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纺谷创意园 东城区胡同里的风景

这里是东雍创业谷,这里是众多年轻人创新创业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断融合发展,造就了独特的创新文化。

~~~~~~~~

在北二环小街桥以南、紧邻东直门北小街,一条名为后永康的胡同里,有一座现代感很强的四层建筑。红色的砖石外墙,白色窗框,四层楼高的巨大红色标志牌上,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梦开始的地方。这里就是东雍创业谷,一座后现代风格的创业园。在这里,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断融合发展,造就了独特的创新文化。

2016年8月9日,东城区上百名创业者、投资者以及中关村东城园管委会等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员聚集在此,共同参与和见证了“胡同创园联盟”的成立。这是北京市首个以胡同里的创业园为主体的联盟,旨在构建创新街区文化,聚合文化与科技的创新力量,以东城区深厚的文化资源为支撑,通过青年互助创新的形式,引导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及其他产业联动。成立以来,联盟共组织创业专业培训16场,各家联盟机构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举办市级创业大赛22场,向北京市推荐优秀创新创业项目26个,15个优秀的智能硬件和文创项目获得资本机构的下一轮投资。联盟成员机构通过资源整合、联盟合作的方式,共同为东城区、东城园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提供全产业链高效服务。

近年来,在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指引下,东城园又依托“创意点亮北京”“创意家俱乐部”等品牌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搭建了合作共赢平台。东城园搭建起了覆盖园区、差异化发展、合作共赢,涵盖基础服务、商务服务和金融服务的“1 N”创新孵化体系,创新氛围不断升级。目前,园区共有孵化运营机构13家,在孵企业265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3家,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2家。这些胡同里的创新元素,不但激发着传统文化的活力,也改变着胡同的生态,让年轻人将活力带进了老旧的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

为了让生活在这些胡同里的居民和这些年轻的创业者在胡同街区内实现更好的互动融合,201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管委会发起了青龙胡同文化创新街区项目,即“新邻里计划”,包含市集青龙、诗意青龙、创业青龙、设计青龙等板块在内的系列活动,为园区诸多创新元素的交融提供了平台。胡同创园联盟的成立是“新邻里计划”落地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东城园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提供全产业链高效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平台建设的逐步推进,加入胡同创园联盟的众多创业园和孵化空间正和它们中的创业者一起,为胡同创业文化书写着新的故事。

洞悉需求的全方位创业基地

胡同创园联盟的成立地点是一个全新创新时代的缩影:曾经见证了当当网、乐视等文化公司成长的东雍创业谷是东城区第一家胡同创意工厂,如今已经转型成为全新的联合创新机构——北京创园国际科技孵化器。创园国际董事长高兵表示,作为在东城区成长了近20年的创业服务企业,创园国际是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希望在新的文化创新时代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创园国际的前身是嘉润集团旗下北京创园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作为东城区老牌孵化器的代表,成立于1999年的嘉润集团涵盖了审计、资产评估、房屋和土地评估、税务筹划、工程造价、创业商务服务、工商及商标代理、会计服务等多项服务内容。创园国际的诞生不仅延续了嘉润集团的企业服务基因,同时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为处在初创时期的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全面的创业孵化服务。

东纺谷创意园 东城区胡同里的风景(1)

▲创园国际为企业营造了舒适的工作环境

与1.0时代不同,2016年重新起航的创园国际将目光对准正处在“种子期”的创业者。在整合孵化器上下游资源的基础上,同时涵盖空间、投资、导师、营销、服务等孵化器五要素,打造出集创园资本、国际资源、创业者圈、投资人圈、孵化空间、专业服务六位一体的生态创新孵化体系,通过全网络广泛挖掘和遴选创新创业人才和创业项目,为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众筹、营销推广、知识产权、法务咨询、投资路演、培训辅导等360度孵化生态链服务。

