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辟谷(什么叫辟谷)
有朋友问我“辟谷”,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辟谷。
最早听到这个词,还是在年轻的时候,那时觉得很神秘,觉得能辟谷的简直是神仙一类的特殊人物,就像我曾经梦中的一个白胡白袍师父一样。
所谓辟谷,最早源于先秦时代,顾名思义,就是辟开谷物,“不食五谷”。
《庄子·逍遥游》这样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人认为的神人,包括道家文化里的神仙,都是“不食五谷”的。
但是,戏称的辟谷,与严格意义的辟谷,并不是一回事。严格意义的辟谷,分道家的辟谷,与科学意义的辟谷,前者是秘传,后者是研究。
庄子说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那只是庄子个人的猜测或臆断,有美化之嫌。事实上,辟谷分“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服气辟谷”比较玄奥,通过断食、调整气息(呼吸)等方式,达到延年益寿,但目前的科学未能查明其内在原因。
而“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五谷的同时,还要摄入其他如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这在科学的范畴是得到承认的,确有利于身体健康。如《史记·留侯传》中记载:“张良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是指用辟谷作为治病方法。结论是:凡辟谷,一是要坚持食气,二是仍得食用谷麦饭食以外的杂食药饵。
从汉代开始,辟谷术在道教中流行起来,以东晋道士葛洪最为有名。但他认为,只是辟谷,就能成仙,值得怀疑,还应修金丹。但并不怀疑辟谷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写道:“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并举例三国吴道士石春,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听说后不大相信,“乃召取鏁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
葛洪是炼丹的老手,对炼丹达到痴迷的程度。43岁那年,他听说交趾出产丹砂,便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经允后赴任,途经广州会晤刺史邓岳,邓告诉他:其辖地的罗浮山,相传秦代安期生在此山服食九节菖蒲,羽化升天。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此炼丹。葛洪于是抛官,从此隐居于罗浮山,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优游闲养,直到81岁去世。
葛洪并不长寿,看来他炼的“金丹”对自己没起到多大作用;或者,他只重外丹,而未炼成“内丹”?内丹者,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不是以氧化铅、氧化汞等矿物质作为药物……不过,这些只是猜测。
对于一般只是养生目的之常人来说,“服气辟谷”显然是奢侈的,不要轻易模仿。而“服药辟谷”,可适当尝试。《史记》中说的“杂食药饵”,“杂食”是指芝麻、黑大豆、红枣、栗子、胡桃肉、蜂蜜及酒类。为何有酒?据《宋史·隐逸列传》记载,陈抟曾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这哪叫“服气辟谷”,只是“服药辟谷”而已。
“药饵”更多,指地黄、泽泻、杏仁、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菊花、茯苓、白术、松子、柏子、苡仁、山药、白芍、菖蒲、石韦……等。
我个人以为,辟谷这些,太繁琐了。谁在辟谷?有个“我”字;长生不老?这又违反自然规律……所以,人修行的着重点并不应放在这里。不过,我一直有个观点是适用的,即一个人一生的“福气”是恒定的,早用完早蹬腿,就像当年的李小龙一样,奢华与杀生(将蟑螂串成一串项链戴在身上),加上操劳过度,33岁不到就病世了。但只要一点点地用,不浪费,要用很久的。
从医学观点来看,一般说来,用得少,包括吃得少,身体就会形成碱性,活得长久;而常山珍海味地胡吃海吃,身体一定呈酸性,是很不利于健康且影响寿命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首选方法就是节食)。辟谷,会不会暗合这个规律,有待进一步考证。而今人说的辟谷,常与减肥联系在一起,那是假以“辟谷”之名,是另外一回事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