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水利万物而有争(道德经60.治大国若烹小鲜)

#读道德经#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解释

治理大国就像煎烹小鱼。以道治天下,鬼也不能作怪了。不但鬼不作怪,而且神也不伤人了。不但神不伤人,而且圣人也不伤人了。鬼神和圣人都不伤人了,于是天下安定。

道德经讲水利万物而有争(道德经60.治大国若烹小鲜)(1)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小鲜”就是小鱼儿,小鱼骨弱肉薄,所以,当人们烹煎小鱼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不断翻折,这样势必会将小鱼煎碎。环节太多老折腾它,那鱼就成了碎片了。治理一个国家也是一样,讲究的是制度的稳定,不能今天一个制度,明天一个制度,朝令夕改。“治大国若烹小鲜”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道理是相同的,讲究的是小心谨慎,有耐心,掌握火候。

烹,烹调,烧制,用小火,文火,慢慢熬炖。大火叫“炒”,是武火。调理“小鲜”就要用小火,一点点慢慢烹制,不能老是翻动它。处理事情要谨慎小心,要慢一点儿,不能匆忙大意。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莅”就是莅临。用道来领导天下,指引天下。“神”不是神鬼的神,不是神化了的神。“阴阳之不测之谓神”,也就是神秘莫测。用道来领导天下、指引天下,鬼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的力量,鬼也没有办法去伤害到你。

如果以“道”来治理天下,那么鬼也就不起作用了。将灾祸的根源归咎于人,尤其是统治者的态度和所推行的政治制度,认为只有“无为”的政治,才是免除灾难的根本途径。

道德经讲水利万物而有争(道德经60.治大国若烹小鲜)(2)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非其鬼不神”,不是说这鬼不神秘莫测了,神秘莫测是它的本性。“其神不伤人”,但是它的神秘莫测已经伤害不了这种走在大道上的人。

不是鬼不灵了,而是鬼所依靠的“神”没有伤害人的能力,因为伤害人的能力没有了,那么能作怪的力量就没有了。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鬼的力量伤害不了人了,圣人智慧高,也不会心眼多套路深。鬼的神秘莫测伤不了人,圣人也对人民没有伤害。

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掌管阳气的称为“神”,掌管阴气的则称为“鬼”,圣人依照道的法则来治理天下,使阴阳交融成一团和气,所以鬼神就不能发挥作用了。不但鬼神不能发挥作用了,就连治世的圣人也好像无所作为似的,一切事情的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这便是道治的境界。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积德的事情交汇到一起,两不相伤。鬼伤不了你,圣人也是按照道来做的,彼此也不相伤。这样大家就走在正确的道上,按照道去做,不断地积德。

道德经讲水利万物而有争(道德经60.治大国若烹小鲜)(3)

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是一位军事家,也是一位政治家,当他面对社会经济萧条,军中无粮险境时,适时地推出了屯田政策,从而使农村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与稳定。

屯田收租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计牛输谷。例如:政府养了一万头牛,租借给某个州,每年可得成谷一百万斛,则每头牛负责一百斛,以此估算。另外一种是“计田输谷”,按照这样的方式官家获得更多粮食,但是田客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了。

道德经讲水利万物而有争(道德经60.治大国若烹小鲜)(4)

一天,曹操遇见两个官员闹得面红耳赤,后面有不少属员拉扯解劝。荀彧在一旁,赶忙喝止道:“别吵了,这成何体统?没看见曹公至此吗?”此言一出,满院子人都跪倒了。

“不必拘礼,都起来都起来,在这里咱们都是客人嘛……”说这话时曹操已经看清,刚才争吵的是典农都尉枣祗和司空掾属侯声。他点手唤这两个人与他们一同到正堂说话。

早有仆人献上水,曹操抿了一小口才道:“侯声,刚才是怎么回事啊?”

侯声小心翼翼道:“在下是因为来年屯田的事情与枣都尉起了点儿争执……”

枣祗也是性情中人,不待侯声说完,向前一步打断道:“如今的屯田制度有弊,需要整改才对!”

“你那么搞不行的。”侯声又扭头与他争吵。

“你怎么知道不行?试了才知道。”枣祗反唇相讥。

眼瞅着俩人又要闹起来,曹操喝道:“侯声住口!让枣祗说说,我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呢?今年收成这么好,还有什么弊病?”

枣祗躬身道:“今年的收成虽好,但若是按在下的办法,朝廷的收益还可以再多增加些。”

“哦?”曹操一听还有利益可挖,不禁关注起来。

枣祗直起腰来恭恭敬敬道:“朝廷的佃科旧制是计牛输谷,就是按耕牛的数目来征收屯民粮食。这么收粮虽然易于计算,但是对征粮数目有了最高限制。丰收了不能多征,倘遇到水旱灾害则要减免,这样太不划算了。以在下之见,不如干脆把田地分给屯民,按人授田,再按人征粮,咱们与百姓对半分,这样旱涝保收,丰收时节还能再多征些。”

这个办法确实不错,曹操诧异地看看侯声:“你为什么反对?”

道德经讲水利万物而有争(道德经60.治大国若烹小鲜)(5)

侯声跪倒在地:“启禀主公,佃科制度是祖宗订下来的,百姓按章程而行已有数百载,此法更易关乎国本,弄不好是要出乱子的。”

曹操笑道:“规矩都是人定下的,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倘若都能墨守成规,那天下何至于有兴有亡呢?劳烦枣都尉告知任峻,上一年的制度不管了,今年新开垦的屯田,全部划分到屯民个人,秋收时以田输谷。”

侯声依旧振振有词:“恕属下直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佃科法令这样的东西还是少变为妙。”

曹操捋髯想了一会儿:“现在是战乱年代。乱世之时不循寻常之法,多收些粮食,才能打好仗,打好仗才能安定天下。再说计田输谷,未必逊于计牛输谷。”说着话曹操站了起来,比比划划道,“这就好比是一片田,张家、李家合用一头官牛耕种。结果是什么?张家不出力,李家也不出力,谁也提不起劲头,反正自己再卖力气收成也有人家的。现在咱们把田分开,张家一半李家一半,各忙活各的,他们就得为自己打算了……莫说还有官牛轮流使用,就是没有牛他们也得人力耕地,因为是官私平分,种的越多他们自己得的也越多呀!”

这个比方真有醍醐灌顶之效,侯声的疑虑减去不少,再顿首道:“属下愚钝,不及主公见事深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