个自主、生动、丰富的过程。立足操作与思维提 升的基础上,多角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