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发展现状(70年发展打造城市)
上海竞技体育70周年纪念大会。 本文图片 王佳斌 摄
体育精神,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份鼓舞人心的力量。在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中,上海体育从未缺席。
9月24日,上海竞技体育70周年纪念大会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主会场和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分会场举行,几代上海竞技体育人共聚一堂。
从往日在艰苦条件下不断努力,到如今在越来越现代与科学的训练条件中继续奋斗,上海体育70年来结出了硕果累累。
当天,还举行了2022年上海市优秀运动员退役仪式。未来,仍会有众多退役运动员继续为体育事业贡献,如同过去一代代体育人一样,推动上海体育不断向前。
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
上海城市的“金名片”
在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史上,上海体育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2年,上海市体育训练班在南昌路57号成立,此后70年里,上海竞技体育历经风雨砥砺,形成了独具上海特色的都市型竞技体育发展格局,把竞技体育打造成了上海城市的“金名片”。
70年前,上海竞技体育只有篮球、排球两个项目,不仅场地条件十分简陋,运动员数量更是捉襟见肘,排球比赛时甚至要从篮球队或社会上借调一些会打排球的人来帮忙凑支队伍。
如今,历经70年峥嵘奋斗,上海体育健儿已经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多点开花。
据统计,从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到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海共有运动员348人(次)参加比赛,获得金牌24枚、银牌43枚、铜牌31枚,进入项目前八的有235人(次)。
作为南方城市,上海还培养了3名运动员历史性地参加了2022北京和2018平昌两届冬奥会,并在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而在大球集体项目中,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荣获2018赛季中超联赛冠军,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夺得2017年、2019年中国足协杯冠军,上海男排豪取联赛16冠,这些都是照耀上海城市的体育荣光。
孙海平。
奋斗的精神一直都在
长达70年的奋斗历程里,上海体育有了巨大的变化。
比如更加完善的训练设施,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更加专业的保障团队,但从来没有改变的,是体育人在任何外部条件下,都一如既往的奋斗精神。
著名田径教练员孙海平就表示,从不放弃奋勇向前,是上海体育精神的核心:“作为上海体育的一名老兵,回望这一路走来,我们始终在厚植家国情怀中建功立业,始终以打造更好的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始终以敢为人先的态度爬坡过坎。”
上海市体育局原巡视员郭蓓。
上海市体育局原巡视员郭蓓也在接受采访时感叹:“从这里走出了这么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全国冠军,70年过去了,初心没有改变,方向也没有改变。”
“上世纪1970年代我也在体工队机关工作过,办公室就在操场风雨棚二楼的隔层辅助用房里。体工队另外还有一个办公地在南京路,在一个游泳池下面,要通过一个管道,低头弯腰钻进去才能到办公室。”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队伍都把最好的房子留给运动员。所以上海体育有很多的优良传统,既有艰苦奋斗的传统,也有不断创新的传统,现在大家听得很多的科学训练、复合型团队,最初也是在上海。”
一代代体育人奋进不止
目前,上海竞技体育一线运动员1200余人,全市青少年注册运动员超过3万人,上海体育对于荣誉的追求,还将在未来继续。
“如今的发展是几代人的心血,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我们始终在往前走。”郭蓓表示。
24日,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还举行了2022年上海市优秀运动员退役仪式。结束了奥运会、全运会的征战,2022年成为了运动员的退役“大年”,上海市共有131名优秀运动员办理了退役手续,退役运动员人数创近年之最。
但正如郭蓓所说,上海有很多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留在体育系统工作,还有许多人走上社会,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上海体育的未来肯定会更好,会有更多优秀运动员走到世界舞台上。”
跳水名将吴敏霞就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上海体育不断前行的历史,就是一代代体育人以老带新的历史。
“在这70年里,我也属于其中的一分子。我沿着前辈体育人走过来的路,受到他们的影响,才有了今天为上海取得的成绩,感觉非常光荣。”
“前辈们让我感受到了体育的精神,在训练中也因此得到动力和榜样,推动着我们在体育事业中不断去进步,有了前辈的铺垫才有我的成绩,未来还会一直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