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

文丨路西法尔

七年前《你的名字。》在国内院线上映,那时新海诚还没有大红大紫,即使熟悉日本动漫的观众对他的认知也大多还停留在「那个做出了《秒速5厘米》的小清新独立动画作者」上,因此很多院线将新海诚宣传为「日本郭敬明」以期炒出热度。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1)

《你的名字。》

不知道他们哪里相似了,但至少他们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是,郭敬明追求通俗易懂,而新海诚的美术风格清新,但叙事并不平滑,反而因处处留白而显得晦涩。

比如他早期的SF动画《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就是一部非常让人费解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有大量的弹幕在抱怨「看不懂」。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2)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所以当《铃芽之旅》上映后,火爆是足够火爆,堪称内地春节档后最大爆款,但也引起广泛的误读。

误读之一,是很多看完这部动画的观众抱怨女主人公铃芽在明明缺少与男主草太互动的情况下,为什么莫名其妙地爱上了草太,乃至于生死相许,这是不是一种「恋爱脑」?

而为《铃芽之旅》辩护的观众则声称,铃芽早在四岁的时候在「常世」就已经见过了草太,所以一见面就对他感到莫名地熟悉。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3)

《铃芽之旅》

这两种解读都是不准确的。

首先,一个四岁的孩子模糊的记忆竟能衍生出成年后的「爱情」,这种「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甚至是对铃芽人格的贬低,这意味着爱上草太的铃芽是一个没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

其次,铃芽与草太之间的确有强烈的情感联系,但这并非爱情。

把《铃芽之旅》视为爱情片本身就系误读,铃芽将草太从「常世」解救出来后,两个人马上各奔东西,这难道是热恋中情侣的反应吗?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4)

铃芽是在什么时候与草太建立起这种联系的呢?恰恰是在草太缺席的时候。

准确地说,是在草太已经化身为「要石」,永远留在了「常世」,铃芽向瘫痪在床的草太爷爷寻求帮助,得到的却是「把这件事当做荣耀,然后把草太忘掉,对谁也不要提起」这个冰冷的答案的瞬间。

爷爷的冷漠激发了铃芽对于草太的怜悯,在这个瞬间她下定决心要帮助草太解除诅咒。

这股强烈感情完全是出于铃芽成熟的意志,而且是一种远比爱情更为深广的共情。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5)

动画曾三次描写铃芽亲吻椅子的动作,第一次是在千果家里,铃芽试图和椅子接吻却没有成功,铃芽吐槽「这不是根本看不出嘴在哪里吗?」

第二次是铃芽偷吻沉睡中的草太,银幕上并没有正面表现这个吻,这两次接吻只说明了铃芽对草太有模糊的好感,能否足以上升到「爱情」的高度却是大可商榷的。

第三次就是影片的高潮,铃芽用吻破除了诅咒,将草太变回了人形。铃芽说自己宁愿代替草太化为要石。与其说这是男女之爱,不如说是对灾难受害者的移情。当然,这种移情已经大大超越了必要的范畴,属于过度移情。

考虑到铃芽自己的身份也是「3/11大地震」的受害人,这种奋不顾身的态度就非常值得思索,实际上过度移情所折射出的是铃芽内心还有未曾治愈的伤痕。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6)

动画中的第二个引起广泛的误读的细节是,妖猫「大臣」和「左大臣」最后代替铃芽化身「要石」封印了「蚓厄」。

考虑到「大臣」和「左大臣」前世很有可能和草太一样,也是「闭门师」家族中的人类成员,调皮捣蛋的「大臣」甚至可能是一个小孩子,这种替换是否属于伪善?

别是在前作《天气之子》里,新海诚描写了两个宁愿东京淹没也要放弃「晴女」责任、追求个人幸福的少年情侣,「大臣」的立场俨然前作中的苦命鸳鸯帆,命运却和前作的主人公完全相反。

当动画进行到高潮,「大臣」自愿变回「要石」,于是贯穿全篇的伦理矛盾化为无形,让支持《天气之子》中两位主人公个人决断的观众难以跟上这个急转弯。

铃芽将「大臣」的转变理解为预设和安排,是为了将自己指引回到当年的灾难现场,这种过于轻佻的理解显然无法说服所有观众。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7)