与此同时,创园国际通过结合创园众创空间、创园国际资本、创园国际加速器三大业务体系,着力打造出一个围绕创业企业“种子期—孵化期—成长期—变现期”演进路径展开的创新型孵化苗圃,为创业团队提供阶梯式孵化服务。创立以来,创园国际已经获得了科技部火炬中心众创空间、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北京市众创空间、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关村东城园一级孵化平台、东城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众多称号,成为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空间的成功典范。

东纺谷创意园 东城区胡同里的风景(2)

▲ 摆放在走廊的盆景增添了这里的文化气息

文化创意产业比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给创业者创造足够的空间,也比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更多的外部资源支撑。这一点,是胡同创业空间运营者的共识。为创业者解决外围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办公场所、财务支持、法律咨询、人才招聘、市场营销等,让他们把精力集中于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科技的研发,几乎成了每一个创业空间都在追求的共同目标。这一点,高兵感受颇深。他从2004年左右就开始做创业服务的相关工作,可以算得上最早的孵化器实践者,后来便扎根东城,逐渐把资源汇聚到东雍创业谷,为诸多企业提供法律、财务、供应商等基础服务。

十余年来,伴随着东雍创业谷的发展,高兵见证了许多创业者的成长,也见证了中国创业氛围与文化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过去的创业服务已经与当下的环境不能完全匹配,创业者的诸多需求,需要有新的模式来满足。在与李飞、张永惠两位从事创业投资、空间运营的年轻人数次头脑风暴以后,高兵决定开启他的二次创业历程,将东雍创业谷转型为全新的联合创新机构——北京创园国际科技孵化器。深悉创业者需求的他希望在新的文化创新时代提供符合当下需要的创业服务。

资源共享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在创园国际三位创始人看来,虽然孵化器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的孵化器发展经营模式还在不断摸索与完善之中。为了满足创业者资金、经验、场所等方面的需求,真正助力创业者成功创业,创园国际决定,做空间+投资+孵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成立伊始,创园国际凭借着多年的创业服务经验,寻找创业者的“痛点”。 在遴选投资项目时,他们秉持“人为先,事为重”的原则。首先看项目创始人的素质能力,看其是不是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清楚的发展规划;然后看项目是不是在“势”上,因为投资要顺势而为;最后看项目核心创始人是不是有足够的执行力,有时候光有想法没有行动等于没结果。2016年,创园国际参与投资了10个项目,包括社群媒体希鸥网、品质生活原创视频新品有戏APP等。他们知道,好的项目最急需的不只是资金,而是开放性的支持和资源的助力。凭借在提供股权分析、股权架构、财务指导、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服务优势,他们可以让创业者更加专注于创业本身。

三位创始人组成的投委会采取一票否决制。“我们的严苛是对创业者负责。孵化器的爆发式发展很大原因是因为创业门槛的降低,可是创业成功率并没有提升。”创园国际创始人之一的李飞说,能选出好项目的有效手段是进行直接的沟通,通过接触项目的创始人,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同时,要想做好服务,也要了解创始人,深悉他们的需求。

在创园国际看来,他们的核心是服务而不是投资,他们不会去追逐投资规模,不是今年投10个项目,明年就要投20个,而是衡量自身的消化能力。立足自身的优势和经验,看准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为他们提供精准深入的服务,是创园国际一直坚持的理念。基于这个原因,他们把主要孵化方向确定为文化创意、智能硬件和TMT(即电信、媒体和科技)、消费升级和消费金融三个领域,为初创企业进行投资并提供资源对接和导师服务。

“这三个领域目前来看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前沿领域。未来一定是为创意、为设计买单的时代,智能硬件和TMT产业是紧跟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的。这些都是我们将要精投的方向。”创园国际总经理张永惠说,创园国际做的是投资+孵化模式,在投资初创企业之后,他们还要针对企业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因此必须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果关注的产业太广,不仅专业度不够,对于品牌的建立也是无益的。

正因为如此,虽然自身刚刚完成更新再建,但创园国际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管委会及东城园商会的指导下,迅速发起成立了由创园国际、科技寺、梦想加、和咖啡、东城文化人才(国际)创业园、歌华DSC、航星园、镕辉佳特、SMART、汉潮大成、人民美术文化园、越狱空间等12家东城“胡同里的创园”组成的创新孵化平台及创新服务资源供应联盟——胡同创园联盟。“做园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诞生在胡同里的创业园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就像是一群在一起生活了多年的邻居。”高兵说,这样的特色,使得构建一个利于各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台成为可能,在为创业者提供最优服务的同时,建立集体和自身的品牌,进而稳固自身的盈利发展模式。

