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趣味山歌(让山歌扎根社区)

8月12日,由广州市越秀公园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喜迎二十大,歌墟传心声——发现客家山歌之美”主题歌友会,以展示广州客家山歌在社区传承与发展的新成果。作为广州市“非遗在社区”典型孵化案例之一,本次活动是广州市各区客家山歌队首次在原生态歌墟进行联合演出,集中反映了广州客家山歌作为客家山歌独立流派的特征和内涵。

广州趣味山歌(让山歌扎根社区)(1)

“喜迎二十大,歌墟传心声——发现客家山歌之美”主题歌友会合照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民间歌曲

本次歌友会由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客家山歌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秋菊作为总策划,邀请了广州客家山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音乐专业师生、广州客家山歌爱好者等近300人参与演唱,演出团队分别来自广州客家山歌传唱总队、越秀洪桥客家山歌协会、从化客家山歌队、增城客属艺术团、增城客家山歌艺术团、天河区客家山歌协会、黄埔区客家山歌协会、黄埔区新龙镇洋田村红色客家山歌协会、花都梯面客家嫂山歌队、花都百花山歌队、白云区太和一小山歌队、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歌队等12个不同社区或学校,覆盖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多个年龄段。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类型表演节目轮番上场,让观众深度体验了一场来自山间、稻田和城市的客家山歌盛宴。

广州各区山歌队和传承人精心铺排了原生态山歌、改编山歌等不同种类曲目表演,主题涵盖歌颂祖国、家风家训、乡村振兴等内容,从舞蹈动作、服装道具、乐队伴奏等多方面展现新时代客家山歌风采。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客家山歌爱好者圈还形成了依托微信群、短视频、线上直播等网络歌墟交流的新形式。本次歌友会上,也特别邀请到非遗垂类流量IP金玲和“非遗小探”进行全程现场直播,吸引近二十万观众线上观看活动表演,双线联动,充分展现了广州客家山歌的艺术魅力。

广州客家山歌特色唱腔齐展示

广州趣味山歌(让山歌扎根社区)(2)

白云区太和一小山歌队《少年强就国家强》

今年5月,广州客家山歌成功入选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充分总结广州客家山歌在社区传承发展的现状和流派特色,自今年5月起,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州客家山歌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等,通过采风、走访、观摩表演等形式进行项目调研,深度摸查广州客家山歌非遗项目发展现状,挖掘其历史源流和本土特色。

据介绍,数百年来,广州客家山歌在本土文化的影响下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四句板平声》《过山拉》《霸腔山歌》《舞春牛》《圣公调》等独具广州特色的唱腔。其中,《四句板平声》为一二四句平声押韵,三声仄句,极具自然生态韵味;《过山拉》是广州增城、从化、黄埔等地区特有的客家山歌歌调,它以散板为主,节拍松散,节奏自由,演唱时宽广、缓慢、拖拽、颇有随心所欲之感;《霸腔山歌》借鉴了粤剧中的黑脸角色霸腔大喉的唱法,整体高昂激越、威武雄壮,融客家山歌与广府戏曲韵味于一;《舞春牛》则以山歌对唱为主要形式,生动活泼,欢乐诙谐。这些歌调融入了广府文化和广州都市文化的特点。

越秀山客家百年山歌墟——越秀公园,重焕新风采

广州趣味山歌(让山歌扎根社区)(3)

黄埔区客家山歌协会《山歌喜迎二十大》

清朝广州便有客家山歌墟,至今越秀山客家山歌墟更是目前广州客家山歌最主要的传播传承场所,每月12日的客家山歌墟活动日,来自各地的客家山歌爱好者便会聚集于此以歌会友,通过举办客家山歌比赛和展演活动相互交流分享。

自2020年以来,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越秀客家山歌墟已停办两年。为延续山歌墟传统,本次广州市“非遗在社区”典型案例孵化中,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新要求前提下,通过优化舞台灯光布置以及完善更衣化妆室等基础配套设施,广州客家山歌歌声再次飘扬在越秀山上。

近400万客家人生活在广州

广州趣味山歌(让山歌扎根社区)(4)

广州市客家山歌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桂娇展示《过山拉》唱腔

据介绍,广州客家山歌是广州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生活写照,歌曲主题和内容常常会融合当代社会热点,改编原调填作新词,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目前,广州地区现今有近400万客家人,客家山歌主要分布在越秀区、天河区、花都区、增城区、黄埔区、从化区和白云区等地。得益于客家山歌的广泛传唱,广州客家地区的基层文化治理成效显著,特别是结合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歌和祝颂歌,如宣传孝敬父母、友爱宗族、和睦乡里、积善修德、勿赌博吸毒等道理,歌颂新生活、新时代、新风尚,表达出广州客家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案例:“客家山歌皇后”为代表的传承人群,让山歌扎根社区

广州趣味山歌(让山歌扎根社区)(5)

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客家山歌市级传承人徐秋菊

在客家山歌在社区传承中,广州客家山歌各位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中坚力量,对各地客家山歌骨干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学,规范其唱腔曲调;骨干成员在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学习后,相继回到所属社区,继续投身于客家山歌的教学中,链条式扩大客家山歌传播传承规模,并凝结为常态有效、规范科学的教学模式。

被誉为“客家山歌皇后”的广州客家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秋菊堪称典范。她在常年的实践中注意到,广州客家山歌爱好者虽广泛,但普遍存在唱腔不够规范等问题。为此,她定期组织广州客家山歌成员进行教学,规范其唱腔,推动广州客家山歌在社区的传承传播。

徐秋菊作为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更是把客家山歌带入了高等院校,以课题研究、主题讲座、户外采风等形式,组织鼓励学生创新客家山歌的唱腔、体裁等,提升广州客家山歌教学规范性和系统性,拓展“非遗在校园”外延。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通讯员:陈浩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