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死亡揭开了人性最可怕的真相 拯救了百万人的生命

故事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并引发了大火,散发出高能放射性物质到大气层中,然而这次放射性浓度释放出的能量是在二战时期爆炸到广岛原子弹的400倍,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次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将近2000亿美元,是近代历史中最“昂贵”的安全事故。

他的死亡揭开了人性最可怕的真相 拯救了百万人的生命(1)

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

事故发生后,人们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一开始人们以为只是火灾,并不知道有放射性物质,于是消防变用消防水枪向4号反应堆喷水救火,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时4号反应堆已经没有了锥心,用水灭火根本不起作用,原因是反应堆的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以上,水还没有到达就已经蒸发了。

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地上的砖头,一种叫石墨块的砖头,这时锥心反应堆里面的物件,是高辐射的,人只要触碰就等于死亡,辐射会再几分钟内穿透你的皮肤,瓦解你身体里面的DNA。

在《切尔洛贝利》真实改编的纪录片中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情况。

这次消费员们一个都没有幸免,全部因为辐射在短短几个月到几年中慢慢去世。为了清除核废料,派出了一队勇士(敢死队),这是他们一身中最重要的90秒,3000多人,每个人上去90秒就必须的下来,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他们的身体在上去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核辐射侵蚀了身体;接下来的生活只能听天由命。

3个勇士的出现改变了灾难的走向,如果他们不站出来,那也许这个世界在那一刻就注定会消失,我们今天的生活也不再有。

他们是:阿轮科、贝兹帕洛夫、巴拉若夫

他的死亡揭开了人性最可怕的真相 拯救了百万人的生命(2)

三个潜水的勇士

在听到上面指示后,在一群人当中他们站了出来,在士兵帮忙换好装备后,他们合影留恋人后走进了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水中去打开阀门。

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开阀门呢?如果不开后果是什么样子呢?

这个核电站一共有4个反应堆,都是连在一起的,4号反应堆已经爆炸,而且辐射流出,温度急剧上升,本来周围的3个反应堆里面是没有水的,但是在开始4号反应堆爆炸过后,叫来的消防队灭火时,因为是用水导致现在的3个罐体里面水是满的,水是核反应堆产生反应的一个重要因数,而且只能手动打开;如果不把罐体里面的水抽出来,影响的范围是真个欧洲大陆,甚至全球,爆炸不说就是放射性物质随着空气飘到的地方都会对这个地方的所有生物:人、动物、树、花、草、水、蔬菜都会发生生物裂变,特别是儿童的畸形会增加,寿命减少。

他的死亡揭开了人性最可怕的真相 拯救了百万人的生命(3)

2016年4号反应堆被隔离

这里有一个单位“伦琴”是放射性物质产生照射量的单位,

伦琴单位表示的是存在的辐射量,不等于生物组织的吸收情况。衡量后者使用的是辐射剂量,单位为雷姆或希沃特。1雷姆大致相当于人体全部吸收了1伦琴单位的辐射。

不是专业的化学生所以不做详细阐述,希望大家指正。

人体能承受多少伦琴个单位呢?

如果硬要换算的话,1伦琴=10毫西佛

但是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数值

大概4000毫西弗每小时。另外:分10年,每年400毫西弗。跟1秒4000毫西弗是不一样的...前一个可能最多不育(搞不好不会),后一个......够你死几十遍了。

遇到辐射如何自救?有没有自救的办法?

1.服装装具:普遍衣服、雨衣在一定范围内均能屏蔽或减轻光辐射烧伤。衣服以浅色(尤以白色)、宽敞、致密、厚实的比深色,紧身、疏松、单薄的好。氯丁胶雨衣、防火布比普通衣服好。 2.防护器材 (1)聚氯乙烯伪装网;利用核爆炸闪光作为光电启动形成水幕屏障,对光辐射有效好的防护作用。 (2)偏振光防护眼镜对光辐射所致视网膜烧伤有很好的防护效果,可供观测、驾驶和执勤人员使用。 (3)坦克帽、耳塞或棉花等柔软物品塞于耳内,均能减轻鼓膜损伤。 (4)用任何可以挡住射线的物体,如军用水壶等,遮盖身体躯干有骨骼的部位,可减轻核辐射对造血的损伤。 对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对核武器损伤的防护)

但是当我们在听到防空警报时,应该尽快躲进最近的人防工事里面,地窖等地下人防工事,不去触碰外面的所有东西,如果实在要触碰就请做好防护工作,现在市面上有各种简单的,高级的防护设备、服装等装备,可以试着去了解一下,虽然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但是知识不能丢呀!

“成为科学家就是成为天真的人,我们一心扑在寻找真相上,我们忘了考虑真希望我们找出真相的人有多少,但真相永远存在,不管我们能不能看见,不管我们是不是选择看见或者不看,真相不会在乎我们的需求,不会在乎我们的......,意思形态、它会永远等在那里,这算是切尔洛贝利留下的馈赠。我们曾经很恐惧真相的代价,但现在我只想问,谎言的代价是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