我认为「大臣」一开始的确是真心实意想摆脱「要石」的责任,无忧无虑地渡过猫生。

它的转变和两个事件有关,一次是在东京地底受到铃芽的呵斥,让它意识到自己无法成为铃芽的猫;另一次则是因为同类「左大臣」的出现。

「左大臣」显然更具责任感,而它的选择对「大臣」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也许正是在「左大臣」的影响下,「大臣」才渐渐接受自己成为「要石」的命运。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8)

实际上以铃芽与爷爷交谈那场戏为界,《铃芽之旅》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一个标准的「世界系」(セカイ系)故事。

关于什么是「世界系」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最核心的标准就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好像是受到全世界的妨碍一样,比如《秒速5厘米》就是「世界系」的代表作。

尽管故事中并没有发生陨石坠落或水漫东京那样的大灾变,但男女主人公就是被整个世界不地作弄,不得不抱憾终生。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9)

《秒速5厘米》

《铃芽之旅》里为了阻止东京大地震,草太不得不化身要石,那就是标准的「世界系」结局。

实际上,新海诚的早期作品,除了《秒速5厘米》之外,《星之声》《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这些典型的「世界系」作品是悲情结局。

被称为「灾难三部曲」的《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铃芽之旅》却不是典型的「世界系」,而是在「世界系」的框架下寻求突破。《铃芽之旅》的后半段甚至可以视为一种「反世界系」。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10)

《你的名字。》

在正统的「世界系」作品中,创伤的根源往往是不可见的。

比如《秒速5厘米》的主人公远野贵树究竟出于什么心理不和明理联系,观众是不知道的。

观众只知道他在自怨自艾中非常痛苦地过了一生;还有被视为「世界系鼻祖」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碇真嗣究竟在逃避什么,旧剧场版对此也是语焉不详的。

能够与这些痛苦的却没有什么明确理由的主人公共情,你就是「世界系」的观众,反之则不是。

一般认为「世界系」能够流行,源于九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停滞,社会不安情绪抬头,加上「奥姆真理教」事件和阪神地震严重冲击了日本人的安全感,因此萌生了「与他人产生联系、做什么事情都会伤害他人,自己也会受到伤害,索性什么都不做」的「永远的孩子」的社会心态(宇野常宽《零零年代的形象力》)。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11)

《铃芽之旅》

但是《铃芽之旅》中,铃芽并非是无所作为的,她主动接近因地震而毁灭的故乡,去揭开创伤的面纱,这实际上是「反世界系」的,倒是和《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新剧场版异曲同工。

这或许是因为在九十年代中,日本正处于「危机要来了」的不安当中,因此无法行动。而「3·11」之后,迫近的威胁已经变成了既成事实,「接受创伤并活下去」反而成为了灾后社会的主流心态。

在《铃芽之旅》的前半段,封印「蚓厄」之旅多少带些走马观花的性质。为什么铃芽念念祷词、想象一下灾难发生前人们的日常生活,就能将灾祸祓除呢?这样不是有点太轻佻了吗?

而动画的后半段,当铃芽越来越接近自己故乡的时候,观众会发现:轻佻感不见了。尽管芹泽一路上插科打诨,氛围却越来越凝重。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12)

当铃芽一行回到当年因「3/11大地震」而化为废墟的岩手县,芹泽站在山坡上感叹:「原来这一带是这么美丽的地方。」铃芽却冷冷地说:「哪里美丽了?」作为大地震的幸存者,铃芽的反应是非常可信的。

实际上灾难已经发生,铃芽即使穿梭时空也并不能挽回母亲,只能告诉当年的自己:接受伤害、乐观地活下去,这是根本不同于「世界系」的趣味。

返乡之旅对「大臣」来说意味着接受自己成为「要石」的命运,对铃芽来说则意味着接受自己的创伤性经历,这两条线是互相照应的。

从当年石破天惊的《星之声》开始,新海诚就被视为一个「世界系」作者,这些年来他的创作都是围绕「世界系」展开而又不停地试图突破「世界系」。

其作品中的缺点往往来自对于「世界系」的继承;而他的优点则往往来自对于「世界系」的超越和克服。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13)

《星之声》

「世界系」是九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特殊的社会氛围下所形成的感性接收装置,并不是意识形态,而且这种装置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相当隔膜的。

秉持激进立场的批评者因为《天气之子》中对集体主义体现出某种拒绝而将新海诚引为进步同道,又因为《铃芽之旅》中没有体现出这种拒绝而将之斥为落后,恐怕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从始至终,新海诚就是新海诚而已,他不跟谁拉帮结伙。

铃芽之旅观看前注意事项(太多人对铃芽之旅理解有误)(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