东纺谷创意园 东城区胡同里的风景(3)

▲ 胡同创园联盟定期举办主题沙龙,分享创业感悟,交流创业经验

张永惠介绍,这12家创业孵化机构都诞生在胡同里,既有共性,也有着各自的特色。例如,科技寺走的是国际化道路,把创业空间开到了伦敦,成为世界创业者了解中国市场、与中国创业者交流的新窗口;梦想加专注于打造有个性的联合办公空间,满足了富于创新、有个性的年轻人对于新工作场所的想象;歌华DSC依托歌华大厦创意设计中心,面向设计师和设计机构,为他们提供原创研发、设计合作、设计展示、设计管理的创意设计服务;和咖啡则沿袭东城园的整体特色,更注重文化型、文化和科技融合型创业团队的培育,并把“一杯咖啡一台电脑”的硅谷创业模式搬到了历史悠久的老北京胡同里。这些形态各异的孵化空间各有侧重,特色鲜明,共同构成了东城区以胡同创意工厂为特色的文化创意独特生态。

而成立胡同创园联盟,就是为了把这些身处胡同创业生态、志同道合的“邻居”联合起来,共同打造东城区创新孵化平台及创新服务资源供应平台,为创业者、投资机构、创业孵化等创新要素增加横向的交流,实现不同行业跨界联合与资源共享,为入驻东城园、东城区的创新生态圈企业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与资源对接。

服务精准的创新创业助推器

2016年刚刚上线的新品有戏APP是专注于短视频内容及电子商务服务的初创企业,以“轻松享受美好生活”为理念,主打20秒的极短视频,发现、展示全球范围内具有设计感与功能性的好物,分享生活实用技巧以及精致消费购物指南。2016年4月,新品有戏获得了创园国际投资50万元种子资金,10月份获得英诺基金、泽厚资本合投300万元天使轮投资。

新品有戏的创始人程英睿是个来自台湾的年轻人,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他怀揣着创业的梦想留在了北京。因为资金的压力,在海淀区一家创业科技园待了几个月之后,他选择了坐落在胡同里的创园国际。他说自己特别喜欢胡同里平易、祥和的氛围,能让人消除沟通的障碍,感受北京的文化韵味。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服务到位。“创业者很需要政策的对接,不管是资金的、资源方面的对接,还是跟投资人的对接,而这方面创园国际真的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东纺谷创意园 东城区胡同里的风景(4)

▲创园国际吸引了众多初创型企业入驻

因为政策服务做得好,即使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程英睿说他也愿意继续留在这里,因为“他们的服务确实做得好”。举例来说,由于公司产品主打短视频,因此需要高质量、专业化的摄影棚。为此,创园国际在园区内专门开辟出一块空间,购置了器材,为他的团队搭建了一个堪称高水平的摄影棚,不仅帮他省了一大笔开销,更显示出高效细致的服务水平。程英睿回忆,刚开始到这里的时候,面对工商、税务、法律等一大堆事务感到很牵扯精力,后来只要他把发票、银行对账单提供给创园国际的相关人员,他们就会帮他做好财务、税务、工商注册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此外,创园国际还会精调创业者的需求,定期举办路演、演讲、分享座谈会及创业培训课程,邀请资深的导师、成功的创业者、资深的投资人坐在一起分享经验,交流感想。在参加了一次关于股权分配方面的课程培训之后,程英睿说自己终于了解了一个团队从创立到公司化的全过程。

希鸥网的创始人李志磊有着与程英睿相似的创业经历。毕业于西南大学的李志磊,在上学期间就开始尝试创业,2012年毕业后,他来到北京当了大半年的“北漂”,2013年3月选择返回重庆创业,但两个月后创业宣告失败。这次创业经历虽然短,却让李志磊明白两个问题,一是创业必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二是一旦开始了创业,便应该坚持到底。再次回到北京的李志磊在2014年的4月份加入了一家杂志社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发现了利用微信平台分享创业经验的市场空白,于是又一次踏上创业征程,开创了微信群语音分享模式的“CEO说”创业微课堂,这款简单的微创新产品一鸣惊人,吸引了数万名创业者和数百位投资人,500人的微信群,几乎场场爆满。

跟程英睿一样,李志磊最开始也是选择到创业孵化体系比较完善的中关村地区打拼自己的事业,然而随着企业成功起步之后,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李志磊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创业孵化基地,并最终把团队带进了闹市之中的静谧所在——东雍创业谷。在他看来,这里不光服务贴心,更重要的是,北京的胡同有着不同于写字楼的特别形态,每天在胡同里穿梭、生活,让他有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感受。“以前上班在路上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很辛苦,而这里不光离家近,出了地铁还可以租一辆公共自行车骑着车上班,有种很接地气的感觉。”如今,希鸥网已经完成了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团队规模也扩展到了十余人,目前正在布局多个城市,在创投界取得了不俗的影响力。

相比世界市场,中国文化产业的创业者是幸运的,快速增长的国内文化消费需求给了他们良好的环境,走进东城区的创业空间或是孵化器,很容易感受到文化市场的繁荣。从东城区快速发展起来的创园国际、科技寺、梦想加等众多胡同创意工厂,无一不在感受着快速发展的喜悦。如今,西服革履的白领、穿着随意的设计师已经成为东城区胡同风景里的日常组成部分,完美诠释着古老的北京与现代科技的“无缝对接”。

文/高媛

图片提供/北京创园国际科技孵化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